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春花
广西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第二幼儿园 广西 河池 547599
摘要:幼儿园教学对幼儿成长的质量可产生关键影响,包括幼儿的认知能力、思维习惯以及学习习惯等。为了优化幼儿的学习体验感,提高幼儿园幼儿教学的整体质量,幼儿教师应积极应用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特别是信息技术类教学工具。此类工具具有可视化的特点,可为幼儿学习知识或者认识事物提供良好的可视化途径。基于此,本文针对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幼儿教学活动进行了进一步地分析。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信息技术;引导性;教学情境;立体化
引言
受限于幼儿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积累水平,很多幼儿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无法理解教师讲解的一些生活类知识,即使此类知识非常普通,但幼儿依旧存在理解性的问题。信息技术的应用形式比较多,相应的技术实现载体也较为丰富,包括多媒体投影仪、智能电视以及交互式一体机等。幼儿园教师应在积极应用此类信息技术教学工具的同时,分析幼儿的实际特点,选择更为合理的技术应用方法,并在实践教学中对此类方法进行优化调整,确保技术应用的过程更加合理,可为幼儿学习提供更为有效的学习资源。
一、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应用优势分析
(一)可丰富幼儿园教学的内容
幼儿园教学的内容与幼儿成长的特点相对应,一般而言,教学内容的实际表现形式与教师的教学习惯相关,与幼儿园教学的环境特点也有关,这也是导致幼儿园教学个性化特点比较突出的原因之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学需要以幼儿教育的理论为教学基础,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合理利用幼儿园教学资源,特别是一些影像类或图片类教学资源,此类教学资源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而信息技术恰好可整合此类教学资源,并为教师教学提供有效的节奏调节工具。从此角度分析,在幼儿教学模式的引导下,教师可应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幼儿园教学的内容,并将课程内的内容与课外拓展的内容整合在一起,通过信息技术设备播放出来,这样不仅可突出幼儿园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也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学习的持续性。
(二)可优化幼儿课堂学习的体验感
幼儿课堂学习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影响幼儿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为此,在实际的幼儿教学中,幼儿教师应使用合理的办法集中幼儿的学习注意,并以此作为优化幼儿课堂学习体验感的基础,提高幼儿教学的整体质量。信息技术即可作为与优化幼儿课堂学习体验感的技术,并可以促使学生在观看教学短片或者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时,表现出更好的学习注意力。由于不同幼儿的认知能力不同,对同一类型的知识的反应状况也存在差异,所以在教学中幼儿教师应灵活应用教学资源。此间,幼儿教师即可借助信息技术,将教学资源与幼儿的实际情况对应起来,并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际状态,在课上教学中及时调整具体的技术应用方法,以此作为技术应用的具体手段,其实提高幼儿园教学的整体质量。由此角度分析,可知信息技术的应用应与幼儿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这样方可切实优化课堂学习的体验感。
二、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分析
(一)结合课本内容,将技术应用与教学目标对应起来
幼儿园的课本内容并不多,有些幼儿园在教学时也没有固定的教学课本,但从教学实际的角度分析,幼儿园教学依旧有本可循。无论是编辑成册的教学课本,还是依据幼儿园教学目标和教学定位编写的个性化教学教材,均可作为幼儿教学的常用课本内容。此间,幼儿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应积极结合课本内容,将技术应用与教学目标对应起来,这样也可依据教学目标细化课本教学的内容,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在讲解一些与数字计算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可在备课阶段分析可与数字教学产生联系的信息技术资源,此类资源可为色彩丰富的图片,也可为数字认知教学类的短视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即可利用投影仪等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相应的信息技术资源,并通过提问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多媒体中的重要元素,以此作为促使幼儿集中注意力的基础,优化课本内容的表现形式,促使其更灵活、更具体。
(二)联合情境教学法与信息技术教学法,优化幼儿课堂学习体验感
良好的课堂学习体验感可促使幼儿在实际的课堂学习过程中更快乐,进而使整体的学习氛围更加轻松,这也符合幼儿的学习认知特点。在应用信息技术时,幼儿教师应使用合理的办法扩展信息技术应用的形式,将其多元化、立体化。情境教学法即为一种立体化的教学方法,幼儿教师可利用此种教学方法,将信息技术与幼儿教学过程结合起来,创造立体化的教学情境,优化幼儿课堂学习的体验感。例如在讲解与时间相关的知识时,幼儿教师可创建与时间认知相关的教学情境,类如早起吃饭、爸爸妈妈上班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利用智能电视或者交互式一体机等信息技术设备,将时间具象化,为幼儿展示钟表的运行方式,突出时间流转的规律性。虽然受限于幼儿的认知水平,很多幼儿可能无法很有效地理解教师的教学语言,但在长期的熏陶下,幼儿也会对时间形成具体的观念,这种观念会作为幼儿后续学习和生活的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重视分层教学意识,合理应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具有其独有的教学优势,但幼儿教师不能单纯地应用信息技术,应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信息技术有效结合起来,更为关键的是,教师应重视分层教学意识,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针对性的教学方法,突出幼儿教学过程的个性化,以此来提高信息技术应用的合理性,避免丢失幼儿教学的严谨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可积极分析和总结幼儿的课堂学习状态,例如课堂发言的积极性、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等,以此评价信息技术应用的有效性。以此为基础,教师可灵活调整课堂教学的节奏,选择知识理解或者实践应用作为分层教学的标准,将信息技术应用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在整体上优化幼儿教学效果,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效能。
三、结束语
总之,幼儿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时,一定要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并应换位思考,分析幼儿的实际需求,切不可先入为主,忽略幼儿的实际情况。另外,教师也应积极学习新型的幼儿教学理念,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并将此类经验应用到后续的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而切实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质量,为幼儿后续学习和生活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马静.浅谈信息技术对幼儿教学活动及幼儿生活的影响[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5):1-2.
[2]高加菊.以信息技术为媒介优化幼儿园健康领域教育教学的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