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宗琼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鲁纳乡中学校 云南省曲靖市 654215
摘要:初中数学旨在切实强化对学生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认知能力能力的培养,其所涉及的很多教学内容都比较抽象、复杂,对学生思维与认知要求较高。而对于认知构架已趋于完备的初中学生而言,其更希望在彼此协作、互相交流、分享研讨中交换对同一知识、问题、内容的理解与探究,这使得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充分应用,显得更为必要。更为重要的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驱使下,随着学生之间交流、互动、协作的深入,很多比较抽象、宽泛、深奥的数学问题自会迎刃而解,教学的实效性、科学性、针对性自会全面提升,更利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育与综合素养的塑造。因此,教师在落实初中数学教学指导时,应加强对小学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与渗透,为学生合作互动提供更多机会,让学生在学习小组的驱使下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探究数学问题,提升认知能力。使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作用与功能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以更好发挥,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塑造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初中数学;数学教学;应用
必要的小组合作与课堂交流,不仅不会冲淡教学主题,还有助于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凸显,使学生在相互之间的协作、互动、分享、研讨中对一些比较抽象、复杂的学习内容与数学问题获得更为深入、充分、到位的理解。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运而生,则既是对新课程、新课改、新课标思想理念的深度践行,又可以为学生认知能力提升、核心素养塑造提供铺垫。同时,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为驱动的开放式课堂生态构建,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探究主动性,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为促使教学活动向纵深发展而夯实基础。尤其对于一些具有延展性、发散性、探究性、实践性的教学活动,教师更应该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以引领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更好学数学、用数学,使初中数学教学的路径得以无限延伸,为学生综合素养培育提供助力。
一、科学构建学习小组,调动学生合作热情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必须以科学、合理的小组构建为基础。只有组员之间搭配合理、分工明确、协作默契,学生的合作热情方可切实调动,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会全面凸显,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落实才会得到保证。因此,教师应本着“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实施分组,让不同认知现状、发展需要、个性特质的学生灵活分布至同一小组,以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同时,教师还需要尽量参考不同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尽量在每个小组内安排两名左右的学优生,两名左右的中等生,两名左右的学困生,形成学优生带动,其他学生共同参与的梯度式分布结构,让学生之间在优势互补中参与课堂学习,提升学习能力。而在小组之间,则应该确保其“实力”基本均衡,以形成良好竞争机制,让学生在组内互助、组间竞争中高效参与至不同数学知识的学习,在协作、互动、交融中提升彼此的学习能力。另外,教师还需要做好对学习小组的适时调控,在完成每一个阶段的数学知识学习后,通过检测与平时观察相结合的方式,就一些搭配不够合理的小组成员进行微调,以切实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作用、功能、价值。例如,在开展“轴对称”教学时,为了促使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深刻理解“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并充分理解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为引领,引入合作探究性问题: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它们有什么样的共同特征?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之间有什么样的区别和联系?什么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与研讨,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驱使下达成教学目标,获得理解能力提升。
二、灵活创设合作情境,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为了使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作用得以最大化发挥,教师应加强对合作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一些辅助性合作活动的驱动下参与至教学内容的高效学习。而且,在合作情境的引领下,学生的合作欲望也会更加迫切,其认知潜能自会得到深度开掘,更利于课堂教学活力的释放。而且,学生在参与合作活动的过程中,其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都会更加深入、充分、到位,更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生活素材、数学模型、教学实物的方式来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游戏活动、数学竞猜、角色扮演等途径来营造合作氛围,使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更为高效。例如,在进行《平行四边形》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引入“平行四边形”模型,并由组长分工,让组内学生站在不同角度开展观察,然后将自己看到的平行四边形画出来,并在组内进行分析、交流,总结其性质和特点,最后由教师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结论予以深度指导,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充分掌握。这种以合作情境为辅助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方式,更利于对学生协作能力的培养,且可以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互动中获得认知迁移。
三、高效设计合作活动,促进学生认知提升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内涵十分丰富,其不仅可以应用至课堂,还可以延伸至课外。而且,不是合作目标的确立,自然会达到不一样的效果,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的认知与体验也有着较大差异。课内,教师可以以知识与问题为载体,组织学生在合作中提升认知能力。课外,教师可以以实践与探究为辅助,促使学生在合作中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并利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塑造核心素养。另外,教师还可以设置竞赛的方式,让小组之间开展竞争,而教师则充当协助者与引导者角色,使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得以最大限度发挥。例如,在开展《直线、射线、线段》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相互之间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共同绘制直线、射线、线段图形,并对比分析其差异,获得对教学内容的直观感知。而在课外,则引入实践类活动,让学生继续以小组为单位,收集生活中常见的直线、线段、射线实物,在合作探究中进一步深化认识,从不同层面来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
四、结论
总之,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现状与初中数学的育人定位,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构建教学生态时,更应该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深度应用,为积极为学生搭建合作平台,让具有不同认知特性与发展需要的学生在和谐、民主、宽松、自由的教学生态内萌生合作欲望,为确保教学效能彰显提供保证。同时,对于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表现与反映,教师也应该给予高度关注,并开展科学指引,将小组合作由生生互动向师生互动延展,为数学课堂注入无限生机与活力,使学生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驱使下积极参与至数学知识的学习、数学问题的探究、数学规律的感知,以全面增强其在数学学习中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认知能力,实现教学相长。另外,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学生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激发起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意识,数学课堂的生命力、影响力、感染力无形之间便会全面释放,更利于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与课堂教学效能的强化。
参考文献:
[1]王立影.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9(35):215+219.
[2]杨学蓉.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9(90):95-96.
[3]卢承坚.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2019(41):144-145.
[4]马会娜.浅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9(86):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