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期(下)   作者:伏鑫峰
[导读] 游戏是小学阶段孩子的最爱,其不仅可以使学生体验到快乐,
        伏鑫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116小学   831400
        摘要:游戏是小学阶段孩子的最爱,其不仅可以使学生体验到快乐,而且还有助于其心理健康、情趣陶冶。而显著的逻辑性,思维性特质,使得很多小学学生对数学学习普遍存在诸多困惑。同时,受到长期以来传统思想、观念、认识的制约,以致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教学氛围比较沉闷、教学实效难以保证。对此,教师可以以游戏化教学为引领,将与学生认知特性与具体教学内容比较贴近的游戏化活动、素材、道具、模型等引入课堂,通过对游戏化教学的科学、充分、巧妙应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为帮助学生更好学习数学知识、深入理解数学内涵、充分把握数学特性提供辅助。与此同时,还可以在游戏化教学的驱动下,来构建和谐、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将学生引入欢悦、宽松、和谐的认知情境,为促使教学效能提升,推动学生认知迁移提供了铺垫。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应用
        与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相比,游戏化教学更加贴近小学学生的认知特性与发展需要,且可以从不同层面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满足其好奇心,让学生在感知愉悦、体验快乐中获得认知能力与思维潜质激活,使数学教学开展更加科学、高效、深入。将游戏化教学深度应用至小学数学教学,则可以为数学课堂注入无限活力与新鲜血液,且能够促进教学实效性的提升,为帮助学生更好学数学、用数学提供了铺垫。因此,为了使小学数学教学的开展更加科学、高效、多元、丰富,教师在落实教学实践时,应加强对游戏化教学的应用,通过对各类游戏素材的开掘,构建出蕴含游戏元素的高效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鲜活生动的游戏体验中以全新视角来学数学、用数学,以促使其认知能力提升与核心素养塑造。
        一、将游戏化教学与教学导入相结合,开掘学生认知潜能
        面对一些比较抽象、复杂的教学内容与数学知识,教师在落实指导时,如果依然以直接讲授为主要教学选择,势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预期教学效果自然也不够理想。而科学、高效、丰富、有趣的教学导入,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为课堂教学高效开展诸如新鲜血液。因此,针对小学学生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自控力不强的现状,教师可以在教学起始阶段即时引入游戏化教学,将一些与教学内容比较贴近的数学游戏灵活迁移至课堂领域,促使学生在浓厚兴趣的驱使下参与游戏活动,高效学习数学知识。一方面,教师在设计数学游戏时,应加强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以确保游戏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实现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与需要的满足。另一方面,教师的开展数学游戏时,应加强对游戏活动的提前预设与评估,尤其对游戏规则、游戏流程、游戏要领的科学预判,以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在快乐的游戏体验中深入理解具体教学内容与数学知识。例如,在开展《认识图形》教学指导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即时引入数个七巧板,并组织学生分析做游戏,在“玩”的过程中引导其发现其中的规律与特点,随后又在课堂引入诸多各不同构型的几何图形,组织学生辨析其结构与组成,将学生引入无限欢悦的教学生态内,实现对学生思维的激活。而随着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教师便顺势引入本课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掌握不同几何图形的形状和特点,以实现对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将游戏化教学与教学活动相融合,促进学生认知发展
        作为新课改下一种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为教学活动的开展与教学路径的延展提供铺垫。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与学生的积极参与与深度体验有着紧密关联。因此,教师应通过对教学路径的优化,将游戏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在寓学于乐中充分理解具体数学知识之内涵,为确保教学效能提高奠定基础。同时,教师在引入数学游戏设计教学活动时,应使游戏的预期目的与教学目标、学生需要深度融合,以促使学生在多元化、丰富性游戏体验中学习具体数学概念、公式,实现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的全面提升。例如,在开展“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指导时,教师可以即时引入“竞猜”类游戏,首先让学生猜测梯形的面积可能与哪些量有关?随后由引入“实践”类游戏,让学生尝试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通过拼接、组合、重构等方式,转换为其他图形(诸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并根据求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将其拼接为一个平行四边形,来推导其计算公式,实现对教学目标的达成与教学效率的提高。在游戏化教学的驱使下,随着学生参与的深入,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也会得到切实调动,便可在无形之中来促进学生认知发展。
        三、将游戏化教学与思维培养相契合,塑造学生核心素养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普遍比较活跃,其喜欢想象、联想,更乐于探究、体验。而游戏化教学情境的创设,则可以使数学课堂重新焕发其生机与活力,以促使学生快速融入至学习状态,达到培养学生思维,强化学生认知,塑造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对游戏元素的应用,来创设教学情境,并将情境创设与思维培养结合起来,从不同层面对学生的认知给予刺激,使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加有趣、生动、鲜活。同时,在游戏化教学情境的驱使下,小学数学课堂的生命力、感染力、凝聚力也会得到充分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自会得到全面发展。例如,在开展“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时,为了激活学生的抽象思维与空间想象能力,教师可以利用模拟性购物场景来为学生营造认知情境,让学生分别根据情境角色来扮演消费者、收银员等。在真实的场景中模拟对商品的买卖过程,利用商品的价格来进行加减法知识的练习和掌握,实现对其运算能力的强化,塑造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四、结论
        总之,就小学数学的特性而言,游戏化教学在其中的应用,显得尤为必要。其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提升数学教学的效能。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参与数学游戏的过程中,其对于不同学习内容的认识、体验将会更加深刻,对应的数学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认知能力也会得到切实增强,更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教师在借助游戏化教学开展教学指导时,应以学生实际为基础,并通过对各类游戏元素的充分开掘与科学借用,使游戏与数学紧密关联、相得益彰、互促并进,让学生在参与数学游戏中获得认知迁移、拓宽思维路径。通过游戏化教学作用的发挥,促使小学数学教学向着多元化、高质量境地而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和.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读写算,2019(16):155.
        [2]文国祯.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当代教研论丛,2019(06):69.
        [3]王勇.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9(06):96-97.
        [4]孙云芬.论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与评价,2019(06):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