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峰
福建建瓯第一中学 福建建瓯 3531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逐步提升,从专业型人才到全面型人才的诉求变化,加之教育理念的调整与优化,不难发现,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培养成为了当下教育与人才发展的主旋律。本文以此为出发点,以高中数学学科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智慧课堂的构建,来帮助学生实现思维与能力上的提升,为高中数学教育工作的优化升级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智慧课堂;数学核心素养
引言:
所谓智慧课堂,实际上就是通过将教育思维与情感糅合在一起,以师生互动为主要形式所实现的课堂教育新形式。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对于智慧课堂存在一定的概念理解误区,错误的理解又引导了错误的行为方式,导致教师很难在实践教学行为中形成对于智慧课堂的构建,继而无法较好的完成对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要求。
一、注重知识本身
智慧课堂的宗旨,是通过智慧课堂形式,来提升学生的“智慧”,即学生的思维与能力。对比传统的教学课堂来看,教师往往较为重视概念引导与练习活动的开展,教学步骤常是通过“教师讲解——学生理解——学生练习”的模式进行,以公式的学习为例,很多学生在传统课堂教学活动的引导下,虽然能够完整的进行公式推导,并将其应用在解题过程中,但是学生缺乏了对于公式来源、形成过程的学习,因此,当出现变形题时,学生就被“蒙蔽”了,不知道该用什么公式来进行解答,继而陷入思维僵局[1]。
因此,在构建智慧课堂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时,首先就要将目光聚焦于知识本身,通过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学习过程中,强化学生的思维与能力应用,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以高中数学人教A版教材为例,在学习“三角函数”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反其道而行之,从三角函数的应用入手,通过与现实中三角函数的实际应用作为案例,帮助学生构建学习的“必要性”,然后通过图像与性质的分析,让学生自行探索关于三角函数的概念,以“补充式”教学的方式,给学生提供一个探索与推导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形成自主思维,实现对于知识自主探索学习,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环节。
二、注重个体差异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发现,同样的知识内容,有的学生能够轻松学习并应用,有的学生则很难理解与掌握,这往往是由学生的个体差异所造成的,尤其是对于高中生而言,小学、初中所积累的学习基础以及个人的思维化差异会在高中阶段得到较为充分的体现,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才能够更好的构建智慧课堂,实现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个体差异性体现在很多方面,造成的原因也多种多样,如有的学生是由于基础薄弱,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得较为吃力,很难系统的构建自己的学习框架,这种情况不断累积,就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与信心,自我放纵。而有的学生,则是基于性格因素,对于某一问题或某一内容钻牛角尖,无法快速的实现对于问题的辨识与解答,长期以往磨灭了自己的学习信心。有的学生则属于思维比较活跃,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很难集中于某一方面,跳跃性的思维导致了学习过程较为缓慢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尝试将学生进行分组,开展分组时教学的方式,如对于思维较为活跃的学生,可以采用通过现实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索来完成学习,而对于学习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小组,教则可以通过传统教学行为,由点到面再到线,形成完成的教学逻辑过程,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与吸收知识[2]。
通过不同分组,优化教学行为,对于学生来说,会感受到个体被尊重,因而开始更好的接纳学习本身,能力与思维自然而然的得到提升,而对教师来说,分组教师更便于教师了解与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与情况,能够更好的开展“因材施教”的教学活动,双方均得到了正向积极的正常空间,这对于智慧课堂的构建与综合核心素养的培养而言,较为重要。
三、注重教学整体
注重教学整体是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体现“教”与“学”,还要通过“教学”实现的“知识应用”,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仅仅能够片面的应用知识,在学习其他章节时,知识就无法连贯起来,或者对于同一部分的学习,很难综合应用于对应题目的解答,这就是由于教学整体性在课堂中的缺失所导致的。因此,需要教师从教学整体性作为切入点,来提升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应用。
在高中数学学科当中,数学核心素养中最为关键的一部分,就是学生个体的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如何培养与建立学生的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就成为了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以概率的相关内容为例,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有趣的想法,如“随机抽选一名同学抛十枚硬币,如果全部正面朝上,那么今天就没有家庭作业。”这样的说法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那么十枚硬币同时正面朝上真的可能发生么,这样的想法就会植根于学生的脑海中,学生会通过自己已学习的概率相关的知识,自主进行探究、计算、分析可能性,运用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形成对于这一想法的具象化解答,学生自然而言的会将能够应用到的知识都转变为思路来尝试解答问题[3]。课堂在教师的一个趣味性想法下,变成了师生互动的课堂,再辅助以多媒体等相关的教学设备,对于实验内容进行实践操作,构建其初级智慧课堂,同时也极大的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注重实践性
数学教学是充满理论、思维的教学,因此很多教师就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于学生实践性的引导,这不仅导致课堂显得枯燥乏味,也不容易帮助学生在数学与生活中构建桥梁,导致学生中形成了对于“数学无用”的错误理解。因此,在智慧课堂的构建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实践性的融入。
智慧课堂中,教师的思维、技能与手段都会得到较为直观的展示,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师就要将其转化为学生可实践探索的部门内容。同样以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材为例,在学习有关“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如“我国对于住宅型居民楼的楼层日照时间有明确的规定,你能够得出楼层高度与楼层间距之间的关系吗?”学生在结合生活实际与教师的引导下,开展实践探索,并应用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形成实践操作,教师可以给出学生具体的数值或进行教学引导来辅助学生完成对于实践内容的探索。通过这样的方式,拉近学生心中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也帮助学生,形成核心素养的实际培养。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上文中提到,学生之间是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性的,因此,在问题的设置上,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分组,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一方面让学生能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得到有效的能力锻炼,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为后续长期的学习生涯铺垫基础[4]。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四个方面,分别探讨了如何在高中数学学科教学中,通过构建智慧课堂来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环境与教学对象同样存在差异性,教师要建立在实际学情的基础上,对于现有教学形式与行为进行优化,才能够真正做好智慧课堂的构建,让学生得到启迪、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张术军.立足课堂,提升能力--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华夏教师,2020(09):39-40.
[2]丘炳辉.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浅析[J].新课程·中学,2019(10):183-183.
[3]孙红.益智课堂,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升[J].魅力中国,2018(24):35-35.
[4]苟知学;.立足高中数学课堂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以“曲线与方程”“函数”为例[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9(12):41-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