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凤芹
山东省宁津县相衙镇中心小学 253418
摘要:学教学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应立足于生活、社会和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但是现实的小学数学教学仍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引进了生活化教学的教学理念,为小学数学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因此,本文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中的常见问题与相应的对策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问题
一、引言
数学是一门贯穿学习生涯且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在实际生活当中也应用广泛,数学起源于日常生活但最终也将在生活中得以推广、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通常利用考试来衡量、评价数学知识教授和学习的成效,但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用课堂上吸收消化到的数学知识,转换为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数学知识成果从书本到生活的有效转化,极大提升生活便利。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生活化教学的目标不明确
新课标中的教育目标是:小学阶段的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学生必须掌握顺应时代发展、适应社会生活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还要学会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的应用思想和实践经验。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认为教学的目标只是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成绩,忽略了数学应该应用于生活。有一部分教师会尝试将数学教学目标中加入数学与生活联系的因素,但由于对生活化教学的内涵理解不全面以及学校和家长对这种教学目标的不支持,最终还是将数学教学目标回归到提高学生成绩上。在这样教学目标的设定下,学生虽然可以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并应对考试,但会让学生的思维禁锢在课堂教学中,无法体会到数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更没有办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生活化教学目标的缺失。
(二)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脱节
目前小学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所选取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存在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小学数学教师认为,进行生活化教学,需要不断收集有关生活化教学的素材,并且生活化教学在课堂中会占用大部分时间,对学生学习成绩没有实质性的的提高,更有可能影响学习成绩。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只会使用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并通过题海战术让学生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并以此来提高数学成绩。另一方面,新课程改革以来,越来越多的小学数学教师开始接受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观念,并在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但是由于教师对于生活化教学理解的比较片面,不了解小学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生活环境,选取的生活化教学素材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差甚远,比如在习题中出现“房贷、储蓄、法律法规”等相关的内容,这些问题确实是来自于实际生活,但是小学学生很难接触到这些内容,应该避免此类习题的出现。
(三)教学情境创设流于形式
教师应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发展水平,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适合的情境。但有些教师在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时过于形式化,没有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创造不出符合学生学习的情境,与学生实际生活无关的数学情境只会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对于教育教学没有任何作用。还有许多教师不了解生活化教学的真正内容,当教学内容很难或不太需要创造情境时,仍然会强行创造情境,这就使得数学课的生活情境成为了“形式主义”。此外,教学实践中教师们的教学情景创设能力有待提高,有些教师在实际教学当中往往只是为了生活化而在新课导入时创设情境,而传授新知和巩固练习环节都与所创设的情境毫无关联,这便失去了生活化情境引入的意义了。
三、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数学生活化教学理念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新课标的颁布以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接受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理念,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伪生活化”、“过生活化”等现象,首要原因就是教师对于生活化教学理念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所以生活化教学实施的前提就是,要让教师全面而深入的掌握生活化教学的理念。小学数学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理念的理解不全面或不正确,主要原因就是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理念还没有得到统一的解读,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和专家学者应加大生活化教学内涵和理念的研究力度,并把正确的理念传递给广大一线教师,从而保证生活化教学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顺利的实施。除此之外,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应该加大对小学数学教师生活化教学的培训力度,组织一些提高教师教学技能的活动、教研活动、新课标解读等活动。使得他们教学技能更加娴熟,并将新课标理念和生活化教学理念带到课堂教学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最后教师本身也要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树立正确的数学生活化教学理念,为生活化教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化素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学生自制力弱、好奇心重,容易被外界的事物所干扰,只会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因此,教师应当知道,学生的兴趣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的情况下,在课堂上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这样既能选取让学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也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例如小学生都喜欢看动画片,教师就应该了解每个学段的学生喜欢看什么类型的动画片,并运用合理的方法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教师在准备《条形统计图》这节课时,应该事先了解该学段学生喜欢看的几部动画片,教师通过启发法,让同学们举手表决最喜欢哪部动画片,学生们经过整理分类,条形统计图就应运而生了。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其合理的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质量也会因此得到提高。
(三)创设能引起学生思考的情境
教师创设的生活化情境,要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引导学生学会从多个的角度思考问题,采取不同的办法解决问题,真正的理解数学的意义。教师在创设生活化情境时,应该以这三点为指导:(1)教师创造的情境必须与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实际生活相符,选取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和求知欲的生活化情境;(2)教师在创设情境时既要符合实际,又要富有创意,把握好尺度。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围绕课程内容的重难点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有助于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教师就能真正的做到“授人以渔”,学生也可以学习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方法,真正的理解数学学习的魅力所在;(3)教师创设的要贯穿整节课的教学,而不仅仅只是在新课导入中应用,这样才能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可以看出,教师都有创设生活化情境的意识,并且认为创设生活化情境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将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利用好,在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更好的习得所学知识,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结语
如果说数学是一门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基础科学,那么小学数学就是让学生能够理性认知周边世界的启蒙工具。一门学科的实用性主要体现在生活中,数学现象无处不在,我们要求学生能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且解决问题首先得养成他们的数学意识,培养数学感知能力,能敏锐地找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这一切的先决条件就是需要让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实现真正的生活化。
参考文献
[1]范宏伟.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几点做法[J].现代农村科技,2019(03):64.
[2]高祯祯.浅谈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生活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0(03):162-164.
[3]裴海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亚太教育,2016(0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