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松
师宗县竹基镇中心学校简西完小
.png)
关键词:彝族地区 语言文字 民族体育 民间技艺 传承与保护
“山巅云边的花朵”,我该拿什么浇灌你?
在云南,有一个很特别的县,县名是依据一个人的名字而来,且当地人很喜欢摔跤,这个特别的县便是—— 曲靖市师宗县,传统体育摔跤运动享有较高声誉,被称为"摔跤之乡",上图所在地简西村,隶属于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竹基镇本寨村委会,属山区,这里走出过很多有名的摔跤运动员;上图是简西村小学四年级班2020年10月18日的班级合影,全班28人,彝族22人,汉族6人;1 1个彪悍的彝族小伙,本该赤膊跤场;11朵漂亮的彝族金花,本该拉梭扎针。
而如今,这些传统的技艺即将消逝,语言文化这棵大树的根没了,体育摔跤的茎萎缩了……作为汉语文化课教师的我,也想成为一盏明亮的灯,为学子插上梦想翅膀,指明前行方向。但事实证明,要浇灌好“山巅云边的花朵”,我们还需更多筑梦人。由于社会历史、自然地理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本寨村委会教育发展进程相对滞后,导致教育事业的起点和发展程度低下、教育水平落后。如何立足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理清教育发展思路,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和对策促进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难题。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教育是农村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虽然国家一直在不断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从小受民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在小学里他们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动性不强,与全国小学受教育的平均水平相比有很大的差别,这制约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和民族文化的繁荣。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更好的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民族语言文字工作能力。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调查研究,开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政策法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应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翻译理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发展规律等研究。推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科学发展;坚持鼓励各民族互相学习语言文字,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发展。广泛发动农村懂得当地民族语言的教师等双语人才,对有需求和关心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的少数民族群众进行唢呐等培训,通过学习技艺,使他们增加一技之长。
专业体育运动能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与延续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有文化自信,促进文化繁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要求在发展中要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学生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也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因此在文化渗透中集合体育教育,这样才能保证新时期的学生能够在传承与发扬中华传统文化过程中,还能保证强壮的体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因此在校园内推广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民族技艺培训指导能力。结合少数民点,开展彝族刺绣等为主的绣娘培训,让她们不出家门也能实现就业创收,同时,对有需求适用技能的群众加强种植、养殖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技能,在农业产业发展和进城务工方面增收。
总之,传统民族语言文字、体育运动、刺绣工艺发扬光大迫在眉睫, 意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