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期(下)   作者:乃秋丽
[导读] 具备一定的合作能力与意识,是确保人们更好参与社会活动
        乃秋丽
        北京师范大学平果附属学校 广西省百色市 531499
        摘要:具备一定的合作能力与意识,是确保人们更好参与社会活动,更好体现自身价值的关键途径。而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合作互助意识,更可以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与认知交融中获得综合素养的提升。同时,数学又是开启思维,丰富认知,拓宽视域,提升能力的工具,很多数学知识的学习、问题的解答、疑难的分析,如果单纯依靠学生自己的思考与探究,势必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充分理解,学习的实效性与发散性也会受到制约。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充分应用,则可以于无形之中提高小学数学教与学的效能与质量,使学生在思维碰撞与思想交融中领悟数学之内涵,突破认知之困境,获得需要之满足。既达到了提升教学效能的目的,又实现了对于学生思维的激活与认知的提升,更丰富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内涵与外延,为小学数学育人功能的彰显提供了保证。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小学数学;运用策略;数学教学
        与传统教学模式与策略相比,合作学习更利于小学数学育人功能的彰显。其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与互动、交流与分享、参与与体验中领悟数学之内涵,获得认知之迁移。这使得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显得更为必要。而且,在小组合作学习的驱使与引领下,学生之间协作、互动、交流的机会更多,其课堂主体地位也会获得切实提升,更利于对学生数学兴趣的培育与认知夙愿的释放。同时,随着师生、生生之间合作交流的深入,课堂教学的氛围也会更加和谐,师生之间的距离将被无形之中拉近,数学教学的实效性、发展性、生命力也会得到全面增强。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交流、研讨的过程中,其对于数学问题的认识、数学知识的理解、数学疑惑的领悟都会更加深刻,可以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更加缜密、认识视域更加宽泛、理解能力全面增强,协作意识充分内化。因此,教师在落实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时,应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与实践,为学生合作学习开展提供条件、创设生态,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引领下更好学数学、用数学,实效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塑造与发展需要的满足,进一步丰富小学数学教学的内涵与外延。
        一、加强对合作学习小组的构建,为小组合作学习开展提供条件
        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必须以科学的合作学习小组构建为铺垫。只有教师在分组上更为科学、全面,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与功能方可切实彰显。同时,由于不同学生在数学认知、理解、思维、基础上有着一定差异,以致科学的小组构建极为重要。而教师在划分学习小组时,应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结合其性格、兴趣、年龄、需要等,让具有不同学习特质的学生均衡搭配至同一学习小组,并在数学学习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既弥补了个别学生数学学习中的不足与缺憾,又可以培育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使学生在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同步成长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另外,为了使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切实彰显,效果更为显著,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针对性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激活思维,提升认知。例如,在开展《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比较常见的生活实物,并组织学生开展分析、研究、对比,并以小组为单位来交流自己的认识与想法,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对“三角形”性质的理解。
        二、加强对合作学习活动的设计,为小组合作学习推进给予保证
        小组合作学习最为显著的优势是可以切实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为促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积极互动中深入理解数学内涵提供了铺垫。

因此,教师应该以学生实际为基础,并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多设计一些具有探究性、发散性、合作价值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去解决某一数学问题、分析某个数学公式、理解某一数学内容,并以自己的生活体验为出发点,将数学与生活有机关联起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促进认知,获得发展。例如,在开展《三角形的面积》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以小组为单位准备若干个不同类型的直角、锐角、钝角三角形纸片,并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动手尝试用不同的三角形进行拼图,在探究与协作中求解三角形面积的有效途径,在开放性合作学习生态的引领下获得对于教学内容的充分理解与深度掌握。既提高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又促进了学生的认知发展,更凸显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三、加强对合作学习氛围的营造,为小组合作学习实施铺设路径
        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学生组内的互动与交流上,更体现在小组之间的彼此竞争中。而小组自检竞争的开展,更可以激发学生的进取心与原动力,为促使学生积极学数学、主动用数学靠谱了道路。这使得必要的小组竞争,对学生潜能的开掘与思维的激活也会产生积极作用。因此,教师应该以构建竞争生态位辅助,多引入一些开放性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探求其解答过程,并结合不同小组之间所形成的认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论证、分析、争辩,在小组之间的竞争中探求同一问题的不同解答思路与理解方式,以切实拓宽学生的认知视域。而在小组之间进行竞争辩论的过程中,教师则应该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角色,结合不同小组成员的表现与反应,对给予其适当提醒与指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更为丰富、多元的数学学习方法与数学认知思想。另外,对不不同小组之间所提出的一些新思想、新认识、新理解,教师应该给予充分肯定,以激发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自信与热情,使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更为高效、充分、深入。例如,在开展关于“区分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引入诸如1、2、4、5、7、9等一连串数字,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分析、讨论,判别其差异,形成自己的认知与理解,并就自己的想法与其他小组进行分享,在合作与竞争中从不同角度、层面提出自己的认识与理解,以切实丰富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全面提升小学数学的效率。
        四、结论
        总之,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引领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开展自会更为高效、深入、充分,学生的认知能力也会得到全面强化、提升、增强。而且,小组合作学习彻底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认知与发展的束缚,使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得到切实调动,为学生更好学数学、用数学奠定了基础。因此,教师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落实小学数学教学指导时,应该以学生实际为基础,科学确立教学目标、精准设计合作活动、灵活划分学习小组、有效安排小组任务、充分实施合作评价,构建出宽松、和谐、欢悦的小组合作学习氛围,以促使学生在合作、互动、探究、体验中深度感知数学内涵,充分体悟数学魅力。进而带着更为积极的合作意识参与数学知识学习,获得认知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秦春艳.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4):249.
        [2]刘莉.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9(36):118+121.
        [3]冷红蕊.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23):63.
        [4]黄晓媛.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读写算,2019(35):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