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云芳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天立学校 644000
摘要: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基本运算方法之后,在具体问题和情境中去实践,去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的巩固、能力的提升和学习方法的形成。数学是小学课程的基础学科,也是学生以后理科学习的支柱学科。在素质教学的开展和推进中,我们要减负,更要增效。就小学数学课后作业的问题,我们要精心设计,大力改革,提高学生训练和实践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 作业设计 存在问题 改进策略 探究
引言
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学生需要学习的重要学科,学生能否在这一阶段扎实掌握小学数学的知识内容,以及培养数学学科素养,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发展。作业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巩固知识和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径,其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使学生可以获得更好的培养,教师就需要保证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但在当前的实际教学中,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设计的数学作业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使得数学作业的有效性无法得到保障。基于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调整教学计划,优化数学作业的设计。
一、当前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作业设计的内容单一
小学教师设计作业大多依靠数学教材后的课后练习题,虽然小学教材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对知识的把握能力编订的,但是过于依赖教材会使课后作业表现出很强的单一性。因而教师可以根据对班内学生的了解程度,在资料中查找出与学生能力相匹配的题目,设计出不同于传统的作业,改变小学数学作业单一、陈旧的现状。
(二)作业设计题量过大
随着人们对“知识就是财富”的认识程度增大,学生的学习压力日益增大,而且学生的学习水平与教师的教学水平相关联,部分教师为了让学生取得好成绩,会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题海战术”。虽然当学生的做题量达到一定数目,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但是通过教师布置科学合理且具有代表性的题目也可达到此效果。
(三)“一刀切”,缺乏层次
作业的布置要服务于小学生的发展,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但是,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需要针对学生的差异性来设计有一定差异性的作业。而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时,往往是“一刀切”地布置同样的作业,学生几乎没有自主选择的机会,这样就造成优等生可能会“吃不饱”,而学困生则“吃不了”或者“吃不下”,无法真正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这肯定会导致作业的低效。
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改进策略
(一)设计具有分层性的数学作业
小学生的自我发现能力较弱,很难自己找到与自身能力相匹配的作业进行练习,教师应当根据对学生数学水平的了解为每个层次的学生布置可以提高学生能力的作业。通过科学的设计,并且由学生的成绩表现不断改进分层作业的布置,在划分学生层次时,不可仅根据学生的分数划分,要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最终客观的划分学生层次。设计分层性的作业是为了为每个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切实提高学生成绩,而如果明确告诉学生你属于一般层次或者你归属于较差层次,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反而使此教学方法达不到预想效果。因此,设计分层性作业时要注意隐蔽性,维护学生的自尊心。
(二)注重作业的实践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强调要重视知识学习和实践操作的密切联系,特别是通过具体的“做”来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而小学阶段的学生本身就好动,让学生来做实践性作业,也符合学生的特点。例如,在学习长方体这部分知识后,为了深化学生对于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教师可以顺势布置实践性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利用家里的废弃硬纸片来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同时要注意给学生布置相关的思考性问题,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同时也要动脑,这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思维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寓教于乐,多重视趣味题的训练
小学生的特点是爱玩、好奇心比较旺盛。我们除了让学生多在生活中找数学,还要多选择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作业,从而激发他们数学学习的探索欲望,提高他们的思维素养。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指导学生们自制一些学具,让他们利用学具进行学习。而在课后作业中,我们也可以让他们带着兴趣,自己去设计和思考解决问题。如在“正方体”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认真观察自己的学具,思考自己的长方体学具可以怎样转化为正方体,要怎么办?而在课后作业,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回去用橡皮泥等完成作业,自己带着问题、猜想,制作可以切成正方体的长方体,思考和发现它们的关系等等;还可以用塑料棒制作中空的正方体,去认识正方体的特点,思考计算出对角线的方法。此外,我们也不能讳疾忌医,为了体现减负,就不给学生书面作业,但是我们给学生的数学作业既要符合他们的认识,让他们能够结合自己的所学解决问题,同时更要注意趣味性,在寓教于乐中提高他们数学学习和作业的兴趣,获得学习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四)注重作业的生活化,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数学学科的知识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是数学的源头。而我们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往往也是学生的兴趣点所在。因此,要注意作业的生活化,注重作业内容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样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够加深对于数学学科价值的认识,在思想上才会更加重视数学学习。例如,在小学低年级段学习元、角、分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下在家长的陪同下去购物的作业,让学生在购物的过程中清楚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这比教师直接给学生讲具体换算内容要有效得多,学生也会非常感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有效的作业设计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非常关键,为了达成数学作业设计的优化,教师就需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调整,搜寻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问题入手进行优化作业构建。
参考文献
[1]郑健.新课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与策略[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0(09):76.
[2]李树根.新课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与策略[J].智力,2020(19):105-106.
[3]李秀丽.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0(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