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音乐课堂中节奏教学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期(下)   作者:何燕好
[导读] 节奏教学是小学音乐课堂中的重要部分,通过合理开展节奏教学
        何燕好
        肇庆市鼎湖区桂城办事处中心小学水坑二教学点  广东 肇庆 526070    
        摘要:节奏教学是小学音乐课堂中的重要部分,通过合理开展节奏教学,能够提升音乐教学的效率,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韵律感。节奏是音乐的骨骼,韵律则是音乐的血肉,小学生只有把握节奏,才能够融入音乐本身,对歌曲的情感、内涵进行深入了解。而当前我国很多小学音乐教师对节奏教学并不注重,在节奏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小学生节奏感的培养面临着诸多障碍。本文对这一方面内容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小学音乐课堂中节奏教学的策略,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音乐;节奏教学;韵律;策略
        
        一、小学音乐课堂节奏教学的重要性
        1.节奏教学的含义
        节奏是根据音乐的强弱、长短有规律组合起来的,节奏无处不在,在社会生活中、大自然中到处都充满了节奏,如雨声、雷声等,也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节奏。节奏教学指的是在音乐教学中渗透节奏有关的内容,使学生对音乐的节奏进行了解和学习,进而深入了解音乐的内涵,提升审美能力。通过节奏教学,能够培养孩子们的音乐灵感,提升孩子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还能够促进孩子们创造力、音乐感悟力等的提升。
        2.节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表现力与感知力
        节奏教学是一种深层次的教学内容,并非单纯指对节奏的硬性练习与学习,需要教师抛开表面的内容,逐渐深入到内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同时还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主对节奏进行认识与分析。笔者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让学生注意观察自己身边的节奏,在观察之后以自己的形式模仿出来,如哼歌、拍手等。学生表现出来的结果令笔者大吃一惊,各位学生所感受到的节奏并没有较高的相似性,每一位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节奏都具有自身的特色,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如在感受脉搏跳动节奏、平稳呼吸节奏以及窗外鸟叫节奏的时候,不同学生的理解不同,模仿出来的艺术魅力存在诸多差异,这说明学生在模仿的同时增添了自己的理解,将自身的主观感受融入到了节奏表现过程中。由此可知,通过节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感知力,这种感知力反过来又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感知节奏,并推动学生对节奏进行全方位表现。
        3.节奏教学可以提升学生读谱、视唱的能力
        每一首歌曲都是由节奏、韵律组成的,有效培养学生节奏感,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学生只要把握住节奏,就能够跟着节拍哼歌,并且能够将复杂的步骤协调在一起,很快就可以学会一首新歌曲。所以从这里来看,通过节奏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读谱、视唱的能力。而同时,节奏训练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在演唱过程中学生要提升对音准、识谱的重视度,随着音乐的节奏、速度、情绪等自然对节奏进行转变,全身融入到歌曲演唱中。这就需要学生把控自己的情绪,提升自制力,对于培养学生自控能力以及坚强的意志也是十分有利的。
        二、小学音乐课堂中节奏教学的策略
        1.小学音乐课堂总体性节奏教学的方法
        节奏教学方法关系到节奏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节奏学习的热情,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当前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小学音乐节奏训练方法更为多样,不仅包含了国外节奏训练教育理论,而且结合中国国情对节奏教学进行了创新。如体态律动训练、鼓声训练、身体动作训练等都成为了较为常见的节奏训练方法。
        2.基础性节奏教学方法
        基础性节奏教学是节奏教学的重要部分,只有做好基础性节奏教学,才能够为学生后续更好地学习节奏有关知识做好铺垫。

在小学低年级节奏教学中,应当注重音符教学,包括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以及全音符等,由于低年级学生缺乏自控能力,且音符学习较为枯燥,很多学生难以提起兴趣,所以教师应当尽量以趣味性的方法开展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对音符学习的兴趣。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年龄层次等开展教学,有层次、有规律地讲解节奏。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上讲台上试验敲击锣和三角铁,使学生感受长音和短音的区别,以更好地理解长短音的概念。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要适当提升教学目标,学生不仅要对基本音符、节奏等知识进行了解,而且还要灵活对音乐知识进行运用,将音符和节奏等融入到歌曲中,从歌曲视角理解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来引导学生学习节奏,人们的语言本身具有独特的节奏感,以其为入手点进行节奏教学十分有效,如教师为学生示范带有节奏感地朗诵歌词,然后让学生自主有节奏感地朗诵,在朗诵的同时感受节奏变化。教师还可以以手势引导学生有节奏感地朗诵,通过手势示范使学生感受到节奏的重要性,这能够使整个课堂氛围更为活跃,节奏感教学的效果大大提升。
        3.难点节奏教学方法
        在小学音乐节奏教学中有一些难点内容,这些内容与基础性节奏内容相比不容易理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方法的运用,以趣味性的方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掌握难点内容。
        (1)切分节奏教学方法
        如在引导学生学习《茉莉花》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切分音符,教师可以采用形象法教学,用三根铅笔摆出“C C C”节奏,然后拿出来四根铅笔,并将它们平均分开,原本四根铅笔读“D D D D”,之后将铅笔的顺序变换,合起来中间的两根铅笔,因此读为“D C D”。在引导学生学习切分音之后,让学生跟唱两遍,对歌曲的曲调进行了解,在听教师示范、做动作的同时进行演唱,不仅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点,而且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2)附点节奏教学方法
        在学习附点音符的时候,教师也要注重趣味方法的运用。很多教师在教这方面内容的时候,都喜欢运用教师范唱、学生跟唱的方式,这样会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失去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显然是不理想的。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自主唱旋律,通过试唱找出难点内容,然后教师在黑板中列示对应的节奏,并对附点内涵进行深入讲解,提问学生回答刚才自己唱的是哪个一个节奏。还可以运用竖笛对这些节奏进行演奏,教师吹节奏,学生听并分辨是哪一种,同时跟随教师的节奏演唱。这样能够使课堂氛围更为活跃,学生更容易理解附点音符。
        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游戏式教学法,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节奏有关的知识。如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次“节奏接龙”游戏,以四二拍为例,挑选出来一位学生拍四拍节奏型,这位学生后面的学生拍他的后两拍节奏型,然后即兴拍两拍节奏型,按照这种方法以此类推开展游戏。如第一位学生拍出:X X|X X X X|X XX X|X-‖;这时,第二位学生接上:X X X X|X-|XX X|X X‖;第三位学生拍出:X X X|X X|X X XXXX|X XX‖, 然后第四位学生、第五位学生等,每一位学生都要与前一位学生连续在一起,中间不能间断。如此能够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更好地掌握内容,且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随机应变能力。
        三、结束语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有效开展节奏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表现力与感知力,并且还能够促进学生读谱、视唱能力的提升,并帮助学生提升自控能力,对于学生长远发展具有较大的价值和意义。不过由于节奏教学具有一定的枯燥性,所以需要教师做好节奏教学方法的选择,尽量以趣味性、科学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不断提升节奏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琳.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渗透节奏教学策略研究[J].北方音乐,2020(13):144-145.
        [2]陈思琪.“节奏”,不可忽视的旋律——小学音乐课堂中节奏的教学方法分析[J].北方音乐,2020(09):9-10.
        [3]黄雪云.节奏和节拍的聚散离合——小学低年级音乐节奏教学的有效方法[J].当代音乐,2018(04):56-57+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