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万甫
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区蔡金镇蔡金小学 614800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需要抓住学生活泼好动、兴趣广泛的特点,从学生的年龄特征、运动能力等方面出发设计教学内容,以推动教学过程围绕学生逐步展开。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尊重和发扬学生的个性、塑造学生的精神品质、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在未来的教学中,体育教学和素质教育的结合仍然是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小学体育;学生素质;培养策略
引言
新课改下,道德教育的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在体育教育中也应该适当的渗透道德教育,让学生们在日常的课程中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但是在现阶段,我国体育教育仍然存在很多缺点,例如,学校为安全考虑删减部分难度较高的体育教育,以确保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的安全性,但是这样做不利于对学生胆量及勇气的培养。体育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加强学生的体魄,更是为了增强学生的顽强拼搏精神,让学生有勇气面对未知的困难,对学生今后的生活有很大帮助。
一、德育渗透在小学体育教育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体育活动很多都是由多人一起来完成的。在这些团队运动中,体育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团队的一员,自己的所作所为都会给团队带来或好或坏的影响。因此不能只顾及个人感受,做出伤害团队利益的举动。
(二)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的黄金时期就在小学阶段,因为这个阶段学生们还没有树立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对于未知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小学阶段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新鲜事物的阶段,对于身边的一切事物都好奇,而且一个人接触新鲜事物的时候对它的印象最为深刻,因此小学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就更加深刻,对学生道德教育的培养也就尤为重要。教师将道德教育渗透到体育教育过程中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完善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个人的三观是否正确是衡量一个人好坏的标准,在小学阶段树立正确的三观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道德教育渗透入小学体育教育的措施
(一)善于挖掘资源,实施有效德育
教学资源分为原有资源与生成资源,原有资源存在于课本中,生成资源是形成于课堂教学中。这两种资源对于教师而言都是无比珍贵的,尤其后者,能否准确把握利用课堂上的生成资源是检验教师能力素养的一个基本标准。因此,相关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关注预设生成,更要充分利用动态生成性资源,善于挖掘切实可行的德育资源,并将其有效融入体育教学活动中来,使德育教育言之有理、行之有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深受德育熏陶。
例如,我在进行《跑与游戏》的教学时,其中有一项任务是安排同学们进行往返接力跑的比赛,我将同学们分成十组,每组四人进行赛跑接力。同学们兴致高涨,每个人都跃跃欲试,比赛开始后,可以看出来同学们都在为了自己的小组能够取胜努力奔跑。
其中有一个组的最后一棒选手,身体素质向来较弱,笔者暗暗为其担心,怕他难以完成任务,没想到,他撑着羸弱的身体到了终点。我把他叫到队伍前面,问他为何要坚持到终点,他说他是为了他的小组,不能拖大家后腿。于是我对大家说,在任何时候,我们不仅代表着个人,更是代表了一个集体,这种为了集体不懈坚持的精神十分可贵。同学们开始为那个同学鼓掌,在掌声中,他们明白了团体的意义。仅仅停留于口头上的德育是苍白的,德育需要从实际生活中出发,方能令人信服。体育课堂中能够挖掘出许多德育素材,能否及时发现并行之有效的运用,对于教师而言,对于德育教育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相关教师应该慧眼如炬,善待生成资源,随时而教、随地而教,将德育教育渗透进每一个体育教学活动环节中,让学生深受洗礼,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教师坚持言传身教,发挥德育教育作用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成长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教师的言谈举止均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品德素质。对于广大小学生来说,教师的言行举止都是值得模仿学习的内容,也是因为这一情况的存在,使得教师更要重视自己的言传身教,用良好的行为举止规范和约束学生的行为,给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在学习教师良好举止行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道德素质。教师言传身教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这就需要通过教师自觉提高个人素质和主动接受相关教育培训的方式达到目的。首先,从教师自我学习角度进行分析,教师需要拥有终身学习意识,通过持续性学习来弥补自身在教育教学和其他多个层面存在的缺陷与不足,累积德育教育的经验和方法,提高体育和德育的融合效果。
例如,教师在体育教学当中要注意养成守时习惯,通过对自己严格要求和言行一致来培养学生时间观念,避免学生出现随意迟到早退等情况。教师也要通过参与学校教研活动和专门的教学培训,交流各自在德育教育实施当中的经验和方法,总结成功经验,从失败当中吸取教训,以便在体育德育的实施当中获得理想效果,发挥德育教育应有的作用。
(三)适当地开展体育游戏,贴近生活,促进德育
做游戏是每一个孩子都非常喜欢的事情。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在游戏的过程中营造德育情境,在游戏的过程中实现德育,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对于游戏的选择,体育教师要充分分析其中的德育因素,选择合适的游戏内容。
例如,“双人持球障碍跑”这个游戏,通过这个游戏,教师不仅能让学生体能得到,还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学会了合作精神,让学生通过相互配合、相互帮助体会团队协作精神,让学生为了团队荣誉奋力拼搏,突破自己的体能极限,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小学体育教师在选择游戏或设计游戏情境时,可以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对德育的理解更为深刻。
结束语
综上所述,道德教育与体育教育关系密切,二者缺一不可。在体育教育中渗透道德教育既有利于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又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起到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在体育教育的基础上加强道德教育,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教育策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以及道德水平,帮助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林鑫源.小学体育与素质教育的融合[J].清风,2020(16):38.
[2]黄飞燕.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体育素质[J].教师,2019(30):102-103.
[3]陈新.优化小学体育教学,助力综合素质培养[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06):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