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珍
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城关小学 365300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学生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小学数学能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基础,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2014年教育部就加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问题出台相关《意见》后,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课程的各种教学活动时,越来越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养成数学思维品质,促进学生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能力的全面提升。在学生核心素质培养中,道德品质的养成尤为重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数学核心素质培养形式,加强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德育教育;培养策略。
一、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小学数学本质上与其他学科一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任。而有些数学教师对德育的认识薄弱,未能将德育目标融入到整个数学教学中,影响了德育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从学生核心素养的要义上看,不难发现,学生不仅需要学习数学知识,提升数学能力,更需要深刻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其中无不蕴含着深刻的德育内涵。因而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广大数学教师要深入钻研数学教材,挖掘德育素材,整合多种德育理念,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学生良好德育素质的养成。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数学教学中学生对德育知识接纳意愿不强。
在小学阶段,德育已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各种知识、技能,而且要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然而,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仍然有一些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更积极学习数学知识方法,而对德育方面的内容主动接纳性不强,影响学生吸纳良好的德育养份。
2、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内容过于笼统。
尽管许多数学教师把德育内容作为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没有真正理解数学教学与德育的关系。因此,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有渗透德育内容,但通常只是流于形式,教师往往生搬硬套,在数学课堂中让德育内容变成德育口号进行空转,这样不但没有任何成效,而且耽误上课时间。小学阶段学生需要的是具体的德育内容,他们喜欢的是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鲜活实践案例。现实中数学课堂德育内容过于抽象和笼统,学生无法真心地参与到德育教育活动中来,这样的德育教育必将缺乏吸引力。
3、数学教学中教师的德育教育观念相对滞后。
在现代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核心素养的要求,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促进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然而,在目前的数学课程中,仍然有一些教师的教育观念相对滞后,他们总是过分强调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和解题能力的提升,在课堂中让学生背公式定义,做大量的数学题目,而忽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影响了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阻碍了学生核心素质的发展。
4、数学教学中教师的德育渗透方式过于单一。
在许多情况下,小学数学教师并没有充分考虑德育的内容,教育方式过于呆板。例如,有些教师在渗透德育相关内容时,通常会讲述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数学故事,以此来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但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早期阶段,这一阶段的认知倾向于表象思维方式,同时更愿意接受生动的信息刺激。因此,一个生硬的数学故事不足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心理接受能力,最终导致德育渗透的失败。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方式与途径
1、注重对兴趣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数学是基础学科,学生只有学好数学,其他科目的学习才会更顺利。同时数学学习在小学生的生活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众所周知,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但这阶段的学生如果从一开始就对某种知识不感兴趣,学习兴趣的缺乏容易导致对数学的厌恶,这对小学生今后的发展是不利的。中国有句古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尤为重要。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了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起来也会事半功倍。
2、有计划安排德育教育的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都知道需要渗透德育内容,但在操作过程中,德育内容的渗透往往是分散的,这将可能导致增大德育内容渗透的重复性或随机性。长此以往,学生将无法受到较为系统的德育教育,数学课堂教学的德育教育也没有发挥出实质性的作用。因此,在当今的数学教学安排中,要渗透德育内容,应全面规划每一堂课,建立德育内容的逻辑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德育内容是一个系统的整体。比如,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可以在课前设计的教学环节,巧妙地把德育作为整个教学的独立部分。在课堂开始时,用德育故事介绍本课要讲解的数学内容。这样,德育就以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了,让学生以故事的形式来理解数学。可以说是一举两得。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渐熟悉这种教学联系,教师渗透的德育内容也会更多地印在学生的心里。
3、明确德育教学要求,创新数学教学模式。
有专家将核心素养的三个维度确定为“真、善、美”, 这就更突显出德育在小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德育教育也必将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因而广大数学教师既要认识到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道德素质培养的重要作用,也要认识到德育对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从而坚持学生在数学课程中的主体地位,挖掘各种数学素材,创新数学教学模式,采用良好的教学策略,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不断提高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
4、在实现生活中发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生道德水平。
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一个关键能力是“用数学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语文表达现实世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特别是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数学,从而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一个特殊的现象,即学生往往会通过自己的探索和总结去把握住一些知识点。这种自主探究学习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学生在学习任何知识时,都会总结出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这实际上是学习思维方法的体现,它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缺乏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探索空间,缺乏对这些问题的认真思考。因此,直接获得答案的方法不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逻辑判断能力,更不要说用数学思维去分析世界了。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将数学现实生活相联结,让学生生活情境中建立数学思维,品味社会百态,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及良好品德形成将会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教学统计时,可联系现实生活中超市排队结算问题,其实排队本就是一种很好的德育教育材料,但购买少量物品的人长时间排队结算就成了一个让人烦扰的问题,怎么解决既排队,又让购买少量物品的人快速结算就成了一个问题,开通少量物品结算窗口,但购买几种物品为省量物品,这就值得调查统计。如果能引导学生将这一现实问题与数学中的数量建立起联系,必将既发展了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开展以核心素质为核心的小学数学德育改革十分重要。在当今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作为一线教师,都应该因地制宜地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内容。在开展这项工作时,要注重方法,注重实效,更要注重学生的道德修养、德育内容和教学内容和有机联结,把德育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完美地结合起来,学生的德育教育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
参考文献:
[1]席云英.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探究[J].华夏教师,2019(31):12-13.
作者简介:
姓名:江海珍
出生年月:1978.1
性别:女
民族:汉
籍贯: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
学历:大专
现职称:中级职称
研究方向:小学数学(部编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