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邦理
四川省达州市高级中学校 四川省达州市 635000
摘要:体能训练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锤炼学生意志,培养学生勇于吃苦、积极拼搏的意识,为帮助学生更好适应未来生活的挑战奠定基础。进入新时代,随着“健康第一”理念的深度践行,使高中强化体能训练成为一种常态,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而且,随着学生体能的提升与增强,其应对学生压力、化解学业挑战的能力也会逐步增强,更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该以强化体能训练为抓手,将其灵活渗透至高中体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各个环节,科学规划训练安排、合理规划训练项目、有效开展训练指导,切实提升强化体能训练的针对性、目的性、延展性,以帮助学生在多元化、丰富性体能训练实践中实现综合素养塑造,更好发展提升自我。
关键词:高中体育;体育教学;强化体能训练;路径;探讨
进入高中阶段,随着高考压力加剧,很多学生渐渐疏远了体育运动,体能训练更成了一种奢望。殊不知,必要的体能训练,不但能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且还可以释缓学习压力,调适学生身心状态,为学习高效开展提供铺垫。高中体育教学中的体能训练,主要涵盖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灵敏度等领域,并以专项体育运动项目为辅助,借助必要的运动负荷,帮助学生实现塑形,使学生身体各方面器官得以积极运作、良好协作,为学生综合体育素质的提升给予保证。使学生在科学性、高质量、针对性训练中构建起更为完备的训练体系,获得运动技能、战术素养、心智机能、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素养的全面提升。由此可见,将强化体能训练充分融入高中体育教学领域,有着更为积极的现实意义。因此,教师在落实高中体育教学实践时,应将强化体能训练置于更为关键的地位,并结合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实际情况,设计出科学、合理、高效的体能训练活动,让学生在强化体能训练的驱动下积极参与体育锻炼,逐步提升综合素质与体育能力,在增强体能的同时实现全面发展。
一、改进教学方式,提升强化体能训练的实效性
新课改下的高中体育教学开展,应以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培育学生体育兴趣、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为导向,让学生在参与体能训练中认识其价值与意义。但是,就目前高中体育强化体能训练的开展现状而言,依然存在诸多问题。诸如教师更为注重对学生体育技能的培养,体能训练实效性不强,学生对体能训练缺乏兴趣、参与度不高等问题比较普遍,对此,教师应该从切实转变思想观念与全面改进教学方式入手,对体能训练的开展方式、途径、手段等予以改进、创新、优化。通过对课程结构的科学调整、训练内容的合理设定、辅助元素的灵活引入等策略,为体能训练注入新鲜血液,以避免学生由于长期重复而心生倦怠,影响其参与体能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激活。同时,对于一些专项训练项目,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决定权,和学生一起研讨其开展方式与落实要求,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中提升强化体能训练的实效性。例如,教师可以结合训练需要,在强化体能训练中即时融入诸如:滑轮、游泳、跆拳道、体育舞蹈等项目,来促进强化体能训练的高效、科学开展。
二、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强化体能训练的趣味性
由于青春期的很多高中学生个性特质更为显著,其更愿意在自己感兴趣的训练项目上积极展示、全面释放自我。这使得多元且丰富的教学情境创设显得尤为必要。因此,教师在开展强化体能训练指导时,应切实关注学生的认知现状,并将训练项目与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小游戏、小竞赛等结合起来,达到激发学生参与强化体能训练兴趣的目的。
使强化体能训练的开展在动态化、多元化视域内充分开展,以全面激发学生的体育潜能,帮助学生身体各器官得以协调运作,以降低其对强化体能训练的排斥心理,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增强。另外,教师应尽量减少强化体能训练中的技术要领与动作规范讲解,多为学生提供自主体验、实践、探究、感知的机会与空间,让学生在宽松、愉悦、民主、和谐的强化体能训练情境内感知快乐、收获幸福、获得发展。
三、优化教学指导,体现强化体能训练的科学性
针对不同学生的体质差异,教师在落实强化体能训练时,应尽量体现出分层性与人性化。对学生科学分类,并分层指导,尤其对于一些身体素质差、体能水平低下的学生,教师更要降低训练的要求与标准,对设计一些基础性的训练内容,以提升身体素质为前提。切忌“一刀切”式训练而挫伤学生自尊,甚至对学生健康产生影响。而对于训练的负荷,教师也必须严格控制且灵活调控,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与自身体质相同的训练强度下不断提升身体素质。而对于那些身体素质与体能水平比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提高训练项目的难度,让学生在挑战、尝试中突破自我,获得全面发展。另外,教师在开展训练指导时,还需要多关注不同学生在训练中的表现与反映,在发现问题时予以及时处理,尤其在学生发声一些意外或者伤害时,应教给其基本的自护、自救方法,让学生冷静、科学应对诸多突发情况,以帮助其在强化体能训练中收获更多锻炼,为强化体能训练的高效开展提供保证。
如果在高中阶段的体能训练中,只是运用较为传统的方式是远远无法实现教学目的。教师需要在确保教学目标顺利完成的基础之上,对体能训练方式进行适当的创新。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将团队项目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融合,使学生在互相协作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意识。通常学生所进行的体能训练包含了基本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度等训练内容,对学生的体能消耗较大。教师需要让学生劳逸结合,给予学生一定的训练任务之后,让学生可以得到放松,学生也不会因训练强度太大而产生逆反心理。
四、结论
总之,强化体能训练在高中学生学习、成长、发展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扮演着重要角色。而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的实效,也直接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与专业素养,更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以致强化体能训练的开展,必须以学生实际为基础,如果教师在训练项目选定、训练活动开展、训练指导落实上对学生疏于了解,很多训练工作的开展势必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甚至对学生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教师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落实强化体能训练时,必须切实关注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发展需要,以科学设定训练目标,使强化体能训练得以精准化、高效化、多元化开展,为帮助学生身心潜能激活、发展需要满足提供铺垫。同时,对于不同学生在强化体能训练中所表现出的不适应、不习惯,教师也需要给予高度关注,并科学应对,灵活处理,给予学生必要的疏导与教育,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强化体能训练对自身成长与发展重要性,并积极投身高中体育强化体能训练领域,为人生发展奠基,为健康成长铺路。
参考文献:
[1]薛萌.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的有效途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9):141-142.
[2]王学智.体能训练在高中体育教育中的融合分析[J].运动,2018(17):121+76.
[3]林联注.体能训练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创新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4):38+40.
[4]刘光标.体能训练在高中体育教育中的创新体系分析[J].运动,2015(05):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