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化视角下幼儿体验教学模式探究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期(下)   作者:唐雪
[导读]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指学生教育尤其是幼儿体验教学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
        唐雪
        北大附属宿迁实验幼儿园
         
        摘要: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指学生教育尤其是幼儿体验教学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幼儿体验教学历来承担学生道德启蒙的作用,始终坚持德行为重的教育理念,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强调学生读书要以实际生活为基础,以此来培养其创造能力,如何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更好的应用于幼儿体验教学,使其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更为健全的人格,本文基于生活化视角下幼儿体验教学模式展开分析,希望能够帮助相关学者。
        关键字:生活教育;幼儿体验教学;体验教育
        
        历年来我国对幼儿体验教学的重视程度只增不减,但是幼儿体验教学尤其是体验教育的成果却微乎其微,造成该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进行幼儿体验教学的过程中与生活的联系程度不够紧密,忽视了知识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经验传递。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其倡导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开展,由此可以看出,在对幼儿进行体验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注重生活因素的重要性。通过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引入幼儿体验教学,从其熟悉的生活入手来开启教育的探索,并制定教育方法和策略,使得孩子在体验生活得同时接受快乐而充实的教育,以此来进一步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本文从当前幼儿体验教育的问题出发,分析在幼儿体验教育中引入陶行知的教育理念的重要性,并提出如何更好的践行其教育理念,以此来为未来幼儿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一、现阶段幼儿体验教育的问题
        现阶段幼儿体验教育方面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即体验教育呈现知识化、教条化。首先,在幼儿体验教育知识化方面。正所谓先知而后行,行动的付出在于知识的首先获得,但是如果有关道德方面的内涵如果只停留在知识层面,不能真正转化为学生的道德品质,则这种“德育”便是失效的,所以在进行道德教育过程中要将生活实践融入其中,才可以使得学生更好的体会道德的内涵所在。
        其次,在体验教育的教条化方面。幼儿教师在教授道德知识的过程中,往往局限于课本中的内容,呈现教条化的性质,对学生缺乏感召力,并且在教授时往往采用团体式教育,这就是的老师对于每位同学的个性特点的把握较欠缺,不能很好的根据个性特色设计合适的课堂教育。除此之外,在教授德育知识的过程中,较少融入实践因素,往往局限于课本中提及的实践内容,缺乏创新性,使得幼儿的体验教育效果欠佳。
二、将“生活教育”融入幼儿体验教育的重要性
        生活教育可以为体验教育提供丰富的教育素材。正如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处处是教育”,作为生活在日常社会的人,身边所发生的各种事例都可以作为教育幼儿德育的素材。孩子生活在现实社会中,从其亲身经历中挖掘有关德育方面的故事并使之感悟其中的道德文化,对于孩子深刻理解德育知识,了解道德内涵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社会中无时无刻都存在事件的发生,其资源的丰富性为幼儿体验教育的持续进行创造了条件。作为社会组成部分的幼儿,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对于其身心发展、健全人格的形成影响重大。因此,印度刚重视将“生活教育”融入幼儿体验教育实践。
        生活教育的实践有利于幼儿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正确的道德品质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并且不是独立形成,其形成于人们长久的历史实践,可以说道德来源于人类历史的所有空间和时间,是对其生活的升华。然而,幼儿由于缺乏基本知识,辨明是非的能力不足,其往往善于模仿身边人的行为习惯以及待人接物的方式方法,以此来形成自身的人格。由此可以看出,幼儿身边人们的品行对于其心灵的培育、价值观的形成至关重要。因此,在对幼儿进行体验教育过程中,老师和父母需要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严格规范自身言行,将体验教育的知识应用于自身,以此来对幼儿进行正确的教育和指导,从而有利于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生活教育体现了校园体验教育的综合属性。学校在进行道德教育的课程设计时应当与社会生活的自然属性相一致,即学校的体验教育所营造的环境与社会生活相一致,这样可以使得幼儿身在其中获得熟悉感,同时也能体验生活中的各种实际事件。在此过程中学校可以很好的对学生如何更好的适应社会、处理社会关系进行引导,从而使其从中更为综合的体验、感悟道德,进而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实现体验教育最初的目标。
三、将“生活教育”融入幼儿体验教育的具体举措
        第一,创建环境良好、丰富多彩的校园环境。校园生活是孩子未来走向是社会的起点,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对于其未来走向社会奠定基础,因此,想要改造未来的社会环境要从校园环境开始。幼儿园的每一片花草、每一处角落对于幼儿的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在进行外部环境的改善时,要使得校园的每一处环境充满色彩、充满阳光,以此来营造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环境。除外部环境的改善外,师资环境也要进行改善。幼儿由于心智尚不健全,教师的引导和师范作用尤为重要。
        第二,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幼儿体验教学活动。人类的本质特征—活动性产生于日常的行为活动,在活动中发现自我、挖掘自我是生活教育所积极倡导的。生活教育的内涵在于让幼儿在其熟悉的活动中体验生活,真正的成为活动的主人。体验教育作为影响孩子一生的教育活动,其开展过程应当以孩子生活为中心进行,让幼儿在有效的互动中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体会生活的乐趣所在,进而使得其身心得到健康成长。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可以以不同的主题活动进行,比如“尊老爱幼”、“节俭”等,但是在开展不同主题活动时要注重体验属性,让孩子们以图画、语言或者动作等来亲身体验活动主题,并以自己喜爱的形式表现出来,以此来达到主题活动所需要的教育目标。
        第三,通过“角色扮演”来实现生活的再现。游戏始终伴随幼儿的成长过程,其对于幼儿创造力的开发、智力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由于游戏的娱乐性质较多,幼儿又喜好进行,因此可以通过游戏的举行进行生活的再现,以此来尽心体验教育。比如,通过模拟朋友冲突的事件,让两位幼儿进行相应身份的扮演,模拟完一次后进行角色互换,重新进行一次,等完全结束后由两位幼儿分别表达自己从中所体会到的内涵,以这种方式来使得孩子对“换位思考”品质进行学习和掌握,可以使得其了解更为深入且感触更深,对于其道德品质的培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角色扮演需要老师事先对角色内容、数量等进行规划设计,以期能最优化的发挥游戏效果。虽然游侠的场景是模拟的,但是其所传递的内涵确实真实的,对于幼儿的体验教育意义重大。
        第四,父母要注重榜样的示范作用,为幼儿营造充满爱的家园。学校的幼儿体验教学固然重要,但是父母在此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至关重要。作为孩子模范的主要人物,父母在自身的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道德榜样的树立,对孩子的承诺要坚持做到、对要求孩子遵守的自身也应当予以遵守,只有这样才不会在孩子进行德育学习时形成内心经历的矛盾和冲突,从而使得体验教育顺利实施。除此之外,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于孩子未来的成长十分重要,充满爱的环境的营造对于孩子以善良的眼光看待世界、待人接物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的对幼儿进行体验教育,使得其人格更为健全,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幼儿园等学校需要秉持“生活教育”的理念,创建良好、健康、丰富多彩的校园环境,还需要开展内容丰富的校园活动、角色扮演活动等来丰富幼儿的校园生活。基于生活教育的重要性,除学校方面需要予以重视外,家庭父母也应当注意自身言行对孩子带来的影响,从而使得孩子在健康、良好的生活中愉快的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 储青锋. 基于生活化视角下幼儿体验教学模式探究[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 000(004):172-173.
        [2] 俞青. 基于生活化视角下小班幼儿绘本阅读模式探究[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2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