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瑞
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实验中学 718400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初中历史课堂,不仅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能从学生综合发展角度出发,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基于此,在设计教学时,教师要突破传统教学的桎梏,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在实践操作中提高获取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引言
探究性学习是深入知识原理中,深刻理解知识的形成机理,在探究中拓宽学生思维,让学生逐渐形成探究性的学习思维。历史教学中,指导学生深挖历史知识,理解历史原理,形成探究性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的另外一面,让学生健康成长。
一、探究性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以问题为切入点,通过提问、发现和解决问题开展学习活动。但探究性学习模式并不适合解决所有问题。在教学中,对这一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师应当从学生认知的根基入手,这样,探究的意义才能进一步体现。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总是起着主导作用,即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开展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具有创造性和求知欲。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效果。初中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普遍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面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他们的判断力仍然不足。开展探究性学习,可以有效地促进初中生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从而对历史学习有深刻的认识。
二、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注重对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
学习历史,需要了解这门学科的特点与功能,即在一定历史观的指导下对人类历史进程及其规律的叙述和解释,需要学习者通过对历史的了解,探寻历史真相、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历史规律、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通过对历史功能和特点的了解,明白学科的重要意义。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要突出“探究”二字,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和思考,了解每个内容背后的深层背景及意义,培养唯物史观,以科学辩证的态度看待历史时间和历史进程,以历史参与者的角度体会每个时代的文化经济和政治发展。因此,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绝对的主动权,能够自主思考历史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用辩证的态度看待历史。历史事件的是非评判经常能够引起大家的热议,教师可以多多组织历史辩论,在辩论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和辩证的态度,客观、理性地看待历史人物和理性事件,也能对知识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例如,以历史上颇受争议的人物为主题展开辩论,隋朝的隋炀帝杨广,影视剧里经常把其塑造为荒淫无度、劳民伤财的昏君,但在学习了解隋朝的历史后,学生可以了解到这位帝王在位时也曾做过很多利在千秋的大事,修京杭大运河、开科举考,教师可以以此人物展开辩论:“隋炀帝功大于过,还是功不抵过。
”
(二)开展合作,发散思维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要注重培养新课程改革中突出的“关键能力”,如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等。对此,教师要有意识地融入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愉悦体验,以此调动学习欲望。结合已有经验,笔者认为相比于个体式的独立自主学习,学生更喜欢合作探究,他们会在轻松氛围的感染下更加投入,表现出强烈的探究欲望。初中历史教材中包含了很多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教师可有选择性地开展主题讨论,引导学生针对问题展开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增强创新思维与表达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从过程性评价的角度多给予学生激励,并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地调整分组,以便学生更好地讨论。
如在教学《明朝的灭亡》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设问:“为什么明朝会灭亡?请你结合多个方面谈谈看法。”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小组交流,并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在交流环节,教师要充分融入其中,结合学生的看法提供建议,帮助他们明确思路。借助这一教学设计,教师能利用探究性学习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在不断深入探讨中提高学生对文本核心问题的认知,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三)学科整合,深化思维
法国年鉴学派主张将人类社会的日常生活细节和重大历史事件整合起来思考,这样才能通过社会生活的演变,加深人们对历史发展的理解。这样的探究必然要将各种不同的学科融合进来,如将民俗学、政治学等学科整合在一起,从而能够深化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在教学“辉煌的隋唐文化”时,教师可鼓励学生用学科整合的思想展开探究,如有的学生对文学感兴趣,就可以将其和语文学科结合起来,以某位诗人的一生作为切入点,收集微观史料,并从中探究唐朝的文化发展历史。学生若对美术感兴趣,就可以从绘画作品入手,看看唐朝绘画作品中展现了怎样的民风。这样不仅引导学生关注了微观史料,还促使学生将学科融合,提升了思维能力。
例如,有的学生对诗人李白的生平很感兴趣,收集了一些与之相关的史料,并围绕其展开分析:“我在李白的生平中看到了一些当时的社会风貌,如唐玄宗进宫朝见时,玄宗‘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说明唐玄宗十分尊重李白这样的文学名家,这从一个侧面展现出当时的君主对文化事业十分重视。我觉得这也是唐朝文化发展迅猛的原因之一。”在分析中,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历史的理解更深刻了。学科整合的方法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将自己喜欢的学科和历史结合起来,收集与之有关的微观史料,用来辅助学习,从而加深对历史知识的印象。
结束语
总之,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有利于提升初中生的历史涵养,教师要加强课堂的探究性,以多种教学方法为基础,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参考文献
[1]徐刚.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20(44):82-83.
[2]张晓媛.初中历史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探究[J].天津教育,2019(08):174+176.
[3]王大伟.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中),2018(1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