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欧良
广东省五华县梓皋学校 514400
摘要:小学班主任具有很重要的职责,需要引导全班学生向前发展,涉及到全班学生的未来发展。而且班主任和班里的学生进行沟通接触的时间和机会最多,也有责任去打开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学生心理健康负责。本篇文章重点研究了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式,同时也为优秀的班级管理打开门路。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新形势下;班主任工作
当下的学校教育不仅仅是教授给学生们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个明亮的内心环境,学生们才可以真正投入到学习中来,更好的促进班级秩序,有利于班级管理。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应该接受的重要课程,班主任老师应该努力帮助学生打开他们的内心世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学生们大多都受到家庭的偏袒和宠爱,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因此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学校以及班级管理,因此,班主任教师应该定期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
1.如何进行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班级管理
1.1亲近学生,用爱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
小学班主任老师应该尝试拉近自身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用爱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在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上给予学生关心,让学生能够在学校里面也能感受到温暖和关爱;在此基础上,加强和学生之间的友好交流,进而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打开真实的内心世界,才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促进班级管理。
1.2鼓励式教学,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进行硬性及批评式教学是最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也是最不利于学生的自身发展的教育方式。教师应该尝试鼓励性的教育,学生即使触碰了学校规定,班主任也应该用积极向上的态度去引导学生改正错误,不让学生有任何的心理负担,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只有进行开朗式的鼓励性教学,让学生的自卑心理消失,让学生的自信心恢复,自信对于一个学生具有很大的重要性,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积极性的提高,学生和班主任的关系也会很融洽。
1.3创设多种班级活动,树立团队意识
活动是具有真正地实际性意义的,通过参与活动的过程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老师也会一清二楚,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在活动中也会表现出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可以提现学生的性格特点,班主任老师可以在活动过程中仔细观察学生的行为举动和表现情况,更好的分析学生的心理,做出针对性的指导方案,学生和班主任关系也会融洽,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也会取得成效[1]。
1.4进行小组教学,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推动性,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小组合作学习更有那种积极互动的氛围,学生们的合作能力也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小组与小组之间也可以形成竞争,互相争夺课堂表现机会,回答一次问题可以加几分,同时设置小组排名和一定的奖励以及惩罚措施,这样很大程度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学生们进行完交流互动以后,教师一定要起到点拨的作用。对于学生的不足进行细心的指导,对于学生的优势以及成就要懂得发掘出来,通过积极鼓励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旁边指导教学,改善教学方式。班主任是全班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掌控者;是组内研讨的参与者;是小组研讨的引导者。相信这样更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在娱乐中快乐学习,通过游戏产生课堂竞争感,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增加加分项抢答项可以使课堂氛围快速活跃起来,增强教学效果。同时,增添教学游戏可以拉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助于学生和班主任之间的教学沟通[2]。
2.结语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学生的心理健康关乎学生学习成效乃至生活方方面面,心理健康是学生整体情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真正地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他们各方面的发展,学生的内心世界也会被教师打开,学生的心理健康关系着学生的各方面发展,班主任采用有实际作用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让学生的自身素质也有所提高,这样的教育,会让学生不仅仅是在成绩方面有所突破,还会让班级凝聚力得到提高,班主任对于班级管理的水平也会增强。本篇文章重点对心理健康教育对班级管理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真正希望对班主任班级管理带来实用性帮助。
参考文献
[1]李爱群. 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探究[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2]薛蓉蓉. 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融合[A].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20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卷三)[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