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燕芳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锦兴小学
摘要: 在传统应试教学理念的影响下,语文课程的教学实施进度以及教学主体多以教师为主,作为学生的主要任务便是记录和接收教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能。虽然沿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的成绩有所提升,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对话能力的发展。而对话教学模式更适用于生理和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的小学生,有利于营造更为舒适和温馨的课程氛围,激发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探究心理和学习心理,促进小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有效对话; 创新能力;学习成绩;学科知识;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对学生语言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教育阶段,语文教师应当针对小学生的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措施,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力,为小学生的综合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本文将以人教版《观潮》课文为例,以对话教学模式为主,详细阐述对话教学的实践应用方式,借此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一、对话教学模式应用的重要作用
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教师习惯了高高在上的地位,与学生之间存在巨大的沟壑,导致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等情况缺少必要的了解。而对话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实际上就是以一种更为轻松和温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与学生搭建交流的桥梁,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自觉信任教师,积极配合教师教学进度,积极参与到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当中。在此过程中,教师能够通过对话,例如讨论、交流以及问答等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课文的感想等等,是实现教学相长的重要途径[1]。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话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结合课文内容创设情境, 唤起对话热情
小学生由于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对其隐含的深刻意义以及作者隐含的思想感情等认识不够深刻,影响学生语文学习效果。针对此种现象,语文教师可以灵活采用对话教学模式,深入浅出,合理利用生活情景,让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理,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一般来说,小学语文课本中多数文章为了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理解能力,便会对原本的课文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留下精彩的段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但是与此同时也预留了大量的想象空间,这对于激发学生想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是极为有利的。以《观潮》一文为例进行分析,本篇课文主要讲述的便是钱塘江大潮漫天卷地来临时的壮观景象,而文章第二段中也仅仅以“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是人山人海”短短18个字描述观潮人群之多[2]。
(二)适当引导,师生共同对话,加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小学语文课本收录的教材内容具有较强的示范性,因此语文学科常常以课本知识为主进行学习。但是学习内容和学习的深度并不仅仅局限于十本内容,作为语文教师应当立足于课文观点进行适当的延伸和拓展,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加强师生共同对话效果,以此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理解能力。《观潮》文章紧紧围绕潮水来临前以及来临后的景象进行深入描写,通过初步阅读课文,学生已然被那壮观、雄伟的景象所震撼,不自觉地感叹,“真不愧为天下奇观”。基于此,语文教师可以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进行对话联系,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进行提问“潮水来临时哪些景象最为震感,最能打动你的心灵?”针对此问题,全班学生可以分组讨论进行交流,教师可以从旁进行适当的引导,举例来说,有的学生回答“”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一段文字最能激发人的心灵,极具震撼力,仿佛发生了海啸,又好像出现了地震,用极具张力的文字描写了大潮来临时涌动的速度。对话环节的设计和交流,充分发挥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气,让学生在老师搭设的学习舞台上发挥、表演,极大地加深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受。除此之外,语文教师可以列举出其他与《观潮》类型相似的文章与学生们进行赏析,通过拓展和延伸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质量[3]。举例来说,《观潮》一文讲述的是天下奇观,是对大自然景色的赞叹和欣赏,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镜泊湖奇观》,让学生对比两篇课文的写作手法以及表达技巧,学习文章的语言特色,为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创建讨论小组, 发挥学生探索合作能力
语文课堂中的对话除了师生对话之外,还可以积极开展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对问题自动查找相关资料,找出论点,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答案,实现学生共同发展和进步的目的。若是班级内学生知识水平差距较大,语文教师还可以借助分层教学手段将处于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进行融合,以优带劣,共同进步。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语文教师既要给予小组充足的思考和讨论时间,也要对各个小组分析的问题内容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掌握,防止出现讨论内容偏离题目现象。如此,通过学生思想的碰撞和交流,有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4]。
举例来说,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从网络中搜寻视频资源,向学生展示钱塘江大潮来临时的壮观景象,给予学生视觉上的冲击,让学生对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有更加直观的理解。同时,向学生抛出问题“我国地理辽阔,很多地区均出现过大潮,为何仅有钱塘江大潮享誉中外,被誉为天下奇观,吸引了众多游客?若同学们有机会是否想亲临现场,感受这一雄伟、壮观的景象,是否想用笔记录下这一绝妙景象?”让各个学生小组对语文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如此以来,语文教师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对话氛围,让学生的交流内容逐渐由课本内容延伸到生活当中,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增加知识储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形容词替换课本中的词汇对描述钱塘江大潮,让各个小组讨论交流后进行词汇比赛,看一看哪个小组想出的词汇数量更多,更贴切,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的词汇表达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课堂中小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因此,积极开展对话教学模式能够优化教学模式,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缺陷,为学生营造更为舒适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作为语文教师可以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采用对话教学模式,例如可以采用适当引导,结合课文内容创设情境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热情,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沈红亮.小学语文对话教学有效实施策略探究——以《观潮》对话教学实施策略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18(5):35-37.?
[2]莫莎莎.实施有效对话促进深度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实施生本对话的策略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9,(8):4.
[3]何启洪.浅谈以对话为学习策略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探索[J].课外语文(上),2017,(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