夏顺菊
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市藏文中学
摘要:新高考背景下,英语作文新题型中读后续写受到了教师的关注。教师教学的时候,需要为学生提供语言学习指引,把阅读和模仿等相互结合,让学生合理的运用阅读策略,在达到读后续写目的的情况下,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下面针对读后续写教学的策略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新高考;英语作文;新题型;读后续写;教学策略
前言:新高考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作文中出现了新的题型。读后续写,主要是以阅读理解为基础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写作。这展现的是语言输入和输出的密切结合。教师教学过程中形成新颖的教学思路,为学生带来良好的读后续写机会。在语言阅读和模仿的过程中,拥有作文学习的新视角。教师在合理运用阅读教学举措的情况下,让学生真正的提升自身综合能力。
一、读后续写命题规律及解题技巧
在全国统一英语考试中,我们可以看出具体以下特点:
1.进行读后续写的时候并不是随意的,而是应该从提示句和具体的关键词入手。从考试真题来说,读后续写也存在了一定转变。在展现出关键词的情况下,让学生拥有自主发挥的空间。这让学生的思维发展获得了指导。
2.读后续写的过程中,多数以记叙文和夹叙夹议类文章为主。这其中,会拥有一定的故事情节,也展现出较强的逻辑性。这对于学生把握关键词,并写出文章提供了有利因素。
3.在写作的时候应该读写并重,在准确的把握文章线索情况下,对实际情节进行分析,保证连贯性,而且不会出现跑题现象。
4.文章的未完成部分并不是唯一的思路,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文章结尾不同的展示,让自己的语言展示力得以提升。
二、新高考英语作文新题型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解决学生厌学的情绪,让学生在句子进行描述的过程中,关注英语学习的价值。很多学生会把汉语和英语内容混合,难以掌握时态和语态等内容。在此,教师通过读后续写教学模式,让学生对英语写作产生浓厚兴趣。
比如,教师实际进行“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教学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读后续写的过程中,可以先提出一些问题“Do you know what festivals are held in other countries? Can you share it with us?”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内容进行知识探讨,然后为学生布置读后续写的任务,学生在课下描述自己所喜欢的节日,并说出原因。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会主动参与读后续写,也提升了学习效果[1]。
(二)丰富课堂教学活动
有些教师教学的时候仅仅以简单的任务完成为主,并没有为学生提供活跃的学习氛围。在此,教师做出教学改进,让学生在参与读后续写活动的过程中,以丰富的学习内容活跃课堂。教师实际进行“Healthy eating”教学的时候,让学生观察多媒体教学技术上的美食,让学生掌握单词“Milk、coke、Hamburg、bread、noodles”。通过课件的展示,让学生以“健康饮食”为主题,在交流自己对健康饮食看法之后,进行课堂互动。之后,学生拥有读后续写的载体,在分享自己认为的美食之下,形成正确的健康饮食习惯[2]。学生在丰富的学习场景下,更好的感悟英语学习精彩,提升自我发展,拥有读后续写的准确认识。
(三)引导学生展示自我
教师教学的时候,为学生提供读后续写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把自己的优势全面展示出来,在了解学生实际读后续写实际情况的背景下,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在了解英语和学习英语的时候,学生也会领略英语学习的乐趣。这个过程中,教师让学生针对“Body language”学习的时候,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机会。学生可以把自己所知道的“Body language”展现出来。在邀请其他同学一起做的情况下,让学生完成文章阅读。然后,根据文章进行描述“Body language”活动。通过英语小短文的续写模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学生获得了展示自我的情况下,提升了英语学习的欲望,在提升教学质量的情况下,让读后续写更加完善[3]。
结论:综合以上分析,读后续写作为重要教学模式融入到高中英语教学,让学生掌握词汇和语法,在不断指引学生认真写作的过程中,让学生更好的探索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向。立足新高考背景,教师做好教学准备的情况下,能够制定出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方案。在不断指引学生学习进步的情况下,学生在读后续写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认识。从多个角度入手,全面激活学生英语学习能力,为带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吴玉芳.探析山东省新高考英语改革下新题型“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J].海外英语,2021(02):135-136.
[2]陈萍.新高考英语作文新题型“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分析[J].英语广场,2020(32):131-133.
[3]俞贵飞.高考英语作文新题型“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刍议[J].课程教育研究,2017(0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