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平
紫阳县高滩镇中心小学 725311
摘 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其他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加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其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在小学阶段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教学中的难点之一。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缺乏解决这一难点的有效策略,而导致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陷入困境。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解决问题 教学 策略
为了确保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实际增长与发展,克服学习中遇到困难,找到一条绕过障碍的独木桥,数学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在数学课堂中有意识、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和意识,让他们认识到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实际,更应用于生活实际。
一、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习惯按部就班跟着教材走,鲜少对课本进行再创造;另外,他们也没有将教材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验来解决数学问题。通过对学生平时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存在的错误加以分析,找出教学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读题不认真,审题不清,特别是图文混合题
认真读题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如同“万丈高楼平地起”,读题是解题的基石,是通向胜利之巅的阶梯。然而,多数学生没有好的读题习惯,经常走马观花,忽视了在读题中理解题意的过程,更缺乏细致的态度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对于和图形有关的习题,学生不重视画图,加上自身空间想象不足,难以弄清出题人的意图,解决数学问题自然存在很多错误。
(二)逻辑思维不清,难以归纳出系统的数学模型
教师在开展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中,只是停留在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上,虽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但没有和实际生活相结合,也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也没能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真正理解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很多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有意无意地在淡化学生理解和概括数量关系,防止被扣上“观念落后”的帽子。
在分析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没有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用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更缺乏总结数学方法的意识,没有概括出一套完善的解题方法,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没有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致使多次出现计算错误
做题时,学生简单的计算出答案,他们盲目自信认为答案是完全正确的,便将计算结果放置一边,主动取消最重要的检查步骤,放弃唯一可以弥补错误的机会。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当遇到多步列式解决的数学问题,尽管每步列式都正确,可如果第一步计算错误,那后续的所有努力都将付之一炬,失去计算的意义。
二、数学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培养学生仔细读题,谨慎审题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同一道数学问题,倘若以文字的形式由学生直接读题做题,多数学生会因为粗心等原因得出错误结果;然而教师以口头的形式表述对这道数学题,学生做题的正确率将会大幅度提升。由此可见,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在于学生缺少良好的数学阅读水平,而这也成为制约他们理解题意、解决问题的瓶颈。毋庸置疑,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根本上提高小学生战胜数学问题的能力。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为了增强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点名让学生读题,并且提醒学生读题要完整;也可以在读题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题意,将其中已知条件与数学问题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找到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遇到单位不一致的习题,教师要嘱咐学生细心读题,把单位圈出来,提前将单位换算一致,最后理解清楚其中的数量关系,尽可能出色解决每一道数学问题。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指引学生创建数学模型
在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重视对学生数量关系的训练,将其作为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法宝”。《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有效建立数量关系是学生形成解决问题模型的基石,那么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题,更要教给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与策略,比如综合法、转化法、分析法等方法和尝试列举、实物操作、画图等策略,教导学生抓主干、重细节,理清解题思路,不断积累基本的知识结构和数学模型,分析数量等量关系,形成层次分明的解题思路,大幅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需要灵活运用教学机智,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积极鼓励学生开展交流讨论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的价值和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在具体问题解答的过程中,教师要遵循“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观念,做一名耐心的引路人,放手让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激励学生总结归纳出解题方法,进而建立解题模型,并形成有效的策略攻克一道道数学难题,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效果。
(三)几何图形解决问题,展示数学的艺术美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为辅,对很多事物的认知和理解存在偏差,所以数学教学中不能采用抽象思维。一种常见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数形结合,它是最符合学生思维特点的数学策略,教师可以通过画图来启发学生解决问题。几何图形能够将抽象的问题形象的展示出来,促进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
画图操作法对解决条件隐蔽、复杂繁琐的数学问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重视几何图形解决问题的策略。小学生想要将画图灵活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离不开教师的耐心指导,首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作图记录下思考问题的点点滴滴,再把这些思路和其他解题方法联系到一起来解决问题,将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鼓励学生认真检查,守住最后一道“防线”
孔子曰“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而如何在考试中做题时及时发现自己的计算错误,这无疑需要拿起检查这一“秘密武器”—仔细勘查逐步筛选,务必揪出细微失误,决不能因非智力错误影响个人能力的发挥,阻碍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教师要多赞扬在纠错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为全体学生树立知错能改、有错必究的榜样,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个人行为,坚持不懈将检查和改错落到实处,通过一次次实践,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道路上越挫越勇,早日踏上胜利的征程。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不惧怕出错,但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检查计算中的每个步骤,做学习的小卫士—谨防出错,有效纠错,将错误率降到最低,这对整体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弥足珍贵的。
三、结束语
教师要格外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阅读的能力,教导他们在平时的练习及考试中,仔细读题、耐心审题;组织学生在弄懂数量关系的前提下,形成完整的数学模型;学生也要学会用手中的笔,画出数学问题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把题意一目了然展示出来;谨记检查是纠错法宝,减少简单的算术错误,为解决数学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允许学生多角度理解数学问题,增强解决问题策略的灵活性和针对性,不断深入分析题目,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提升小学解决问题指明了教学方向。
[1]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J].科教文汇,2013,(02).
[2]新课标下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研究[J].速读·下旬,2019,(03).
[3]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教学研究新探——以苏教版新教材“解决问题策略”单元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