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数学科“学困生”课堂学习习惯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期(下)   作者:潘光协
[导读] 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的主阵地,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
        潘光协
        广东韶关市新丰县城第一小学  
        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的主阵地,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工作这么多年,我始终认为小学阶段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虽然重要,但是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做奠基,学习成绩的取得就如水中浮萍,漂浮不定。因此培养数学科学困生课堂学习习惯,尤为重要。
        一、了解学困生形成原因
        寻求学困原因,是做好后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前提条件。要真正地做好后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就必须要了解学生的情况,分析学困的原因,做到胸中有数,对症下药。分析学困根源,发现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有智力因素,也有家庭因素,但更多的是学生自身原因,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无目的性、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自己的日常学习任其自由发展,长时间形成只是拖欠.
        (二)情感性障碍:缺乏学习积极性,无竞争性,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久而久之成为学习困难学生。
        (三)不良的学习习惯:学习困难学生通常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缺乏兴趣,把学习当作完成父母教师交给的差事。他们一般贪玩,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较随便,上课不听讲,练习不完成,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作业不能独立完成,甚至抄袭作业,拖拉作业常有发生,即使有不懂的问题也很少请教他人。他们对自己要求不高,甚至单纯为应付老师家长,学习并没有变成他们内在的需要。
        (四)环境因素:其中家庭教育因素是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一个突出因素。部分儿童父母的文化程度较低,期望水平低,他们大多缺乏辅导能力。有的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缺乏耐心;有的缺乏教育,缺少关心,放纵孩子,甚至认为读书无所谓,有的说:“我不识字不也过得很好。”这大大挫伤了孩子的上进心。有的家长长年在外打工,孩子在家无人管束总之,家庭的文化氛围差,使学生的学习受到了干扰,造成了学习上的困难。
二、依据成因制定辅导措施                     
(一)引导学困生正确认识自我,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困难学生不善于自我评价、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因而容易降低学习目标。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形成恰当的自我意识。帮助他们寻找学习困难的真正原因,以利于取长补短,摆脱学习困难的困境。正确的学习态度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一般学习较为持久、认真,即使是自己不感兴趣的科目和内容,他也可以对它持比较积极的态度,克服困难,坚持学习。所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学习态度的培养。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课前预习的习惯。
        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学习的质量。数学学科的学习,要十分重视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实际操作中,一开始可以通过布置预习提纲的方法来进行,以后逐步过渡到只布置预习内容,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发现问题,让学生课前对新知识有所了解。有些课上没有条件、没有时间做的活动,也可以让学生课前去做。如讲统计表时,就可以让学生课前调查好同组同学的身高、体重等数据.
        2、认真听“讲”的习惯。
        这里的听“讲”,应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说课堂上,精力要集中,不做与学习无关的动作,要认真倾听老师的点拨、指导,要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联系,弄清公式、法则的来龙去脉。二是说要认真地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对他人的观点、回答能做出评价和必要的补充。
        3.认真审题的习惯
        认真审题是正确解题、准确计算的前提。小学生因审题不严而导致错误的现象较重,原因是一方面学生识字量少,理解水平低;另一方面是做题急于求 成,不愿审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识审题的重要性,增强审题意识。同时,还要教给学生审题方法,建立解题的基本程序如审题—列式—计算—验 算—作答等,把审题摆在解题过程的第一位。
        4.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学习实践活动。

要求学生从小就养成:
        (1)规范书写,保持书写清洁的习惯。作业的格式、数字的书写、数学符号的书写都要规范;
        (2)要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不要跟别人对算式和结果,更不要抄袭别人的作业;
        (3)认真审题,仔细运算的习惯;
(4)验算的习惯。
        5.质疑问难的习惯。
        学生在学习中要多动脑筋,勤于思考。对概念、公式、定律等不要满足于会背诵,更要力求理解。质疑问难是一种可贵的学习品质,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刻 苦钻研、勤于思考、主动进取。遇到不懂的问题主动请教,不耻下问,和同学展开讨论,不弄清问题决不罢休,当问题得到解决时,学生就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提 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6.自己发现错误的习惯
        学生在学习中,必然会出现差 错,对此,老师不能等闲视之。因为学生出现差错的地方,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薄弱点,并且可能是典型的、普遍的。教师 应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用自己学到的检验方法去找出错误。在对比中把握问题的关键,力求自己发现并改正错误,提高解题技巧。
        (三)在教育教学方法上进行大胆的尝试和改革,具体做法是:
        1.教师备课要想到学困生,要备学困生的转化情况,要明确学困生理解教材的难点是什么,学困生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什么?教师备课保证教学质量和转化后进生同时并进。
        2.教师课堂教学活动要想到学困生,教学由易到难,使学生层层有进展,处于积极学习状态。师生活动交替进行,多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对学生进步及时鼓励,发现问题即刻纠正。对待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1)课堂提问教师要把较难较大较深的问题分解成较小较易较浅的问题,让学困生也有回答的机会,而不是将他们放在角落里无人问津;
        (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想到后进生,要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贵在参与,不准再将他们搁置起来,置之不理;
        (3)控制学困生课堂违纪的问题。
        3.布置作业时,要想到学困生,要让学困生“吃小灶”。
        (1)从数量上照顾,只求准确度,不求数量多,他们的作业可减半,对特别学困生甚至可以用课堂笔记来替代作业的办法;
        (2)从难易程度上来照顾,学困生只需作基础题,对难度大的题目可以不做。
        4.课后辅导要把学困生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教师要充分利用早读课和课余时间,对学困生进行耐心辅导。
        5.批改作业时,要想到学困生,后进生的作业要优先批改,要当面批改,要精批细改,不能简单地打"√"或"×"了事,不但要在错误处打上记号,还要帮助后进生找出原因,加以改正。上评讲课时,要想到学困生,对于学困生哪怕是只有点滴进步,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了群体效应的力量,积极开展同桌教学,伙伴教学,合作教学,以优带差,帮助他们一起进步。帮助学困生尽快赶上来。
        (四)提倡积极鼓励评价
        学习困难学生的问题通常不是一天两天就形成的,而是在多年批评声中、训斥声的逆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很少被人表扬和赞许,逐渐产生悲观、失望、缺乏自信等消极情绪。“哀莫大于心死”,这就要求我们对他们特别厚爱,要化腐朽为神奇,要把这些生锈的锁一把一把地打开,用真诚唤醒他们的自信,用挚爱催生他们的自尊,鼓励他们抬起头来走路。因此,要尊重学生的人格,重视学生的存在,平等对待每位学生,经常与学生沟通。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及时肯定和表扬,进步大的还要奖励。
        (五)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转化机制家,促使转化
        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必须求得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密切配合。与家长经常联系家访,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同家长共同商议教育方法,及时了解学困生学习情况,以便与家长共同教育好学生,发挥群体的教育力量。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