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正洪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五星镇五星小学校 四川省宜宾市644400
摘要:很多学习数学知识的新方法形成,新思想产生,新认知出现,都源自“问题”的诱发。可以说,离开了问题为辅助,数学的魅力与价值也将难以彰显,数学教与学的乐趣自然会大大折扣。而问题情境的创设,则是促使小学数学教学高效开展,推动学生数学认知能力提升的关键所在,其既符合小学学生的认知特性,又可以为小学数学教学效能提升与学生核心素养塑造提供铺垫。因此,教师在落实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时,应以创设问题情境为辅助,并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使问题情境与教学需要有机关联起来,将学生引入更为贴近自身发展需要的学习场景,帮助学生在问题情境内探寻数学知识之内涵,感知数学学习之乐趣,获得认知能力之提升,使小学数学教学的开展更加科学高效,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塑造提供坚实保证。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
问题情境是以问题为引领,将具体知识与现实场景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不同场景的刺激下萌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与欲望,以实现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与学习能力的强化,使学生在问题与场景的相互作用中高效学知识、科学用知识,获得认知能力提升。而且,在问题情境创设的驱使下,学生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将会得到切实激活,其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解决具体数学问题的意识、能力也会获得切实满足,更利于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与学生认知发展需要的满足。可以说,实现问题情境创设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既能够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又可以凸显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帮助学生高效、科学、深入学数学,切实提升数学综合能力而注入新鲜血液。以实现从不同层面、用不同途径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与认知潜能的目的,让小学数学教学开展向着更为贴近学生认知实际、更加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方向而科学迈进。
一、科学构建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对于刚开始接触数学学习的小学学生来说,由于其普遍好奇心、求知欲很强,然而自控力、自律性较弱,以致其数学学习兴趣的调动,必须问题情境创设为驱动。融入多元性、丰富性、针对性问题情境,学生自会集中精力参与至数学知识学习与数学问题解答的各类活动领域。因此,教师应该以问题情境创设为辅助,通过对提问方式的优化、问题构架的创新、设问要求的重构,将学生引入更为宽泛的认知视域,沉浸于问题思考,在不同问题情境的引领下积极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解决具体数学问题。而且,在问题情境的驱动下,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将会更加深入,其对于数学问题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以促使学生在探究、思考、实践、应用的过程中并未找到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其思维也会于无形之中得到了激活,对于所学数学知识的掌握自会更加充分、到位。例如,在开展“倍数”教学中,教师可以以现实生活案例为辅助,创设问题情境:小明有4本画册书,小花有5本画册书,老师现在有21本画册书,如果你是老师,你会对这些画册书怎样进行分配,使小明手中的画册书数量是小花手中画册书数量的两倍?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班级随机选择3位学生分别扮演教师、小明、小花三个角色,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来分配画册书,促使学生在思考与探究中开展对于问题的解答。以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问题情境的作用与价值得以高效发挥,为小学数学教学更好开展提供铺垫。
二、灵活引入问题情境,开掘学生思维潜质
由于小学数学中涉及的知识、内容普遍比较简单,但也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与逻辑性,而借助问题情境来引导开展对于数学问题的思考、探究,则更利于学生思维潜质的开掘。同时,由于很多问题情境都比较有趣、生动、丰富,更符合小学阶段孩子的认知特性,其对于知识运用能力的强化也会产生积极影响。因此,教师应加强对问题的创设,将诸多与学生认知现状相契合的问题悬念灵活衍射至数学问题解决方法多样化教学领域,促使学生在突破一个个悬念,化解一个个问题,应用一个个知识的过程中更好学习数学知识,全面提升数学核心素养。例如,在开展“方程”有关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悬念的方式引入“鸡兔同笼”问题:当兔子和鸡在一起时,有15个头,40个脚,那么请问兔子和鸡各多少只?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即时引导学生进行假设,并和学生一起根据已知条件对每一种假设情况进行验证,在问题情境引领下的数学悬念驱使下激发学生的探究意愿,引领学生在思考与分析中解答问题,实现对于数学思维的激活。以达到提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目的。
三、深度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认知发展
众所周知,数学是对于生活问题的概括与整合,而生活又是对数学的直观呈现。通过关联生活现实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便是学生认知发展的最佳选择。因此,教师应该以现实生活为辅助来创设问题情境,就日常生活中比较典型、常见、普遍的一些数学现象、案例、资源、素材等引入课堂教学领域,促使学生在生活与数学的关联与衔接中更好学习数学知识,为实现促进学生认知发展而给予保证。例如,在开展“加法和减法”教学中,教师可以即时引入“认识人民币”有关的教学内容,并将教室环境模拟为一个小超市,引入问题:小明现有100元钱,计划在超市购买文具,其中,作业本价格为5元,圆珠笔价格为1元,而书的价格为10元,文具盒的价格为3元,那么如何购买才能够使这100元正好花完呢?由于这一问题情境与学生生活体验关联比较紧密,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促进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应用。可以让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开展探究与思考,以实现对学生认知发展的满足。
四、结论
总之,数学教与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问题的引领,更离不开学生的参与,而以问题情境创设为辅助的教学策略应用,既可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发展性、有效性,又可以从不同层面来激发学生的认知潜能,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塑造提供铺垫。而且,在问题情境的作用下,学生的认知需要将会切实满足,更利于小学数学教学实效性的增强与提升。因此,教师在落实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时,应该加强对教学活动的科学设计与情境资源的灵活借用,并根据教学发展需要与学生数学认知实际,就有助于问题情境创设的各类素材灵活应用至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各个环节,以促使学生在鲜活生动、多元科学的问题情境带动下更好学习数学知识,逐步提升综合素养。在充分发挥问题情境作用与价值的基础上,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向着高质量、多元化方向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莲芳.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探讨[J].学周刊,2019(35):89.
[2]李金弘.有效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设[J].天津教育,2019(33):51.
[3]张林勇.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措施[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9,9(11):79-80.
[4]张彩虹.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