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侠
辽宁省凌源市刀尔登中心小学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着多方面的功能,但其核心功能最终必须定位在促进学生创新,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新能力 创造性思维
21世纪需要的是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高度责任意识的一代新人,这一点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也明确指出。根据数学学科的这一总体目标,21世纪教材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作为实验教师中的一员,更是把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放在了首要位置,在课堂教学时,大胆实践,合理使用教材。以下是我在教学工作中的几点尝试:
一、树立创造的信心和勇气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良好开端。
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数学学习活动中要使学生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同样需要勇气和信心。在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存在着创造性的发展潜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学习的成功。例如:如在比较15和9两个数的大小时,我让学生小组讨论如何比较大小。同学们说出了很多方法,有的用数数的方法,9往后数6个才是15,所以15大于9;有的认为9在添上6才是15,所以15大于9;有的说15是两位数,9是一位数,所以15大于9。有一个学生的想法十分独特,他在9的前面加上1个0,这时15十位上的.1比0大,所以15大于9。许多学生对他的想法大为不解,我也觉得这样做简直就是画蛇添足,但转念一想,这不正是同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吗?于是我对这位同学的想法给予肯定,并告诉大家这种方法在同位数比较中用途更大。正是这一次肯定,保护了他创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从此有勇气和信心战胜困难,勇于说出与他人不同的见解。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是创设问题情境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好坏取决于它的开头。因此在教学中适当地创设问题情境是可以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兴趣,同时还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因为只有把学生放到积极探求解决问题的情境之中,才能使他在对“问题”的执着追求和艰苦的劳动中产生创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每节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重、难点上,不断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一种求知欲极强的状态,这种状态是引发思维的最佳时期。
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一课,教师在上新课时创设如下的情境:你喜欢踢足球吗在罚球点射门,设在什么位置才是最优的位置呢夜晚探照灯在室中扫来扫去,非常好看,那么怎样描述探照灯所扫过的范围呢我们在看书写字时,怎样判断自己的坐姿是否正确呢从身边熟知的问题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自主探究。在以上问题情境中,让学生们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主动参与学习,大胆探究,自主寻求结论。这样做,可以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数学是来至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从而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整个过程是寓创造性思维培养于传授知识之中。
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途径鼓励是质疑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同时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教师与其“给”学生提十个问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有“寻根究底”的学习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有了这种精神,学生的思维就会活跃,思路就会开阔。而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就必须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也就是说学生提出了荒唐的问题,教师也不要批评他,更不能嘲笑他,应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鼓励,悉心呵护他们主动发问的积极性,让他们的创造精神得到保护,从而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
又如《分式的基本性质》一课,在新课开始时,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1)什么是分式的基本性质(2)怎样观察发现这一性质(3)学习分式基本性质能解决什么问题(4)分式基本性质与商不变的性质有什么关系在结合学生的提问,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推导分式的基本性质时,一位学生提出:“在分式中为什么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式,分式的值不变”一石激起了千层浪,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经过师生的共同研究后,学生不但自己推导出了分式的基本性质,并运用该性质解决问题,而且也理解了分式为什么有这样的性质。由上可知,通过质疑不但增强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学会在学习中发现问题,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而充分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潜能。
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手段是教会方法
埃德尔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么学习的人”。许多事实表明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学习、自己研究、自己实践,继而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如何实现“授人鱼不如授人与渔”呢主要是要实践以下的三部曲。
1.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预习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认真读书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自己地预习,对所学内容的有了初步地了解,这样就可以为上课打好目标定向基础,从而也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创新精神提供条件。同时经过长期的预习训练,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够得到充分地发展。
2.教给学生复习的方法
归纳整理知识是学生必备的学习方法,这也是新课改的理念所提倡的,同时更需要运用该方法进行复习。在教师引导、点拨下,学生独立或半独立地进行复习,把所学的知识构建成知识网络,从而促使学生的数学认知逐步完善,最终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3.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让学生借助教材学会自学是学会学习的前提,也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开拓进取意识,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的途径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创设自学氛围,提供学生的自学空间,使学生逐步学会边看书边思考,学会边动脑边操作,并能够把自学的发现用语言表述出来。
总之,每个学生身上都蕴藏着无限的创造潜力。我们教师要为他们发挥潜力创造条件,使他们思维的创造力、想象力得以充分发展,为培养新世纪的创新人才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