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红琴
广西百色市凌云县第一小学 广西 百色 533199
摘要: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重要的教学科目,相较于数学学科,语文知识本身的理解难度不高,以中文为母语的语言学习条件也可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供有效保障,促使学生可更好地理解教师的引导性语言,进而在教师教学思路的引导下,对阅读内容进行创造创新,获得更好的阅读学习体验。基于此,本文针对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了进一步地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思维;引导性;分层教学
引言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比较缓慢,对教学环境也有一定的要求,无论是小学教育还是初中教育,教师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除了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资源之外,还要注意结合授课内容,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进行发散思考,以此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条件,促使学生可在不断地学习中锻炼创新思维能力,形成较强的创新思维意识。受限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积累水平,很多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可能对教师的教学语言存在一定的不理解现象。但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对新鲜事物往往可表现出比较强烈的探索欲望。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即可借助小学生的此种特点,引导学生对阅读中出现的人、事以及物等积极地进行探究,并对其中感兴趣的部分进行创造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意义分析
小学语文内容比较丰富,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阅读教学的内容,并以此为基础,将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具体的阅读学习内容对应起来,促使小学生可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阅读学习活动中。在开展此类活动时,教师即可根据课本内容,挑选出可续写、扩写或者改写的文段内容,以此作为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资源,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积极思想,勇于创新。借助这样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情感可被有效激发,并且由于阅读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爱好之间可形成有效的结合体,促使学生可在阅读学习期间表现出持续性的学习动力,这也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优势之一。另外,从语文阅读教学资源的应用角度分析,教师还可借助课本阅读教学资源,广泛扩展课外阅读教学内容,进而拓展学生的阅读学习视野,丰富学生的阅读学习体验,从而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强化提供更为有效的支持。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分析
(一)扎根课本,有效整合课本资源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应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以此教学目标作为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整合课本上的阅读教学资源。在备课阶段,教师应选择包含重点字词的段落,并从结构性的角度进行分析,选择结构性较为突出,也具有故事性的阅读段落。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角度分析,故事性更为关键。具有良好故事性的课内阅读文段具有较好的扩展性,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选段内容进行续写或者改写,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解《牛和鹅》课文内容时,文章的人称为“我”与“金奎叔”,文章整体叙事性比较强,故事情节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学生在学习此类课文时的兴趣往往比较浓厚。此间,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改写,改写时,学生可选择变化人称角度,以“牛”或者“鹅”的角度来叙述故事情节,并突出心理状态的变化和外在动作的描写。受限于学生的能力水平,很多学生可能无法独立完成课文的改写。
为此,教师也可以小组为单位,为不同的小组布置不同的改写任务,以这种小组合作的形式也可促使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途径之一。
(二)应用工具,拓展多媒体教学资源
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语文教师用从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角度入手,无论是整合课本上的教学资源还是拓展课文外的阅读教学资源,均应明确此类资源的教学优势,发掘教学资源背后蕴含的可拓展知识。虽然知识性比较突出的语文阅读内容难度较高,但在长期的练习之后,学生也会掌握应用此类阅读知识的方式方法。为了拓展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教师可在完成课本内阅读内容教学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拓展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此类语文文章或者书籍可与课内作者的时代背景相关,也可为描述作者生平事迹类的阅读内容,进而可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这也有利于学生在阅读时可进一步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为了突出阅读教学的创造性,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可选择一些重点的词汇或者文段,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描写当时作者的心理活动以及作者想要表现的思想感情。例如,在讲解《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内容时,此类童话故事往往故事性较强,但其包含的道理也比较深刻。教师节课借此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影视作品,引导学生借助影视作品感受主人公无助弱小的形象。之后,教师也要求学生使用类似的方法自行创作一个简单的小故事,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三)分层教学,突出个性化的教学理念
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语言运用能力也有较大差别。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应重视分层教学方法,突出个性化的教学理念。此间,教师可结合学生近期考试的成绩以及日常学习的实际表现,将班级学生分为基础知识欠缺型以及阅读方法问题型的学生。前一层级的学生可能存在字词认知类型的问题,教师可借助阅读教学活动弥补此类学生的字词认字缺口;后一层级的学生主要是存在阅读方法类型的问题,阅读过程可能比较死板,不能灵活对待具体的阅读内容。为此,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可不同层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关注不同的重点内容。以启发性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字词或者阅读内容的故事情节进行思考。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主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创新的灵感也并非突然出现,而是需要经历比较漫长的练习和知识积累过程。教师应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针对不同层级的学生准备不同的教学方案,促使学生在个性化的教学氛围中,可获得更好的阅读学习体验,更快地强化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结束语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时,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阅读教学的引导工作。无论是改写、仿写,还是续写,均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整合课本教学资源的正确方法。但教师在使用此类教学方法时,也要注意分析阅读内容的适应性,并不是所有的阅读内容均适合开展创新思维培养的活动,教师应认识到语文阅读教学的局限性,这样方可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施东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求知导刊,2020(49):18-19.
[2]吉智豪.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探讨[A]. 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新教育时代教育学术成果汇编(3)[C].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2020:1.
[3]孔祥云.探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能力的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0):115.
[4]谢恒燕.探究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想象力[J].课程教育研究,2020(37):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