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莲
摘要:随着“核心素养教育”和“全面素养教育”理念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音乐课程在高中教学体系中的地位。本文探讨了艺术素养的测评在我国高中音乐创作性教育中的意义,并就具体实施高中音乐创作性教学方法及其策略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使得学生能更加全面地接受艺术素养训练和培育,从而提升高中音乐创作教学的整体素养。
关键词:艺术素养测评;高中音乐;创作;教学
我国高中阶段的音乐课程设置了六个学习模块,创作这一模块的学习方式对于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和难度。如何在现代化的高中音乐教学中进一步实行艺术与创作模块教学,充分启迪和调动学生的艺术创作思维灵感,走进现代化的音乐与创作领域,是我们进行音乐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本文立足教学实践,从艺术素养测评对高中音乐教育的意义和高中音乐创作教学具体实施策略,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一、艺术素养测评对高中音乐创作教学的意义
艺术素养测评对高中音乐创作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音乐教学知识体系具有综合性强、复杂性强的特性。若学生仅对单一的音乐形式、节奏调性、文化内涵等有所了解,而缺乏对其他音乐形式、文化等知识的认知与关注,是无法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针对这一现状,高中音乐教师有必要结合学生的个人情况,运用综合认知、细化实践等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平台,从而对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形成起到很好的作用。
艺术素养的测评不仅有助于提升我们在音乐课程中的角色地位,还能够优化我们在音乐方面的教育手段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很多高中音乐教师、家长甚至学生都对音乐抱有轻视的态度,使得我们的音乐课程长期处于我国高中学科教育的“边缘地带”。《中小学艺术素养测评办法》颁布后,音乐课程在教育领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必须性就凸显了出来,这各方人员重新认识音乐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乐素养的二级测评在本系统中所需要包含的测评内容主要包括有“课程学习”、“课外活动”、“基础知识”、“校外学习”等多个二级测评指标,强调了广大学生在校外学习艺术音乐中一定要做到“知行合一”。在此指标体系的作用下,我国高中音乐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音乐创作作为代表的新型教学方法随之产生。在此背景下,传统的示范化、灌输化的教学方式将减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都得到显著提高。
二、艺术素养测评在高中音乐创作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整合教学内容,突出课程创作主题
众所周知,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是促进音乐课程创作的最佳途径。音乐教师通过将相似类型的音乐作品进行统一整合,即教师利用音乐教材中内容的相似点,完成教学内容的
整合重构,建立一个能突出这一内容特色的主题,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创新性思维的提高奠定基础。例如,在学习《沂蒙山小调》过程中,教师在授课前,可将教材中与民歌有关的章节整合起来,比如:《王大娘钉缸》、《孟姜女哭长城》形成一个“多彩民歌”的新课题。随后由教师带领学生感受中原民歌的浓郁韵味及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中原民歌和其他民歌的差异,了解研究民歌和专业性的音乐表演艺术创造之间的关系。教师演奏《王大娘钉缸》的旋律后,可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
这首歌的旋律与哪部电影和哪个戏剧中的歌曲相似?这首歌曲到底是什么样的调式?
这首歌用的什么乐器伴奏?你有何感悟?
比较两首歌曲旋律的不同之处,说说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差别?
通过以上问题的提出,学生们纷纷展开思考和讨论,各自发挥出各自的创作思维。而后教师顺势让学生们一起思考我国民歌相同的特定和不同,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旋律创作环节,以分组创作的形式展开,教师统一进行点评和分析,鼓励学生大胆创新。通过以上的教学训练,不仅为学生梳理了学习音乐的知识结构,突出了课程创作的主题,而且还把相关的音乐知识进行了有效整合,大大提升了学生在音乐创作过程中的学习质量。
(二)创设趣味课堂,实现高效音乐创作课堂
由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其心理情绪波动较大且极为敏感。
虽然在主观意识上都喜欢音乐,想通过音乐表达自我、展示个性,然而因这一阶段的学生大多敏感缺乏自信,因此并不能真正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无法全身心投入。基于此现象,教师应根据这一时期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开展个性化、趣味化的教学,通过创设趣味的课堂环境,逐渐削弱学生们的心理防线,使得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创作过程来,为学生打造一个可以畅所欲言、自由创作的学习氛围。例如,在学习琵琶协奏曲《草原放牧》这一主题小快板部分时,教师可利用学生熟悉的、喜欢的乐器进行演奏,让学生很快随着欢快的节奏进入到欢乐的氛围中,如同身临其境在美丽的大草原一样,充分感受草原上蒙古少年的乐观形象。又如,在学习节奏时,可以借鉴赵丽蓉老师的小品台词:“探戈就是趟啊趟着走”,“火车开始启动时,声音由近到远,速度由慢到快。”通过营造这样的课堂环境,学生逐渐从紧张的情绪逐渐放松并沉浸其中,很快参与到音乐创作过程中,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通过这样的音乐练习,教师逐渐将学生们带入到歌曲当中,一边舞蹈一边歌唱。
学生们在欢快的课堂中不仅掌握了音乐知识,而且还体会了音乐所带来的魅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培养优秀的音乐人才奠定基础。
(三)重视实践教育,实现教学方式创新
在进行艺术素养测评过程中,许多的指标测评分值与实践的应用息息相关,比如:课外活动、基本技能等几个基础项目的实施。在进行音乐教学活动中,重视实践教育是促进教学方式创新的有效措施。因此,高中音乐教师需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进行创作活动时,教师要将节奏、节拍等与节奏有关的元素运用到教学过程中,这样学生在进行创作时就会考虑诸多因素对作品的影响。如下面例子:
教师:根据以下的要求创作节奏,并说出创作意图和形象
四二拍子,四小节,用上二分、四分、八分节奏型
学生A:拉拉队加油喊号的声音。
学生B:火车从近到远的声音。
教师:四四拍子,四小节,用上切分、附点等节奏型
学生A:
学生B:
教师:四四拍子,四小节,用上切分、八分、十六分、附点节奏型
学生A:母鸡生完蛋的声音。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的节奏感逐渐增强。教师可借势随意弹奏一曲旋律,引导学生开口演唱,并一起进入即兴环节,在探索中不断提升其创作思维能力,进而找到创新音乐的方法和途径。同时,教师还可带领学生观看大型文艺汇演、室内合唱团表演等音乐类活动,使学生近距离、沉浸化地感受各类音乐元素碰撞组合的魅力,从而达到良好的实践教学和素养培育的效果。
三、结束语
在艺术素养测评背景的影响下,音乐教师也面临着挑战和机遇。在高中音乐鉴赏必修模块中适时地渗透创作教学,不但能够解决音乐学习的素养测评问题,还能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创造性思维,从而实现音乐文化的继承和创造。因此,为了提升高中音乐创作性教学的整体素养,使得学生们能更加全面地接受艺术素养训练和培育,不断探索音乐创作教学新模式对提高高中音乐教学课堂质量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3]贾露星. 综合素养评价背景下普通高中学生艺术素养评价研究[D].河南大学,2017.
[4]周乐.基于艺术素养测评基础下初中学生音乐课堂实效性提升策略探讨[J].北方音乐,2019,39(18):144-145.
[5]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