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清平
重庆市南川区隆化第一小学校,重庆 408400
摘要:小学语文是一门主要科目。语文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学生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读说写”这3个教学程序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读、说、写能力的训练,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措施、多样化的手段对学生进行这几项基本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得以全面提升,促进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说写训练
引言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这么重要的一门学科,既可以规范我们的语言,又是一门艺术。现在的语文教育有些舍本逐末,过分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对于小学语文来说,培养说、读、写”的能力尤为重要,对孩子以后的语文学习也有特殊的意义。
一、生活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说的欲望
对于语文的语言表达,在性质上分析,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很多时候语言能力的培养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让学生在生活或者学习中逐渐感受培养的。因此,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必须要借助于生活实践进行,利用生活化场景将生活与表达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生活场景中学会说话,增强学生的口语交际实践能力。如:刚要上课时,窗外忽然雷声大作,大雨夹着冰雹从天而降,学生都好奇往外看,无心听课,借此情景,组织一个十分钟的雨景描述小课堂,让学生一边看雨景,一边说出一些贴切的描写雨景的词句。学生们既能兴奋的参与,看看说说,边看便说,课堂上妙语连珠,电闪雷鸣、乌云压顶、倾盆大雨、雷声隆隆……各式各样的诗文词句都倾泻而出。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激起了他的表达欲望,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水到渠成。
二、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写好作文的内部动力,也是学生提高作文能力的内部条件。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才能够转变学生的观念,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写作课堂的主人。而创设写作教学情境,作为现代教育教学中流行的教学方式,不仅迎合了写作教学方式改革的需求,同时也符合了小学阶段学生思维认知的特点。教师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根据教学需要,通过创设与教材内容相符合的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获得情感体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写作动机,更好的进入写作状态。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写作教学联系起来,将写作融入生活之中,以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段,如在描写人物的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选择一个观察对象,可以是校园生活中的人、一起学习的同伴、生活中长辈亲戚等等,引导学生耐下心来观察,从生活中小事入手,启发学生的思维。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创设实物情境,在说明文的写作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准备丰富多样的实物,如制作类、用具类、动植物类等等,教师可以将模型或是水果、树叶等带入到课堂中,让学生通过仔细的观察,来对事物的外形、功能进行描写,通过实物的带入,让学生体会到写作的乐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多媒体情境。
如在重大纪念日,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相应写作时,教师可以先在网络上搜集与节日内容有关的资料,制作成教学课件给学生展示播放,通过刺激学生的视觉与听觉,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进而更加积极好学。
三、引导学生剖析重点文段,带领学生深层精读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精细阅读指导十分重要。文章都是通过具体的文字表情达意,层层深入,传达作者的感情和思考的,所以,对重点词句和语段进行精读剖析,是理解文章主旨,领会作者情感的重要手段。由于比喻、象征等写作手法的应用,一些词句对学生来说,做到真正理解还比较困难,此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将词句具体内涵挖掘出来,理解其真正表达的言外之意。依然以《匆匆》一文的阅读理解为例。看到“匆匆”,同学们的脑海中一般会涌现出一幅人们急急忙忙、行色匆匆的画面。而这篇文章中,作者却用语言描述了看不见、摸不着的匆匆而过的时间,这便是通过利用排比、象征、对比等手法描写大自然周而复始的规律来表现时间的流逝。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精读“燕子……再开的时候”这段排比句,来分析作者是如何层层递进,表现时间的一去不复返的。同时,带领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写这段话的情感态度,即如何通过这段排比来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接着,指出文章中另外的一段话,比如作者说“一个‘八千多日子’也只是针尖上一滴水,四个‘八千多日子’也只有四滴水,而且是针尖上的四滴水。和浩瀚的大海相比,太少了”,请同学们思考,作者通过这样的对比,突出了时间的什么特点,从这句话体会到了作者所要表达的什么情感。可以让学生阅读后展开小组讨论。更进一步地,可以让学生自己试着找出类似的句子来分析。通过精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能深入理解文章,同时学习到更多语言技巧。
四、挖掘途径多元评,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低年级学生都天性活泼,比较在意老师的评价,一句赞扬,一句鼓励,会让他们心花怒放,信心大增。虽说每个学生身上都有着明显的个体差异性,但每个身上都确实有一些上闪观点,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中擅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因地制宜地进行引导。在写话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先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主动纠正错字和语句不通问题,并且相互之间进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同时,教师也要积极批改学生的写话,看到学生使用的恰当词语、描写优美的句子,都可以用波浪标出,并写上一些激励性的评语。例如,在你的写话中我看到了可爱的大熊猫,特别是大熊猫的一些动作描写得很细致,但下回写话时可以注意下字的整齐。这样的评语既肯定了学生的点滴进步,又向学生提出了明确的新要求,在激励下学生的写话动力会更加强烈。
五、以实践教学,拓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实践出真知,除了日常的阅读和语言表达等训练之外,教师还应该多安排学生参与文字综合运用类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可以及时查缺补漏,从而快速完善语文的核心素养、提升综合能力。具体就是结合阅读教学、说写训练的重点要求,为学生收集整理一系列优秀篇章,鼓励他们细致阅读之后,结合个人理解和语言表达方式,写出读后感。如此的实践训练模式,不仅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丰富他们语文基础知识的储备量,还可以锻炼他们的语言应用技能;再就是方便学生进行由读到写、由语言到文字的妥善转化。
六、结语
阅读是说写的基础,说写是阅读的出口。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在教学中把握好阅读与说写的关系,做到一步步、一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扎实教学计划,并按照计划一丝不苟地进行练习,为中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学生都能很好地掌握语文这门艺术性、综合性强的学科。
参考文献:
[1]颜娟娟.小学语文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方法探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8(12):44-45.
[2]陈卫花.对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的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6(4):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