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正进
北碚区朝阳小学金兴校区400700
摘要:新冠的到来,为中国所有人的生活按下了暂停键,尤其是对于教育事业的开展,起到了较大的阻力,尤为突出的是,高考的延缓、小学生的体育项目难以开展等问题。对于自制力较差,学习需要管束的小学生而言,学习更是增加了巨大的困难与阻力,成为滞碍教育事业发展的一大困境。
关键词:疫情防控;小学生;居家体育锻炼
新冠病毒是以唾液等接触为传播途径的的一种新型病毒,在新冠期间,大多数人因首次接触,以及国家政策防控不周的问题,导致了大量的人,因措手不及的新冠杀手丧失生命。尤其作为需要受保护的小学生而言,更需要加大保护措施和防护举措,体育作为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课程,可以帮助小学生强身健体,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塑造良好的认知,增强对抗困难的勇气。
一、小学生的特点
如果说高中生是七八点的太阳,那小学生就是五点钟微微亮起的晨光,站在生命的起点。小学生好动、对待事物的认知水平较低,尤其是对强制性的要求,内心会产生抗拒的心理和行为,导致结果强差人意。因此,教学工作的开展,要基于学生本人意愿的基础之上进行开展,将学习的玩味性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相衔接,进一步改善学生的心理。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性,因此体育课的开展,尤其面临新冠疫情避免人群接触的现状,也是需要一定方法。
二、结合疫情的实施情况开展小学生体育活动
在“停课不停学”期间,体育教师利用学科优势,让学生深入了解这次疫情危机的同时,深刻体会到要想打赢这次疫情战役,除了严格遵守有关居家隔离要求,做好卫生消毒工作,还要加强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体育教师除了让学生积极响应“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号召,发挥体育运动可操作性强的优势,学生通过以身体练习为主的运动参与,提高运动技能,促进身体各器官系统机能优化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环境。同时,学生通过竞技比赛能培养规则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因此,在疫情期间強化体育锻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自信心,是疫情防控“化危为机”的基础。从生理角度。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进行有规律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刺激骨骼的生长,提高抵抗力与免疫力来对抗疾病,有益身体健康起到积极作用。运动可以帮助我们消耗热量,刺激肌肉生长,从而让整个外形看起来纤细结实并充满活力。从心理角度。运动可以刺激多巴胺的分泌,缓解压力调节心情,让自己变得积极快乐。因为疫情时期,居家自我保护,小学生心理压力过大无法释放,通过快乐运动调节小学生的心情,转移注意力。
三、选择适合居家活动的体育锻炼项目,开展体育活动
新冠疫情的到来,让更多的学生增强了佩戴口罩和勤洗手的习惯,时至今日,依然有小学生不知道新冠是什么,但是很危险,很可怕。因此,顺延新冠对人为活动的限制和局限性。小学生家庭体育活动的开展,是基于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喜爱,比如在疫情期间,有人围着客厅跑半程马拉松,可见,活动场所对人体的限制,并不是局限的,而是可以借助有限的条件开展。有句话叫做,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一)学习疫情防控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作为体育老师首先要知悉新冠肺炎传播特点,然后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用学生熟悉的方式,如简笔画、漫画等途径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新冠病毒,哪些野生动物身上会携带这种病毒,如何避免这些病毒,哪些方法有助于科学避免病毒入侵,从而让学生及时学习和掌握防疫知识,深刻理解唾沫传播病毒的危害性,不参加聚集性活动,不吃野生动物;讲究个人卫生,根除“随地吐痰”等恶习,会洗手、勤洗手,会消毒、常消毒;会识别口罩类型,掌握正确佩戴口罩方法。
(二)居家锻炼的原则
首先,安全是第一位。家具空间小,家具电器多,不适宜进行身体移动范围大,速度快的运动,避免碰撞伤到身体。
其次,锻炼要科学进行。居家锻炼应该按计划锻炼,合理安排锻炼的频率,控制好强度,每次总时间不超过30分钟。运动前做好准备,运动后做好整理活动。
第三、循序渐进。小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锻炼目的等因素,进行体育锻炼是,根据自己体能和技巧,科学合理增加运动负荷,由弱到强进行,避免剧烈运动。
第四、多样化原则。小学生大脑兴奋性强,专注度不高,对新鲜事物兴趣特别高。因此,家长陪同孩子进行居家健身,选择多种多样的方式,每天锻炼应组合不同的方式,减少孩子的讨厌性心理。在运动中创造更多的思考,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
(三)居家锻炼的项目
1、按照区教委的统一安排,由区里部分体育老师录制了居家锻炼视频,在体育网课的时候播放,学生跟着进行,达到锻炼的目的。
2、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年龄特点,自行设计体育锻炼项目,并设置相关的表扬机制,深受学生喜欢。每次锻炼前,都要做好热身运动:原地小跑步,边跑边呼口号:少出门 少聚集 戴口罩 勤洗手
·
深蹲跳,双腿打开比肩膀稍微宽点,腰部挺直双臂自然下垂,臀部向后坐下蹲后,起身的同时向上跳起,双腿落地后再次重复,每次动作坚持10个。主要作用是锻炼大腿肌肉保持韧性,身体每次收缩拉升帮助全身筋骨放松拉伸,每一次接触地板锻炼小学生的平衡力。·高抬腿,双手举起握拳于胸前,腰部挺直,双腿原地踏步的方式,在动作过程中让双臂随着腿部运动前后摇摆,保持背部挺直,每天坚持3-6分钟。其运动量大,促进全身参与运动。
·开合跳,和家长开合节奏保持一致,跳者在原地向上跳。
·有趣的体育游戏---拳、掌、勾子(实际上就是学生们喜爱的“石头、剪刀、布”)·转颈,双腿直立,双手放松下垂,双目闭眼放松,先按顺时针方向大幅度缓慢转动头颈10次,再按逆时针方向转颈10次,可以缓解学习带来的身体不适。·完成各项任务后,根据自己的爱好搜索如篮球、足球、排球、健美操等喜闻乐见的经典体育赛事节目,特别是“中国女排”等在国际比赛中为国争光的重要比赛,让学生在观看比赛过程中陶冶情操、振奋精神、享受美感、激发兴趣、发泄情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驱动勇于挑战、乐于参与的内驱力。
(四)居家锻炼注意事项
1、运动着装。小学生进行锻炼时,着装要求舒适,以运动服最好。出汗后不能吹风扇,及时擦干汗水避免着凉。
2、合理安排运动。早上起床不宜进行剧烈运动,以舒展胫骨的运动为主,例如,广播体操,躯体摇摆方式的运动。下午期间可以适当加强锻炼强度,例如高抬腿、小跑步等。
3、合理安排休息,保持营养平衡。小学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有规律,有自制,饮食上保持营养平衡,提高自身免疫能力,增强身体素质,抵抗病毒。
另外,这是一个全民参与的时代,体育活动的形式也是多元化的,因此,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以时代为出发点,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全家可以一起拍积极正能量的视频,供大家娱乐欣赏,这也是一种体育锻炼的方式。除此以外,笔者认为,让小学生参与家务劳动,对家务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就可以增强活动的范围,通过对手脚的锻炼,增强学生的活动能力,提高体育锻炼的弹性,增强学生的体育能力。
总结:疫情防控的体育锻炼,局限了体育的活动范围,提高了全民的生命意识和安全责任感;但培养小学生体育锻炼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还需要家长以及教师不断的发散思维,扩宽运动的形式,不再局限于传统守旧的形式,鼓励学生多运动,让学生多参与家庭劳动,从运动项目的娱乐性、必要性、趣味性和可实践性增强体育项目
的有效策略,只要想开展活动,方法一定比困难多。
参考文献
[1]冯素珍.疫情防控期间本科高校学生居家学习情况调查研究[J].高教学刊,2020:42-45.
陈婉娜,.疫情下中小学生居家体育锻炼的微课设计[J].体育教学,2020:24-25.
王盛军.试论利用传统节日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J].中学教学参考,2018: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