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
祥云县刘厂中学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以及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和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被摒弃,同时一些新型的教学模式也积极涌现,其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这同属于新型的教学理念也是教学模式,它的出现,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信息技术是初中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但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率却一直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只有积极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基于翻转课堂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探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翻转课堂;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引言
初中信息技术本身是一项对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是单纯地为学生讲解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学生缺乏对于信息技术的主动思考与深入探索,因此学生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相对较弱。而翻转课堂教学则可以刚好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的方式加强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这样学生就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因此在当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灵活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就成了广大教师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
一、应用翻转课堂的意义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实践型的科目,其主要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能够具备熟练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其今后的学习生活提供技术服务。翻转课堂下的信息技术课程更加凸显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能够通过实现教学视频的共享,让师生走出课堂教学的限制,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结合。在传统的信息技术网络课程中,教学的方式基本是以教师的口头讲述以及黑板板书为主,因此课堂的氛围比较沉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难以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而翻转课堂理念下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则依托多媒体,结合视频教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课上和课下的教学活动,更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视频作为翻转课堂下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教学资源,每一个视频中都包含有一个学习主题,学习的针对性比较强,同时视频的时长也比较短,能够防止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不耐烦的情绪。在翻转课堂理念下开发出的信息技术课程,功能更加齐全,更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科重视程度不够
在我国现代的教育体系中,信息技术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四个必修内容之一,是由国家规定、地方和学校组织开发与实施的课程,按道理说这门课程理应受到足够的重视,但在很多教师眼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属于附属性的课程,信息技术课程处于边缘化状态。之所以存在这种状况,其根源在于当下的教育制度和考试制度。另外,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也不够重视,除了正常的课堂学习之外,学生很少利用其它时间去主动学习。
(二)学生信息技术操作能力锻炼缺失
信息技术教学是以学生信息技术操作能力锻炼和提升为主要目标的,但是在当前实际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由于学校配置设施不够完善,课堂教学不能全部都在机房上课,这样造成了重信息技术理论学习,轻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提升的这种局面。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出现兴趣下降态势。
三、基于翻转课堂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
(一)以学生为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可能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来说,更加强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需要在翻转课堂教学中,通过良好的引导让学生能够主动探究并学习信息技术理论知识。教师应当在课程教学之前就为学生布置好预习任务,通过预习增强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认识,并且通过预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所设置的预习任务必须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果预习任务过于简单,学生通过简单的阅读课本就能够完成预习任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会有所下降,如果预习任务难度过大,导致学生无法完成,则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
(二)利用翻转课堂开展专题教学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翻转课堂组织学生开展专题教学,这也是翻转课堂的一种有效应用方法,而且开展专题教学,还能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在学习在word里输入汉字时,就可以为学生设计专题教学,明确输入的文字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和重点,引导学生进入到专题的自主学习中,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优化课堂教学流程,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这对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水平的提升也有重要作用。
(三)课前预习阶段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操作。在设计视频教学的过程中,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把握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水平,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理解课本中的教学内容,并且能够总结出重点知识。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学习效果如何与后续的教学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从教学的目标与内容出发,确定教学的核心要点,在此基础上制作教学视频。在视频中的每一个教学点,都要设置相应的问题引导,让学生能够跟随问题进行探究。在课前,教师要统一将视频发送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根据视频资源进行有效的预习活动,对于不理解的地方做出标记。完成视频学习之后,学生可以进行课后测试,并且将测试的结果反馈给教师,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知识,也能够让教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而开展更加有效的课堂教学。
(四)教师与学生展开深入互动探讨,做好教学引导工作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并不是说教师能够完全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完成学习,教师仍然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良好的引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信息技术专业知识。例如,任务驱动法教学完成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为学生设立学习支架,让学生能够通过支架更加全面地掌握理论知识。学习支架主要是指学生能够在任务驱动法教学中,寻找到任务驱动法中的关键知识点,在该关键知识点的基础之上,对知识结构进行不断扩展。例如,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无法通过自学的方式来解决某些问题,那么此时教师就需要通过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弱势和缺陷进行专业化教学,引导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弥补缺陷,发扬个人优势,从而促使学生在翻转课堂教学的影响下快速发展。
结束语
总之,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对我国教育改革的有效实施和深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作为初中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更应该积极加强翻转课堂教学的应用,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利用好翻转课堂的优势,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实践技能,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养成和发展,为以后的工作和发展奠定良好的信息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1]陈赐福.新形势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堂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11):146.
[2]陈艳.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0(23):141.
[3]潘群星.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0(22):122+125.
[4]蒋玉燕.课程翻转互动教学——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翻转课堂教学的互动策略研究[J].读写算,2020(20):162.
[5]周媛.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在翻转课堂教学中的互动研究[J].读写算,2020(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