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盛
珠海市唐国安纪念学校 519082
摘要:小学课程负担过重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近几年来,各级党政教育部门在学校和教师行为上有诸多限制,但成效不大。在数学课堂中,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和降低数学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作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尝试将信息技术与数学相结合,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课堂;减负增效
随着社会和教育的不断发展,学校"减负增效"已由原来的学生利益和教师利益两个方面转变为师生利益。以云计算为平台,在信息化、一体化教育系统中为教师培训提供良好的平台;以多媒体技术为支撑,实现教师的有效组织和管理;近几年,学校开始提倡"减负增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只有正确、合理地运用媒体,才能增加成长的载体,信息技术为小学教育带来了益处和理念。
1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减负增效的具体途径
1.1微课资源提供了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的可能性
微课堂以图片和语言为主要形式,讲授知识的时间一般在8-10分钟左右。教师也可以主动进行微课教学,或引导学生去做;微课要真正发挥微格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创新功能,更好地帮助学龄儿童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习数学的负担。
1.2课堂检测与作业分析报告提供了课堂教学反馈的及时性
能不能在课堂上有效教学,关键在于能不能及时掌握所学的知识。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和控制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通过提问、体验等方式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评价,这种方法不能充分、全面地捕捉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信息,有的教师以"小条测试"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而当"小条测试"被评价时,又必然会反馈给学生。要获得最佳的反馈,就必须及时地做出反馈。缺乏回馈信息不利于学生改正错误。
1.3分层留作业带来了评价方式的变革
传统数学倾向于将学生视为一个整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这种形式化、层次化作业严重影响数学作业的效率,同时也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数学学习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挫折和倦怠。因此,对于好学生,可以提出中高难度的问题,对于有学习困难的学生,老师只能安排基础课,强化基础,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以最大限度地保持学习数学的热情。对不同学生展开分层作业,可以有效地学习,达到自身的进步和提高。
2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减负增效的策略
2.1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的观点,义务式学习既没有兴趣,也扼杀了对真理的追求,而信息技术则可以将文本、声音、图像、动画和图像融合到一起,将世界带入课堂。它的优势在于画面清晰,动感强,信息量大,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实践性与趣味性,数学课也是很有趣的,如果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学生可以先通过多媒体课件领略一路深圳到广州的美景。学生们情不自禁地为深圳、广州的美丽而赞叹不已。老师问:你想去广州吗?请问到广州有多远?学生变会打开思路,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这时学习的效果也在急剧提高。
2.2纵横生活,提供学习素材
叶圣陶说:人生如一股源流,源流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生机盎然,流畅无阻。
教师要着眼于家庭、社会和日常生活,教育学生尊重各种知识,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要把数学课社会化,例如广播中的道岔数,春游公车价格计算,奥运投入等等;要捐赠希望工程和环境主题,让学生把自己放在社会和自然中去学习,积极思考,成为调查的好朋友,获得数学知识,我经常收集这些原始材料,利用录像、插图等方法,丰富校本教材,比如利用相关资源比较1993年和2001年的供应情况。人们可以从真实的数据体验中了解申办奥运会的艰难,另一个例子是拍摄交叉口,通过那里的车辆数量、生活方式的变化和部分车辆损坏,来体验那些与环境无关的车辆。
2.3超越时空,拓宽学生思路
信息化的应用,不仅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而且把一些真实的情感、情景、物品和实物带进了课堂,发挥了它独特的作用,让学生感觉到自由,让一些问题容易解决,从而使数学更具有现实性。比如:
(1)镜头定格。镜头定格,注意要点或细节,并把它们放在固定的位置,让学生观察事物的一般特点,要仔细观察。
(2)慢放画面。通过向学生展示学生的暂时现象或过程,使学生对一种通常不为人所知的现象产生兴趣,活跃课堂,积极思考。
(4)窗口功能。通过对不同事物属性的比较,以及对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属性的比较,来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消除千篇一律的现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寻求差异性和灵活性。
2.4共享资源,丰富教学形式
计算机中存储着大量的音乐信息,包括各种音乐和相关图片,为您提供一个自由、舒适的音乐室。同学可自行选择音乐,随时查阅相关资料,分析研究,学习效率高。例如:收集大量与特定主题相关的文章,如:设计一个环保网站,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文字、数据,真正感受到环保的重要性,浏览图片和现象,然后点击"我要说"对话框,表达自己的观点。既能提高学生收集、选择、处理、组合信息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严谨完整的思维方式。
2.5全面建设学校网络资源库,实现资源的共享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校园教材网络资源库进行教学,教学资源库是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学资源库又是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资源的匮乏,很多好的理念难以在校园网络中建立起最优的教学资源数据库,以满足教材和资源共享的需要,教师利用校园网络提供的教材和教材,根据学生的目标和需求,设计最佳的教学过程,使用最佳的教育教学工具和方法,达到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结论
综上所述,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能够提供广阔的教学空间,实现"减负增效"。信息化仅仅是课堂教学的媒介之一,是师生在课堂上成长的必由之路。用好这一工具可以减轻课堂负担,提高效率。恰当的使用它会给我们的课堂带来无穷的收获。
参考文献
[1]邹碧霞.信息技术合理利用与小学课堂减负增效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电化教育,2015,(z1):9-11.
[2]沈国酰.让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J].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3:28.
[3]翁光伟.信息技术促数学学习减负增效[J].师道·教研,2017,(10):60.
[4]明廷军.信息技术助力初中生数学学习的增效减负研究[J].中学数学,2020,(6):92-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