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涛
江苏省镇江市青年宫 212001
摘要:青少年是一个特殊而又脆弱的群体,当遇到突发事件时,由于缺乏成熟的心智和抗压能力,他们难以在短时间内调节自己的情绪,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为了帮助青少年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及时疏导心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需要对他们及时开展心理危机干预。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青少年;心理干预
2020年新春伊始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面对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事件,每个人会出现不同的心理反应和情绪波动,青少年作为易感重点人群,必定加剧心理危机的出现。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对于关爱和维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青少年心理特征及表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回顾人类历史,从多年前的霍乱、西班牙流感、天花,到近年的埃博拉和SARS病毒,再到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在这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前,所有人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波动。青少年由于心智还不成熟,必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危机。
1.在情绪方面,面对疫情席卷全球的严峻形势,内心感到恐惧害怕,担心自己和家人会感染病毒,但凡身体出现不适就不自觉的与新冠肺炎联系起来。时常会感到人生苦短,对生活失去信心,对一切失去兴趣。同时,他们还担心疫情会长期持续下去,影响自己正常的学业,甚至会因此导致毕业延期。
2.在认知方面,由于防疫的需要,学校延迟开学,青少年都封闭在家生活,长时间和父母聚集在家中。加之作息时间、饮食、思维观念方面的不同,他们和父母之间特别容易产生矛盾,导致家庭关系紧张。有些即将中考高考的学生压力更是陡增,导致注意力、记忆力及思维方式出现迟缓。
3.在行为方面,长期居家生活,无法进行线下社交活动,容易导致青少年孤僻自闭,又或是整日沉湎于网络世界,行为趋于极端。居家期间,青少年过分依赖互联网和手机获取外界信息,主要靠网络视频及网络游戏满足自己的文娱需求,导致睡眠严重不足,从而影响主业学习。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对青少年心理干预存在的不足
1.心理危机干预的社会关注度不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长久的,但心理干预和心理治疗却一直没有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很多青少年从未接触过心理治疗,对心理干预产生畏惧和误解。相较于医学防护和治疗,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更需要被全社会关注。
2.心理危机干预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有些学校和社会组织在线上对青少年和学生开展了一定的心理指导工作,但缺少心理干预方面的专业人士支持,所以成效不大,甚至有可能因为缺少系统和专业的干预方法,对青少年产生二次冲击与创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心理危机干预是一个系统的工作,在危机事件下,个体心理问题存在一个区间波动的过程,同时心理危机程度不同的个体所需要的心理干预也是不同的。所以,心理干预需要依据科学性、系统性,有针对性地开展。
3.心理危机干预不及时。在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后,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家长应该第一时间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干预。绝大部分家长更加注重疫情防控和身体健康防护,却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防护,导致心理干预时间延迟。此次疫情是在学校放假后全面爆发,绝大部分学生都在居家隔离,家庭心理指导又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使得青少年遭受的心理冲击更大。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的对策思考
1.加强政府对青少年的心理危机干预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发挥好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通过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防疫知识,当青少年在遇到心理问题时,知道可以寻求政府部门或社会的救助,进而展开必要的心理干预,引导青少年尽快走出疫情阴霾;当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需要在短时间内建成一支由专业人员组成的心理危机干预队伍,根据青少年呈现出的不同心理问题和种类,迅速在青少年中开展心理干预和援助;要把建立健全突发公卫生共事件的新闻发布制度和舆论引导工作作为一件重要的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加强新闻发言人对于舆情和信息的回应能力,增强青少年在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中战胜疫情的信心。
2.加强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学校要及时通过校园网、班级群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帮助教师和学生家长加强对心理危机的认识和了解,知晓心理危机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利因素;要定期编写生命教育方面的知识,通过互联网组织学生集中学习,培养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意识;开设线上心理辅导课程,引导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他们的心理抗压能力。同时要系统的讲解心理危机干预和应对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在危机发生时如何科学应对、如何防范、如何化解危机;在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学校要实时监测和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留守儿童、事实孤儿、困难青少年群体重点进行关注和筛查,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
3.加强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危机干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孩子一般都停课在家居家学习,此时的亲子关系就尤为重要。家长要注意与孩子的交流方式,在讨论问题的时候要以平等、尊重、理解的态度共同交流对一些事情的看法,了解孩子的真实内心世界。当孩子的观点和父母发生冲突时,家长要耐心解释,加强沟通,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不要高高在上,把自己的观点凌驾于青少年意愿之上;居家隔离期间,要陪同孩子一起运动,增强身体素质。要尊重孩子的主体意愿,用孩子的兴趣喜好来丰富日常生活,通过舒缓的音乐来调节孩子的情绪,放松心情,提升睡眠质量;对于即将中考和高考的孩子来说,本身精神压力就过于紧张,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担忧和抑郁,此时就更要加强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焦虑和困难,鼓励他们敞开心扉,把遇到的苦恼和问题向家长和朋友倾诉,从而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去迎接中考和高考;家长要时时关注孩子的心理波动和情绪变化,当发现严重的焦虑或心理功能障碍时,要及时将孩子送到专科医院治疗,避免贻误病情,造成不可逆的后果。
参考文献
﹝1﹞季建林,徐俊冕.危机干预的理论与实践﹝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4.
﹝2﹞袁银传,王晨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舆论引导与心理疏导——以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为例﹝J﹞.国家治理,2020(Z1)
﹝3﹞刘萍萍.在抗击新冠肺炎中开展心理危机干预的几点思考﹝J﹞.价值工程,2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