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构建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4期   作者:金桃香
[导读] 小学生的好奇心与好动性比较强,而小学数学知识对于他们来讲,较为抽象、
        金桃香
        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竹基镇中心学校  
        摘要:小学生的好奇心与好动性比较强,而小学数学知识对于他们来讲,较为抽象、复杂,很多小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知识存在较为严重的厌学、抵触心理,针对以上教学问题,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设定教学方案,提高小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与实用性,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笔者是一名数学教师,本文针对基于学生主体的本真追求,构建小学生数学生态课堂的方法展开分析,望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字: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教学;方法

        传统的“灌输式”“题海战术”的数学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模式与理念,设定出符合小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需要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对象,注重与小学生的对话、沟通,充分了解其真实的学习进度与需求,结合其兴趣爱好引入教学资源,让数学教学活动成为师生相互碰撞思想、相互启发的过程,这样小学生才能够对所学知识有更为透彻的理解和认知,为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稳固的基础,师生之间共同构建生态、高效的数学课堂。
        一、激发小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黄爱华这位特级教师曾经讲过:“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较为强烈的探究积极性,那是因为教师为学生呈现的问题情境较为有趣、现实;如果学生可以自主、积极地参与到交流讨论中,是由于教师给予了学生足够的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如果说学生的讨论非常激励,是因为教师把自己作为一位引导者,带领学生向着更深层次去思考……”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构建过程中,教师需要把小学生作为数学课堂的主体对象,充分激发小学生的探究积极性,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这样才能够更好地积累活动经验,提升比较、观察、验证、猜测、实验、推理、概括能力,从而掌握正确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数学思维方法,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锻炼自身数学思维能力,为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稳固的基础,同时对学生未来的人生发展也是非常有益的。比如,在学习“小数乘法”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已知数学知识与已知生活经验来回答问题,让学生去探索如何去计算房间的面积,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杜绝使用计算器,需要独立自主计算,采用教材中的方法开展计算,随着师生之间的不断完善、补充、思考、追问,让学生较为透彻地理解小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法则。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构建生态课堂,让数学课堂成为师生人格、智慧生成的场所,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魅力,让教学交流更加的立体、多元,促进数学教育工作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之路。
    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
        要想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以此来提高小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习惯于把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知识内,无法拓宽小学生的数学知识面,同时会让小学生认为数学知识较为枯燥、难懂,打击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积极性。

比如,在学习“角的认识”的时候,因为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比较差,教师可以设定“感知角的特征、尝试做角”的数学教学活动,为学生准备充足的手工材料:毛线、圆形纸片、黄色硬条、小棒等,让学生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设计师,这时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立刻就被激发出来,有的学生用小棒来构建角;有的学生用硬条来摆放角;有的学生用毛线来做角,无论是哪种方式,教师都要加强对小学生的鼓励与表扬,提高小学生参与数学学习、自主动手操作的自信心,由此可见,小学数学课堂就是师生交流合作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经常批评学生,让学生顺着自己的思路去学习,无法给予学生自主思考、想象的空间,但是小学生的想象力是需要教师加以引导的。
        三、注重数学课堂载体介入的适当性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信息技术的进步,当前信息技术广泛地应用在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中,带来了较大的便利性,同样在教育行业也出现了“互联网+教学”的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注重运用信息技术,以此来构建生态、高效的数学课堂。但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教师始终要把学生作为数学课堂的主体对象,而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的教学工具,因为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数学教师意识到了在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的便利性,便无节制地运用信息技术,在没有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进度与需求的情况下,随意地从网上下载一些优秀的教学课件,但是完全不符合学生的学习状况,同样,在课堂中还存在媒体使用不适当的情况,教师过度注重展示多媒体技术,而忽视了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这样不仅无法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还会影响小学生的创造能力。所以,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注重数学课堂载体介入的适当性,比如,在学习“认识三角形”的时候,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任何的三条边能够都围成三角形”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观察与体验,当学生有了初步的认知之后,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多媒体动画,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以此来突破重点、难点问题。
        四、构建有趣、新颖的数学教学模式
        因为小学生爱玩爱闹,活泼好动,数学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来构建有趣、新颖的数学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够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望,让数学活动更加有趣化、形象化、游戏化、活动化,让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释放天性。比如,在学习“加减法的应用题”过程中,教师可以设定“数学理解巧接龙”的数学游戏,在开展游戏之前,教师先要为学生展示数学题目:应该有25个苹果,但是苹果比梨少了6个,让学生求得实际的梨的个数,然后再开展游戏,游戏规则是让每一个学生从数学问题中总结归纳知识点,但是之后提出的观点一定要比之前提出观点的丰富,难度可以更大一些,这个数学游戏具备较强的挑战性,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好胜心理,并且让小学生出题,既能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比如,有的学生会回答:从题目中我可以得知梨子比苹果多了6个;我还知道梨子的个数一定要比苹果25个个数还要多6个;这个数学题目需要运用加法来解答问题,最终得出梨子的个数是31个。教师要对课堂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表扬与鼓励,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讨论中去。但是在数学课堂中开展游戏教学,需要注重游戏的易操作、简单原则,这样才能够起到消除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焦躁心理,让学生在数学游戏活动中学到知识,提升语言表达、分析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小学生作为数学课堂的主体对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探究欲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为学生营造一个 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教师还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进度与需求,设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师生之间共同构建生态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王桂艳.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模式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07):79.
[2]李运华,曹汉斌.小学数学生态课堂诉求及其建构——广东4市26所小学的调研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28(02):140-142.
[3]陈惠芳.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4(05):59-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