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广荣
广东省东莞市石碣镇中心小学 523290
摘要∶伴随着新课标要求提升以及教学模式改革日渐深化,小学语文课程授课模式早已逐渐由原先的理论灌输式教学转化为全方位教学、多元化教学。小学语文教师纷纷以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为教育目标,注重学生学习兴趣以及思维能力培养。基于此,本文深度分析比较阅读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实践策略。供广大教育界同仁参考。
关键词;阅读能力培养;小学语文课程;小学生教育; 比较阅读
引言:“比较阅读”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对一组文章的重点段落、整体结构、写作特点以及写作手法、中心思想进行比较,是一种研究性阅读方法。通过巧妙的引导与环节设计,可以直接应用在学生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适用对象不仅是内容相似,而且可以是文章整体结构与写作手法相仿,通过对两篇作品细致地研究与对比,从而提升学生鉴赏能力与阅读能力。
一、比较阅读的要点分析
比较阅读方法根据比较角度不同,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三种类型:比较同题材作品、比较不同观点作品以及比较不同写作手法作品,这三种比较手法在形式上有所区别,可以分别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文章,三种比较方式各有所长,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应用。
(一)比较同题材的阅读作品
在开展相同题材阅读作品的比较时,核心流程往往在于对教师对两篇文章之间文章选材、文章立意以及文章表现情感差异之处展开鉴赏与分析,并且将分析得出的结论进行对比,找出两篇文章的差异与相同之处。通常而言,由于作者的人生经历、写作方向、侧重点有所不同,不同作者在面对相同取材的情况之下,都会在文章中呈现出不同的文章立意与表达情感,即便同样是描写自然风光的作品,孙为刚与胡宏伟呈现出的作品就相距甚远。胡宏伟描写的三亚落日,重点从三亚落日的动态美,文章大量篇幅渲染了落实的颜色以及形态变化,在变化中融入了作者对落日景色不舍之情,情感的通入再次起到强调落日之美的效果;同样是优秀的同题材文学作品,孙为刚描写的烟台的海,重点放在展现烟台海的四季变化方面,一方面展现出烟台海景色美轮美奂,另一方面也起到凸显四季变化的独特风光[1]。
(二)比较不同观点阅读作品
针对不同观点阅读作品的开展比较阅读,是通过分析文章观点进行研究。通常情况下,两位作者在描写同一题材的作品时,由于关注点不同、价值观点不同,写出的文章观点也会有所差别。这种差别主要体现在文章的中心主旨中,但是由于时代的原因,也有部分作者会将观点隐藏在文章故事线中,通过拟人或者比喻等手法抒发出来,这是一种极为高超的写作手法[2]。通常在文学著作中会看到,比如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以及吴承恩的《西游记》中都有大量的隐晦观点。这种观点通过学生正常的分析是极其难以发现的,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方可有所斩获。而以上提到的明珠过长,表达的含义也过于隐晦,鲁迅、李大钊等革命文学家的作品中也有大量的观点反馈,相较于其他文章。这类优质的文章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而且对于学生的深度阅读能力培养也有不错的效果[3]。
二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融入比较阅读的实践策略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比较阅读这种优质的阅读教学模式,语文教师需要结合阅读内容开展结合性训练,阅读内容的选取需要严格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仅需要对阅读内容的难易程度、核心内容以及重点段落进行深度理解,而且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理解能力、鉴赏能力以及分析能力有一个精准的把握,这样语文教师才可以科学地进行课程安排,将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文章内容作为比较阅读内容,并且运用比较阅读这种较为高效的教学模式对全体学生展开阅读能力培养。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教师做到精准无误,因为每一个步骤出现差错都会影响到最终的教学效果。若是教师选取的内容与比较阅读难以契合,那么学生就无法在比较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理解能力;而若是教师对学生情况的掌握出现误差,那么非常容易出现对比内容高出或者低于学生当下理解能力,轻则弱化教学效果,重则会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乃至于语文学习兴趣[4]。
(一)宏观角度开展比较阅读,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宏观角度进行比较阅读是指单元与单元之间的比较,这种比较方式的优势就是学生可以通过找出单元整体的共同点,以此作为单元比较的核心部分。在小学语文教材当中,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各个单元之间的文章之间会具有非常多的共同点,这种共同点大多体现在文章的选材上,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明显特征,其次就是写作手法也会较为相似。因为语文课程中各个知识点学习内容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其中生字与生词学习是整体语文知识的基础,而文言文与古诗词在语言方面就会高度接近,学习文言文阅读有助于加深对同类型古诗词的理解;而阅读教学则与写作存在密切关联,因此通过这种单元教学的形式,学生同样可以在阅读学习中收获写作知识[5]。
这一特性在开展比较阅读时就被展现得淋漓尽致,教师在引导学生找出单元内全体文章的共同点时,可以要求学生找出同单元文章在整体结构、写作手法,这些不仅有助于学生开展比较阅读,而且对于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积累写作技巧、拓展阅读知识也存在诸多益处。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需要严格为学生准备教学单元,首先确保两个单元之间的对比突出阅读重点,集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选取最具针对性的单元内容[6]。
例如: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语文教师就可以选取学过的《大自然的契合》与《战争与和平》这两个教学单元开展比较阅读教学。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宏观角度进行比较阅读,学生首先需要对多篇文章内容有所了解,但是要求小学时期的学生独立进行两个单元的自主学习,并且要求学生总结出两个教学单元的差异性与相同点,对于理解能力与阅读能力正在养成的小学生而言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况且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能力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比较单元选择时,选取已经学过的内容进行,在学生已经对内容深度学习过后,可以更加精准地找出两个单元之间的差异。
(二)微观角度开展比较阅读,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相较于宏观角度开展比较阅读,微观角度的比较阅读相对容易,是通过对比两篇文章整体结构、中心思想、写作手法以及写作技巧进行。在开展这种比较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适当为学生增加难度,适当选取新课对学生展开教学,为学生录制专业的阅读教学视频,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环节观看教师的教学视频,结合教材内容与教学资源,完成对文章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文章结构、文章情感以及中心思想的了解。用笔在教材中记录下文章的重点段落、写作手法以及整体脉络,并且结合自身的理解录制成视频,作为日后的复习资料,为日后开展单元比较阅读做准备[7]。学生通过自主预习环节,减少了课堂基础知识学习与文章阅读等环节,教师可以在简单地引导后直奔主题,开展两篇文章的比较阅读,这种形式与宏观比较阅读有所差别,相较于宏观阅读,这样的阅读方式学习更接近于学生的日常学习状态,为提升学生培养效果,教师应该适当增加比较阅读的难度,提升对学生开展比较阅读的要求,让学生找出更加隐蔽、更加细小的环节。由于微观比较阅读的教学难度提升,而且更加考验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选择让学生在自主思考过后,开展小组讨论模式。在小组研讨环节,让全体学生以此发表个人观点,将预习环节的资料与个人讲解一并分享给其他小组成员,拓宽小组成员的思路的同时,自身的理解也会更上一层楼[8]。
例如: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在完成《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后,教师就可以顺势开展比较阅读。首先,要求全体学生预习下节课的阅读教学内容《慈母情深》,而为保证学生的自主预习效率,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细致的教学视频与完整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自主预习。其次在正式教学环节,由于学生已经对基础知识与文章大致内容有所了解,因此教师可以直接进入比较阅读主题,让学生仔细比对《地震中的父与子》与《慈母情深》这两篇内容的相同之处与差异之处。这两篇内容的详尽程度较高,学生在进行相同之处时容易产生混淆,而在寻找差异之处又需要一定的分析能力与总结能力,这样可以很好地锻炼到学生的理解能力。最后,在经过学生的自主思考环节,学生已经跃跃欲试,但是此时学生的理解还不深刻,需要在小组探讨环节进一步提升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为提升学生的参与感与合作意识,教师可以为学生做出分工,要求小组成员以此对两篇内容进行分析,在由其他学生进行总结,这样一来,不仅学生的可以显著提升对两篇文章的理解,而且学生的分析能力与发散思维也可以得到有效培养,为日后更深层次的阅读学习提供必要助力。
结语:
从而言之,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比较阅读教学分与小学生阅读能力十分契合,二者之间具有诸多互通之处。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宏观角度开展比较阅读,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微观角度开展比较阅读,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等方式开展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工作,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核心素养教育奠定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蒋欣.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的“为何”与“何为” ——以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为例[J].基础教育课程,2020,13(10):234-241.
[2]周露芳.课程信息化教学混合模式的建构与实施探索——以《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为例[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23):47-49.
[3]黄明贞.电子书包支持下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探索——以《轻叩诗歌的大门——走近李白》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20,13(21):65-80.
[4]杨惠.统编教材编写理念下巧用“每周一丝”提高城乡接合部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性初探——以桂林市平山小学为例[J].课外语文(下),2020,13(11):72-73.
[5]黄瑞琴.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以部编小学六年级上册“围绕中心意思写”为例[J].散文百家,2020,17(33):170-171.
[6]欧阳茹蔚.小学语文“部编本”与人教版教科书同课异旨探微——以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为例[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36(24):18-21.
[7]赵平凡.新课改下小学高年级语文单元主题教学的实施——以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为例[J].教师,2020,(24):51-52.
[8]周露芳.课程信息化教学混合模式的建构与实施探索——以《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20,39(3):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