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思想在幼儿园主题活动环境中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期(下)   作者:王丹丹
[导读] 环境是幼儿教育的“隐性课程”,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影响
        王丹丹
        北大附属宿迁实验幼儿园


        摘要:环境是幼儿教育的“隐性课程”,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尤其对幼儿的心理健康、价值观念、性格行为等影响较大,可以实现对幼儿无形胜有形的教育影响。在幼儿园主题活动环境中渗透陶行知思想,要从幼儿的游戏环境、班级环境、生活环境以及人际环境进行渗透,对比笔者针对陶行知思想在这四大大方面的渗透展开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陶行知思想;幼儿园;主题活动环境
        在总则中,《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保护与教育并重,注重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孩子个性发展。活动是儿童探索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对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这个高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孩子们所接触的活动环境更加复杂,尤其是网络环境对幼儿的影响巨大。在家庭教育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孩子沉迷于智能手机中的游戏图片,对探索外部环境失去兴趣。长期以来,儿童的身心发展将受到严重影响。有鉴于此,幼儿园应积极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方针》,探索幼儿主题环境活动教学方式,并将陶行知教育理念融入儿童主题环境活动教学中,为儿童提供更多探索和了解世界的机会,促进儿童身心协调和健康发展。
一、在游戏环境中渗透创造思想
        在幼儿园中离不开游戏,所以幼儿的游戏环境非常重要。在幼儿的主题活动环境中融入陶行知思想,笔者认为就要现将陶行知思想融入其游戏环境中去。教师通过创建生动的游戏环境,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发展,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解放自己的眼睛、手、脑、嘴、时间以及空间,使幼儿通过良好的游戏环境,提升自我的创造力。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创建“童话游戏环境”来提高幼儿的想象力,从而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以“灰姑娘”话剧为例,可以使幼儿在童话的游戏环境中,实现对故事画面的想象,对故事人物的理解,通过幼儿表演灰姑娘来促进幼儿思维的解放,从而提高幼儿的创造能力。同时,为了在游戏环境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对游戏进行改造创新,提高幼儿的创造能力,教师要根据幼儿对创新游戏的想法进行补充,从而使创新的游戏更符合幼儿的特点。例如,将传统的“斗鸡”游戏进行创新,传统“斗鸡”游戏竞技性强,肢体冲突较多吗,对于幼儿来说,进行“斗鸡”游戏容易造成幼儿受伤,教师就可以组织幼儿对“斗鸡”游戏进行创新改造,利用“斗鸡”的基本游戏形式,但是不再是人体的碰撞,想其改为“游戏小汽车”的碰撞,也就是幼儿园中的玩具车,不仅可以使幼儿感受游戏的快乐,还使幼儿游戏的环境更加和谐,这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发展。同时,这种游戏形式,使幼儿的创造力得到培养,实现了陶行知创造思维在主题活动环境中渗透的目的。
        通过在游戏环境中渗透创造思想,可以对幼儿的手脑嘴眼空间以及时间实现解放,充分激发幼儿创造思维能力。教师利用游戏环境渗透陶行知创造思维思想时需要注意学生的自我参与意愿,只有幼儿主动参与到游戏中才有利于幼儿创造思维的培养,才能实现有效的教学效果。
二、在班级环境中渗透生活化思想
        在幼儿园主题环境中,幼儿的班级环境十分的重要,幼儿大部分时间基本都是在班级内。因此,班级环境非常重要。教师应将陶行知的生活化思想渗透到幼儿的班级环境中,使幼儿通过良好的班级环境提升生活能力与积极的生活态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结合幼儿的发展需要,拓展思维,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使幼儿在良好的班级环境中实现健康成长。在幼儿园班级环境中,常见的主要有课上班级环境、班级硬装环境、班级软装环境。通过在班级环境中渗透生活化思想,可以拉近与幼儿的距离,提高幼儿的幸福感,促进幼儿学习力的提高。例如,在上课环境中渗透生活化思想,教师在语言课堂上,根据语音、节奏的变化为孩子们编写生活儿歌。

比如,在教孩子正确洗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儿歌配合洗手的动作,调动孩子的学习情绪,掌握娱乐氛围中的洗手方法。在班级硬装环境中渗透生活化思想时,幼儿园可以将班级粉刷成绿色或白色,为幼儿创建明亮的学习环境,帮助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在进行班级软装时,教师可以利用故事、游戏情境等激发孩子的想象力,鼓励孩子在虚拟想象的氛围中对班级进行装饰。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一起看“白雪公主”的故事视频,然后带领幼儿一起装饰班级,激发幼儿的动手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结合自己家的装修风格,每个孩子可以在班级内按自己家的风格进行一次装饰,通过这样的方法联系幼儿的生活从而为幼儿创建温馨的环境,每个孩子都可以在班级内找到家的感觉,使幼儿感到班级环境中的温馨,提升幼儿的安全感,有助于幼儿在有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三、在生活环境中渗透教学做合一思想
        生活环境主要是幼儿在幼儿园的饮食、午睡等生活,在生活环境中要融入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来提高幼儿的生活实践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利用民间游戏的形式,来促进幼儿实践能力的提高。例如,为了提高幼儿自己吃饭的习惯,教师可以通过“过家家”的民间游戏,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做,实现教学做合一,这样有助于帮助幼儿在幼儿园学会自己使用筷子、勺子等,自己进行吃饭,促进幼儿的独立。为了是幼儿学会更多的生活技能,教师将教学做合一融入其中时,可以通过教师的示范来教会学生,然后促进幼儿反复进行练习。例如,幼儿在进行午休后,需要幼儿自己穿衣服、创鞋子以及叠被子。这个时候,教师可以专门为幼儿进行一堂示范课,来教幼儿基本的生活技能,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比赛,促进幼儿对生活技能的学习。例如,“叠被子”比赛,教师就可以在每次午睡后,通过这个游戏来唤起幼儿活力,使幼儿快速摆脱困意,在每日不断的“叠被子”游戏中,幼儿的叠被技能不断提高。教师要针对每次叠被最快的小朋友进行奖励,同时也要根据小朋友的表现来调整游戏的内容,可以是“穿衣服”比赛、“系鞋带”比赛等,逐步提高幼儿的生活,使幼儿通过教学做合一实现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在人际关系中渗透社会即学校思想
        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除了在幼儿园,大部分时间都在家庭中,幼儿的主要人际关系是同学、教师以及父母。幼儿的人际关系对幼儿的成长也有很重要的成长,尤其幼儿的同学朋友关系、师生关系以及父母子女关系等。因此,笔者认为,在幼儿的人际关系中渗透社会即学校思想可以帮助幼儿提高与人相处的能力,并可以提高生活技能,提升幼儿的生活视野。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进行班级近郊旅行,可以带领学生到乡间种树、摘草莓等,通过在劳动中,幼儿不仅可以体会社会的工作,感受劳动人民的辛苦勤劳,还在这个过程中懂得与同学朋友合作劳动,一起体验收获的喜悦,这是在幼儿园课堂无法实现的,使幼儿在社会中进行学习,拓宽幼儿学习的空间,并使幼儿逐渐学会在工作中怎样与他人相处。
结束语
        总之,主题活动环境在幼儿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工作中,教师应加强主题活动环境的设计与实践,优化幼儿互动空间,改进互动过程,丰富互动类型,挖掘主题活动的教育价值,教师应选择能激发孩子兴趣的教育活动,使教育活动具有一定的一致性,贴近孩子的生活。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实施活动教学,提供充足、安全的活动素材,充分发挥活动教学的指导作用,与家庭合作开展主题活动教学,使活动教学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帮助孩子学习知识、成长健康向上。
参考文献
        [1]柳君. 走近陶行知 走进幼儿园——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园日常教育中的渗透[J]. 情感读本(中旬刊), 2016(1):49-49.
        [2]唐洁. 陶行知理论在幼儿园主题区域游戏中的运用[J]. 考试周刊, 2018, 000(0A2):186-186.
        [3]杨燕虹.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幼儿教育中的渗透研究[J]. 成才之路, 2017(14):68-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