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持
沈河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学校
内容提要: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转变,由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于是合作学习成为重要学习方式之一。
关键词:合作学习 有效开展 学习兴趣
正文: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转变,由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就是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依赖性、统一性、虚拟性、认同性”向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与问题性”转变过程。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于是合作学习成为重要学习方式之一。
一、什么是合作学习呢?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通常合作学习主要采取小组学习的主要形式。
二、为什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众所周知,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不会与他人分享和合作。合作学习会培养他们与别人配合、与别人合作,有助力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提升学生的交往能力,与他人交流思想,加强与他人的联系与合作,人际交往是人一生赖以生存的能力。合作学习也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不再是被动学习,而是主动参与。同时也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全班差异各不相同的学生,有助于因材施教,互帮互助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
三、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课程改革以来大家都在科学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但小组合作学习也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合作学习的目的不明确。
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就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没有具体的要求,这样学生就会很茫然,不知道自己学什么、怎么学,无从下手讨论半天也没有结果,学习效率低,学习成果不显著。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2、无论内容难易都选择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为了采取合作学习,有些教师不管问题的难易程度,即使学生自己可以完成的内容都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学生不用参与其中就能得到答案,教学时间大量浪费。
3、学生自身不具备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学生不知道怎样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与合作,当问题有分歧时,不能倾听别人的看法与意见,不信任别人,不能正确地解决矛盾冲突。
4、对知识没有掌握,教师就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这样会产生盲从的效果,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根本无法提出自己真正的看法,不知道是赞同还是反对,也无法形成自己的观点为。合作学习不但没有解决疑难,反而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
5、学生的地位差距悬殊
学优生在小组中处于主要地位,学困生则处于被忽略的位置。学优生成为组内的活跃分子,组内的一切观点与行动,都偏向于他们的想法与看法。学困心的观点与看法不补采纳,也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
针对以上小组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在我的课堂上实施的效果,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想法,以便能够更好的达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1、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先要有明确的要求。
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有明确的要求,学习什么内容、怎样去开展合作学习,学习的目的、步骤。
也可以课前让学生围绕这些内容进行课前的预习,有准备的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比如:我在执教三年级《寻找有生命的物体》一课时,就以小组形式布置学生收集资料的内容,课堂上组内同学围绕自己组的资料进行交流与沟通,交换自己的意见,效率有所提升。
2、根据科学课程的内容,合理的安排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要根据科学课程的需要合理的安排合作学习的内容,不需要合作学习的,就让学生独立完成,需要的再安排适当的学习内容开展合作学习。比如:我执教三年级《纺织材料》一课时,就是采用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完成教学内容的。如果不采取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完成实验的操作,那么学生的的负担要相对重一些,制作完成的时间也要变长,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之后,组内同学进行合理分工作,几个人负责一个内容,集思广益大大提升了学习效率,制作的内容也更加精细,也使学生产生成就性,提升学习兴趣,效果比之前要理想。
3、在合作学习之前,学生自身也要掌握一定的学习能力,之后再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
可以在平的教学中培养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为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打基础。比如:培养学生学会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讨论、尊重并倾听其它同学的发言、正确真诚的评价别人等。
4、教师参与活动,并进行示范指导
参与小组活动指导时,教师指导的小组明确合作的方式,其它小组还需要老师的指导,教师一组一组分别指导效果很好,但时间很长,难以完成以后的教学任务。如果教师采用参与一组当中给全班做示范的形式,那其它小组就明确我们怎样进行合作学习,再进行个别组的指导节省了指导的时间,同时也提升了课堂效果。
5、进行小组“代言人”轮换制。
可以采取组内的人员轮换制,这样每个成员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习的过程,人人平等,增强学生对合作学习的兴趣。
但实施起来不能着急。在轮换时是要有前提的,在组内人员已经能够很好的完成自己负责的任务之后,再轮换下一个角色,当所有成员能适应现有的角色之后,再继续轮换,不能操之过急,为了轮换而轮换,没有考虑学生的能力,由其是组内的学困生。他们有了自信掌握方法之后,轮换制就随时可以开展,激发他们合作的愿望,增强学生合作的信心。
6、科学课堂开展多种形式的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的形式可以多样,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高年科学课可以小组合作开展小组讨论、小组辩论的合作形式,中年科学课可以小组合作开展调查和访问、游戏活动,低年科学课可以小组合作开展表演、游戏、合作手工等活动。
不光在课堂上、在校内,也可以开展一些校外、课外的合作活动,获得合作的快乐,让学生从中体会小组合作的乐趣。
7、给学生充分展示合作成果的机会
学习活动结束后,教师要给学生充分展示合作成果,互相评价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个体受到组内同学的关注,得到来自伙伴的建议,同时每个成员也要关注他人,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同时也要求同学之间善于接纳、尊重他人的劳动和做出的努力与付出,尊重他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在坚持自己观点过程中,也要认真虚心接纳他人的合理化建议,甚至勇于否定自己观点为。
以上是我在自己的科学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的一些观点。合作学习要有循序渐进的过程和教师长时期的培养,这样才能做到有效开展,不能只是流于形式,做做样子,为了小组合作而合作,没有关注学生在合作中自身的成长。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指导、不断学习和探讨,不断改进、反思、校正。
参考文献: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课程改革借鉴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