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中互联网的影响与解决对策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期(下)   作者: 黄小雯
[导读]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学校德育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
        黄小雯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靖西市新靖镇中心小学 533899
        摘要: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学校德育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大量的信息给单纯的小学生带来了极大的思维冲击。笔者经过“互联网+德育”模式改革,把互联网融入到德育教育中去,加强家校合作,提高了德育教育的实效,为小学生提供更多的成长支撑。本文主要分析小学德育中互联网的影响与解决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德育
        引言
        对学生进行道德思想的教育,可以让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理念和价值观念,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互联网的发展让学生有了很多接受信息的途径,多元文化的冲击对他们还不成熟的心智产生了强烈影响,这就导致学生的思想道德发生偏差。因此,我们必须要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对德育工作展开创新性举措。
一、互联网给德育工作造成的影响
        从目前实际情况而言,互联网给德育工作造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正面积极的影响,也有负面消极的影响。从正面影响来说,互联网拓宽了学生德育的渠道,它可以让学生从网络上获取更多的德育素材。不仅如此,教师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其他业界同仁的德育方法,并进行交流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的德育不断发展。而从负面影响来看,由于家长的疏于管理,学生在网络上浏览什么信息,不少家长是难以发现的,这就导致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出现滑坡现象。不仅如此,随着网络自媒体的发展,各种信息非常混杂,其中不少信息所传递出的道德思想和价值理念是存在偏差的,很容易让学生的思想道德偏离正轨。总体来说,互联网既给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但同时也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学德育工作中就需要扬长避短,发挥互联网的优势的同时,还要解决其产生的负面影响。
二、学生德育的可行对策
(一)做好榜样解读,引导学生正视榜样的力量
        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优秀的人层出不穷,这位德育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虽然网络中对不同优秀人员的评价不一,但是班主任一定要结合优秀人物的光荣事迹进行精准化解读,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探究,将有利于帮助学生在班主任的渗透中从正面理解榜样的力量。同时,班主任也需要结合网络中的负面言论进行综合分析,对学生展开正面的德育引导,从而帮助学生体会到榜样的力量,并在榜样的权威下汲取其中的优良素质,提升自身的德育素养。例如,在德育引导中,可以融入雷锋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由于雷锋善待他人、乐于助人、热衷于公益的事迹广为流传,因此,在教学引导中,班主任可以结合“雷锋纪念日”、“我眼中的雷锋”等内容引导,从而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雷锋的认识,并转变学生对网络中一些诋毁雷锋行为的不当言论的认识,从而让雷锋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二)家校联合共育,发挥电子设备优势渗透德育
        家校共育更利于班主任结合学生的个体情况分析,针对性地展开德育引导。因此,在实践教学中,班主任有必要结合学生的成长需求,主动联合家长一起,关爱学生,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电子设备,从而在渗透德育引导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此外,班主任也可以结合电子设备的优势,在突破时间、空间的界限后,与家长一起对学生展开网络交流引导,从而在活动中渗透德育教学理念,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例如,在班主任引导中,需要与家长一起结合,共同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各种平板、计算机、手机等设备。学校中可以组织关于网络、科技、德育等方面的知识竞赛,鼓励家长正确地引导学生使用电子设备。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电子设备为学生推动一些有益于学生德育素养提升的短视频,从而通过家长转达、监督完成的途径,渗透德育教育。
(三)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在网络化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进行主自学习、思想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对于小学生群体而言,虽然他们应用网络资源的范围比较有限,但同样也需要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学习和交流。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在班级当中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小学生正确地利用网络资源,实现道德观念的不断完善与提升。对此,班主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班主任可以向小学生或者家长推荐一些适合小学生浏览的德育网站、自主学习平台或者信息互动平台,之后再带领大家展开集中讨论或者互动交流。比如班主任让学生们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在网络上搜索中央电视台精品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第一期,之后让学生模仿节目嘉宾王恒屹小朋友所表演的“姓氏飞花令”,并且每个人录制一段视频上传到班级微信群或者QQ群当中时行分享。为了完成这项任务,学生需要翻阅书籍或者上网查询资料,找到适合的古诗词。这样一来,不仅让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还懂得如何正确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有助于建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其次,定期开展德育活动。对于小学生而言,让他们安静地坐在教室里配合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远比让他们参加一些生活有趣的集体活动更有难度。
(四)信息技术丰富德育内容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图片、文字、影像和声音都能传输,丰富了德育内容。因此,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收集各种图文资料和视频短片,就能使德育教育主题更具吸引力,教育手段更具感染力,教育效果更具说服力。2019年6月,笔者班级组织了以“感恩父母”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在六月底队活动课汇报成果时,每一个学生都能事先在家里用手机录制视频,把平时藏在心底的个人秘密在视频中倾诉出来,把做过的错事也在视频中大胆地说出来。班主任通过班级交互式电子白板将视频向家长和学生进行播放。通过这样的形式,一方面能使学生感受到父母伟大,明白了做人必须要孝敬父母;另一方面也使家长体会到孩子的不易,体会到孩子的确长大了。
结束语
        德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互联网普及的大环境下,学生的思想道德理念受到互联网信息的影响,产生了一些不良现象。对此,小学德育工作者要形成危机意识,了解当前现状,然后引导学生正确甄别网络信息,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将德育与学科课程进行融合,进而推动德育工作的全方位展开。
参考文献:
[1]谭亚琼.网络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对策[J].科普童话,2020(22):167.
[2]谢成娃.“信息+”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J].天津教育,2019(31):94-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