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琼兰
广西南宁市中兴小学 广西 南宁 530022
摘要:统编教材与旧版有许多不同之处。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有些文章后面有“阅读链接”。其品质与单元教材相同,主要涉及人文科学,写作内容及表现手法等。其价值在于支持文字学、强化统一、扩大阅读范围。因此在教学时要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内容,特定的学习,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统编版;小学语文;阅读链接
语文教师在教案制定中应对“课后连接”设置的意义有正确了解,然后评价、挖掘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语文教材中"课后阅读链接"的价值可以由教师将语文阅读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将语文阅读中的“语言”与“思维”的训练,以及“阅读”与“写作”的训练相结合,“课内阅读”和“校外阅读”,通过阅读的比较鉴赏、课外活动的拓展、读写结合、教育的道德取向等策略,利用教材中的"阅读联系"实现课堂教育的广度和广度的延伸,从而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写作水平和个人素质,使他们的生活因读书而精彩。本文探讨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阅读链接"的教学方法,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师开拓更广阔的思路。
一、“课后阅读链接”的重要性
教材中的“课堂阅读链接”在小学阶段有很大的教学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通过“课后阅读链接”,在“课后阅读链接”的指导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以课文为基础,强化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和自我学习能力。
语文“课后阅读链接”可增进学生的思想感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引导学生通过进一步发展思维,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思想,达到体悟作者的目的,从而在课文中体验和感受作者的情感,探究阅读思维的多样性。
“阅读链接”还具有延伸阅读、延伸课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等作用。鼓励学生在课堂内外进行比较阅读,扩大阅读知识,提高阅读技巧。
显然,小学语文“阅读链接”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是可见一斑的,值得重视。
二、实施“课后阅读链接”的教学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链接”是教师使用好教材、学好课文、在课堂上拓展阅读的有效平台,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它的价值,充分利用它,丰富和拓展语文课程,拓展和延伸小学语文素养与语文教育,走出课堂,以更广阔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针对以上各种语文“阅读链接”的特点,教师应采取更有效的方法,扩大课堂教学范围,以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
(一)巧用“课后阅读链接”,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由于生活阅历较少,年龄较小,一些文章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难以被他们理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课后阅读链接”延伸阅读,在课堂外也可以延伸阅读,使学生在课堂内外都能阅读,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情感感受。
就《桂林山水》教学而言,学生对本文所描述的漓江的“绿色”难以理解和想象。透过教材中“阅读链接”的小诗《浓碧》,学生可以以优美的诗文语言再进行关联想象和品读,使学生更具体地了解漓江的“绿”[1]。
(二)对比阅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小学阶段,比较阅读是很常见的一种阅读方式,而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必须保证其相关性和差异性,让学生在比较阅读中思考,发现写作方法和情感表达上的差异。结合语文教材“阅读链接”部分内容,对同一题目进行比较阅读。借助于这一“阅读链接”,可以启发和引导学生观察不同作者在写作中的不同表现,并从中得到灵感[2]。并且积极主动地探索文本表达的多样性,六年级下册课文,《北京的春节》“阅读链接”就是梁实秋《过年》和斯好《除夕》的片段。本课以春节为主题,设计延伸阅读和连结内容,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对比写作,找出不同作者所创造的春节的差异,通过不同的表现方式,了解春节的特征及人物情感。
(三)与游戏相结合,增强阅读兴趣
在小学,课堂管理起来难度很大,因为小学生的课堂学习经验不多,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很难在一开始就进入学习状态,不能长期保持集中精神。
在教小学生学习“阅读链接”版块时,必须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比如上游戏课,让学生被游戏吸引,主动关注课堂,以此跟上老师的节奏,让他们自觉地进行学习。近几年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日趋成熟,以游戏为载体的课堂教学取得了丰硕成果。通过增加阅读游戏,语文教师可以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体验感和代入感。
举例来说,在四年级第二册的课文《“诺曼底号”遇难记》中,课后的“阅读链接”部分将《搬运工》的历史介绍给学生。他描述了一群靠以挑货为生的搬运工的勇气和忍耐力。为使小学生更具体地感受到挑山工的辛劳,语文教师可通过游戏,与小学生一起模拟挑山工的工作内容,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同时语文教师可让学生背着书包走上讲台。走在台上,用上下移动的方式,把挑山工的动作还原下来,完成这个步骤后,学生可以记录他们感觉疲劳的频率,并根据最后的学生报告进行分类。找出前五个步数最多的学生,让他们继续模拟泰山险峻并进行踏步,学生可以在自己的实践中直接体验到步数的内容,通过对比步数的高低和攀爬泰山的难度,想象上山道路上的难度。
(四)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扩大阅读范围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有限,阅读教学只是小学语文教材的一部分,要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就必须多读、多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把阅读课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充分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尤其应将小学教材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让学生熟悉精读、略读的方法与技巧,熟悉课外教材。继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大阅读空间。所以,教师可以结合“阅读链接”的思想,选择适当的课外阅读材料。
例如,在教五年级第二册《草船借箭》课文时,由于课文改编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用通俗的语言呈现了典故《草船借箭》的精彩情节,而在课后的“阅读链接”中,直接摘录了相关内容介绍《三国演义》,并为学生呈现文言版的《草船借箭》。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运用“阅读链接”指导学生在课后从《三国演义》中寻找其它有趣的情节,如《空城计》、《赤壁之战》、《三英战吕布》等,以此来拓展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另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寻找同一种主题文本的差异,如情节的差异,描写手法的差异,人物形象和风格表现的差异等,因为课外集体阅读会涉及到多种阅读内容,大量的阅读任务可能会使学生感到害怕。在此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阅读计划,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制定不同的阅读任务,并将其量化为日常阅读和每周阅读;另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要向学生渗透“精读”、“略读”的阅读技巧,引导学生掌握文章主旨,提高课外阅读质量和效率。将小学语文课文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教学结合起来,能有效扩大小学生的阅读范围,尤其能将课外阅读与小学语文教材结合起来,进一步指导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提高阅读质量。
(五)与写作相结合,实现以读促写
教学中的教、读、写是密不可分的,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果说到阅读,就一定要上写作课,因为读写结合是小学语文阅读的重要目标。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社会经验不足,文章中将学生的重要写作材料读出来。所以,小学语文阅读是作文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回归阅读教学的可能性,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指导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对关于作文的文本进行充分的解读。假如仅仅是个讲师,学生眼中的文章就是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思考。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从写作思路、构图、写作技巧、描写甚至绘画等方面进行学习。它是“读即吸收,写即出”的具体表述。语文教师可以结合“阅读链接”的内容,给学生提出新的写作任务,使他们在阅读材料后能独立完成写作任务。
例如,在教五年级下册《红楼春趣》这篇课文时,课后的“阅读链接”栏目就摘录了林庚的《风筝》,描写了作者儿时放风筝的快乐经历,这部分读物比课文更能引起小学生的共鸣,所以老师可以作为索引,引导学生做写作练习,题目是“童年”。这堂课的“阅读链接”有“风一吹,就会听到哗啦哗啦的响声”、“扶摇”、“雍容回旋”、“如鹰捕食一般的翻身直下”等描写,这些细节描写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了天空飞舞的风筝,给读者以强烈的既视感。所以,在指导学生写作业时,语文教师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对“物”的描写上,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喜欢的玩具是什么样子的,这个玩具在游戏中起什么作用等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更好地了解作者对作品的详细描述,而且还能从中得到启发,丰富作者的写作和感情。以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指导教师阅读,丰富了自己的写作“资料库”,使学生在写作中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避免文章空洞,语调苍白,模式化等问题。
结论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提高学生多场合学习语文的意识,将语文知识应用于生活,语文教师还应将精力投入到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以不同的方式推动语文教学的创新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因此,通过以上几点,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中的阅读链接,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最佳方式。
参考文献
[1]郑秀尘.小学语文统编教材"阅读链接"与"资料袋"的教学开发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11):35-37.
[2]徐承芸.依托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推进中小衔接教学[J].基础教育课程,2020,(9):59-64.
[3]张晓珍.比对性阅读法在小学语文课后阅读链接中的运用[J].甘肃教育,2020,(19):172-173.
[4]杨艳清.小学语文统编教材"阅读链接"的编排特点及应用[J].新课程研究(上旬),2020,(10):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