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期(下)   作者:庞生勇
[导读] 随着国家对德育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各个学科在教育教学当中也需要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关注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
        庞生勇
        重庆市南川区隆化一小A校区, 重庆  408400
        摘要:随着国家对德育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各个学科在教育教学当中也需要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关注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让学生的智力能力和其他素质得到综合发展。在学科教学当中开展德育教育是一种必然趋势,符合当前的教育改革现状,也有助于达成素质教育目标,逐步缩短教学实际和教育目标之间的差距。小学体育教学是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平台,通过将德育内容和体育教学结合起来有助于完善学生思想品质,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德育教育
        引言
        在开展体育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本着德体共育的原则,就具体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进行创新。在开展常规体育教学和训练的同时,合理地渗透德育,让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1小学体育教学德育现状
        1.1德育教育重视程度不足
        在传统教育理念的深刻影响下,体育教学亦存在忽略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部分教育工作者对于仍然单一的讲授模式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学生的训练和实践难以得到充足保障,导致学生逐渐对体育学科失去兴趣。同时,部分教育工作者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理念及教学指标的制约,忽略了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对于德育教育的渗透方式固化,缺乏创新,学生无法在体育实践中领悟德育的深刻内涵。
        1.2德育教育渗透效果不佳
        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对新鲜事物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体育教学而言,如若教育工作者做好引导教学,不论对于体育教学知识的拓展,还是品格意志的提升,都具有很好的教学实效。但由于部分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德育教育渗透时仅仅依靠体育活动,忽略了体育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子,缺乏针对性,学生对于德育教育的渗透容易出现厌烦心理。同时,部分教育工作者忽略生活元素是德育教育最好的渗透介质,将德育与生活的距离不断扩大化,学生的积极性深受打击,德育教育的渗透效果和学生的全面发展都不太理想。
        1.3德育教育评价体系不健全
        小学生的认识水平相对较低、逻辑思维尚未完全建立,情绪自我管理较弱,难以保持长久的集中注意力。而德育教育又是一个慢慢引导、逐步积累、厚积薄发的过程,需要教育工作者久久为功、不断引导,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深入学习和探索。但是,当前对于德育教学的渗透还未形成科学有效的引导体系,评价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导致教育工作者心中难以界定德育教育的渗透标准,仅仅局限在传统体育项目的考查,对于学生的引导和评价不够全面,学生的成绩和德育水平也就无法完整呈现出来,教师的措施就难以具有针对性,从而影响德育教育在小学体育中的渗透效果。
        2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运用的意义
        分析在校学习期间,学生除了获得丰富充实的理论知识内容外,更要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一个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发展都特别好的学生,才算是一个优秀的社会主义新人。对于小学生来讲,体育是一门关系自身体能素养和健康品质有效建设的重点学科。在小学阶段开展体育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顺应新时期的发展理念,本着德体共育的教学原则,对具体的授课方法和战略举措进行有效更新。

在体育教学领域合理渗透德育思想,加强德育举措的规范性落实,不仅能够改善课堂环境,让体育课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同时也能够促使学生形成端正的运动观念,并产生体育运动的积极心理,支撑学生自主高效地完成相关体育运动,实现学生运动素养的有效形成。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实现学生整体坚韧品格的有效形成。从而促进素质课改实现深层次的落实,让小学阶段的体育教育事业呈现出全新的发展面貌。
        3 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运用的策略
        3.1教师坚持言传身教,发挥德育教育作用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成长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教师的言谈举止均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品德素质。对于广大小学生来说,教师的言行举止都是值得模仿学习的内容,也是因为这一情况的存在,使得教师更要重视自己的言传身教,用良好的行为举止规范和约束学生的行为,给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在学习教师良好举止行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道德素质。教师言传身教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这就需要通过教师自觉提高个人素质和主动接受相关教育培训的方式达到目的。首先,从教师自我学习角度进行分析,教师需要拥有终身学习意识,通过持续性学习来弥补自身在教育教学和其他多个层面存在的缺陷与不足,累积德育教育的经验和方法,提高体育和德育的融合效果。例如,教师在体育教学当中要注意养成守时习惯,通过对自己严格要求和言行一致来培养学生时间观念,避免学生出现随意迟到早退等情况。教师也要通过参与学校教研活动和专门的教学培训,交流各自在德育教育实施当中的经验和方法,总结成功经验,从失败当中吸取教训,以便在体育德育的实施当中获得理想效果,发挥德育教育应有的作用。
        3.2抓住体育教学内容,优化德育教育渗透
        小学体育课程给德育教育提供了诸多宝贵机遇和良好条件,而这样的机会通常就体现在体育教学内容当中,可以说在小学体育教学当中有很多的教学训练内容都包含着德育教育的契机。体育教师要抓住体育教学内容,抓住开展德育教育的有历史日记,让体育和德育教育完美融合,全方位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例如,在小学体育长跑练习当中,教师可以抓住长跑练习,有助于训练学生耐力和抗挫折能力的机会,培养学生顽强进取和不懈拼搏的良好品格,尤其是要培养学生不言放弃的精神,让学生知道做事情要坚持不懈,朝着目标全力前进,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在团体项目练习活动的开展中,教师要特别提倡同学之间相互帮助和彼此扶持,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让团结友爱的精神在学生群体当中传递,消除学生自私自利的思想,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在体育比赛活动当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良性竞争意识,让学生正确认识成功和失败,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让学生在体育活动当中保持良好心态和学习状态。
        3.3有效创设教学情境,保证德育教育实施
        小学体育相较于其他小学阶段的学科来说显得更加灵活,因为在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可以适当安排游戏与竞赛等实践活动,并抓好这些时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指导。这样的方法除了可以增强学生体育兴趣之外,还可以达成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目的。小学生本身就活泼贪玩,对体育活动有着很高的热情,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如果教师只是运用道德教育灌输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的话,极容易引发学生消极厌烦的情绪,如果在学生喜爱的游戏或者是比赛活动当中加强德育教育的话,则能够促使学生主动接纳。根据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在体育教学当中营造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并在良好的体育情境当中渗透德育教育。
        4结语
        在小学体育教育中,应贯彻“教书育人”四字,不可偏废。教师应将德育贯穿整个体育教学之中,在强健学生体魄的同时使其品德也得到滋养。小学阶段是人生的基础阶段,教师务必要时常渗透德育教育,为其一生的长久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玉芳.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学周刊,2020(18):151-152.
[2]张佐宁.新课改下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探究[J].考试周刊,2020(54):121-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