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新义
新疆乌鲁木齐市实验学校 新疆 乌鲁木齐市 830026
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本文就以导学案为载体的“课堂阅读”教学模式对高中物理有效教学进行了探讨,通过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实现物理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课堂阅读 导学案 有效教学
1.“课堂阅读”教学模式
1.1“课堂阅读”教学模式的涵义
“课堂阅读”即以导学案为载体并得到恰当的指导、自学阅读为主的学导结合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课堂阅读遵循“自主、探究、合作”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既关注教师的“导”,又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积30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在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等诸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过实践,课堂阅读教学模式即能提高教师教的有效性,也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教学相长。
1.2课堂阅读教学模式的原则
1.2.1自主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安排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给他们充分的展示自我的机会,引导学生去交流、表达和思考问题,释放学生的表现欲,使其处于一种能动的学习状态中,增强其主体意识。根据问卷调查显示,有60%的学生非常希望能够自主交流合作学习,不愿意的仅占6%。
1.2.2发展性原则
《新课标》三维目标中强调 “过程与方法”,不仅要使学生学到知识,更要使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其个性得到充分而协调的发展。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得到发展。
1.2.3经济性原则
教学中的经济性原则是指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和精力的条件下,通过教师的指导获得学习上的最大成效。故教师必须选用适合学生且使全体学生有效参与的教学方法,在教材的科学处理、拓展程度上应具有正确性、准确性、逻辑性。
1.2.4最优化原则
“课堂阅读”教学模式要求教学环境是轻松和谐融洽的,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教学最优化主要体现在能够确定符合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基本任务与目标;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的程序设计为最优;课堂教学活动中信息传递交流为最佳。
1.3“课堂阅读”教学模式的课堂设计
1.3.1课堂阅读导学案设计
导学案设计内容应包括课题名称、授课时间、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方法、阅读提示、诊断补偿、导学问题、学法指导、知识梳理等内容。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分析问题,总结规律,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
(1)学习目标的设计
①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新理念,针对本节的课程标准,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目标。目标应具有可检测性,并与本节当堂达标题相对应。不可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而应用“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明确语言给出学习目标。
② 目标要明确,学生能一目了然,切忌学习目标过多过高,让学生在课堂的开始就引起消极情绪。
③目标的呈现。根据不同的知识内容,学习目标可采取课前投放式、分段投放式、总结投放式等三种投放方式。
(2)诊断补偿的设计
①首先设置的题目重在诊断学生对和新知有联系的旧知的掌握情况,目的是发现问题后进行补偿教学,为新知的学习扫清障碍,其次有利于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②可以以问题即思考题的形式出现,也可以以其他具体形式出现,比如填空题等。
(3)导学问题设计
①树立“先学后教”理念,学案要以“学”为中心去预设。主要解决“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教师设计导学的问题,不是把课本所学知识变成问题然后简单罗列,而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力,联系社会现实问题,科学合理巧妙的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问题的设计和问题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问题式、简答式、材料分析式、实验探究式等等,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形式。
②教师在设计本部分内容时,要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用学生的认识经验去感知教材,用学生的思维去研究教材,充分考虑学生自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思维问题,注意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渐进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③教师要善于启发和引导,对主讲的、补充的、质疑的、听讲的等各方面的学生全面关注和调控,讲解不到位的要补充、偏离主题的要点拨,要调动学生、激励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人人体验,个个有收获。课堂上教师要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提出的问题,讲学生不理解的,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知识;“三不讲”即:学生不预习不讲,学生没问题不讲,学生有问题在讨论之前不讲。
(4)学法指导设计
学法指导也就是学习方法、活动方式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提示等。每节课知识学生掌握的如何,学习方法的指导起到了关键作用。本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随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由“学会”变为“会学”。
(5)知识网络梳理设计
①当堂形成知识网络,及时复习,力避遗忘。
②应由学生自我总结,教师辅助完善。
1.3.2知识应用导练设计
(1)围绕学习目标进行学习效果的检测,一般五分钟左右的时间,组内学生之间相互评出成绩,教师可对各组成绩汇总进行比较,给出评价。
(2)作业设计要结合学情、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分层次、有梯度的精选,注意基础达标、能力提升和拓展探究等层次性内容的落实,注意照顾学生的差异性和发挥部分学生的个性优势。
1.3.3知识拓展导思设计
下课后教师要对课堂教学法进行及时课后反思。将收齐的导学案进行批改,重点看学生的落实情况,对答题的书写、格式、严密等方面严格要求,不合格的要及时面改。问题较多的题目再通过习题课解决。学生对课堂学习活动进行回顾,回顾自己在课堂上参与了多少,展示的怎样,提出了几个问题,主动解决了几个问题。另外,对本课内容理解不透彻的、掌握不牢固的、甚至还没有解决的问题,通过同学帮肋、小组合作、请教老师等渠道解决好。
2.“课堂阅读”教学模式的效果调研
2.1“课堂阅读”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认为“课堂阅读”教学模式效果很好的同学占比79.3%;认为效果较好的同学占比约13.1%;认为效果一般的同学占比约7.6%.由此可见,“课堂阅读”教学模式在实现课堂导学、以导学促能力方面是切实可行的,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从而达到有效教学。
2.2“课堂阅读”教学模式可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对上述学生调查还发现,在参与调查的学生中,认为 通过“课堂阅读”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占到91 %,认为通过“课堂阅读”教学模式可以形成良好的物理思维能力的占到80 %,认为通过“课堂阅读”获得了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占到87%,认为通过“课堂阅读” 使自己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更加系统化、条理化占到89%。由此可见,“课堂阅读”教学模式能较好地解决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问题,而且在强调系统性学习的同时注重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有了可靠保证。
3结语
总之,“课堂阅读”教学模式的实践能较好地解决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问题,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注重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技能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形成了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教学气氛,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学习使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得到了体现,较好的实现了物理课堂的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