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堂中情景教学的创设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期(下)   作者:易联芳
[导读] 教师利用情境教学法进行美术教学,可提高美术教学实效
        易联芳
        南宁市第四十九中学广西南宁530000
        摘要:教师利用情境教学法进行美术教学,可提高美术教学实效,使同学们逐步对美术学科产生学习兴趣。就该篇文章来看,教师首先得关注到情境教学法的特点和利用价值;其次则是根据学生个性创设情境,并注重情境的互动性,使同学们在情境中提高美术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情景教学;创设
        引言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需要提高教学质量,使同学们对美术学科产生兴趣,则应注重利用情境进行教学。情境教学法不仅具有形象生动、情感真切的特点,同时情境教学也可使同学们提高合作能力,提高美术学习效率,可使同学们逐步提高美术学习的效果,并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美术意识。
1情景教学法的含义、特征、意义
        情境教学法是当下各门学科都尤其注重的一种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法即是指教师基于教材内容,在课堂中创设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文化知识,使他们在思想、思维上都产生共鸣,以及情感体验得到丰富。情境教学法相比传统的教学具有更强的生动形象性,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美术学习的效率,同时也可使他们对该学科产生学习兴趣,从而愿意自主的探究美术;其次,情境教学法的情感体验尤其丰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在情感上得到共鸣。此一特点可使同学们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使他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得到转变和丰富;最后,情境教学法尤其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及生生之间的交流,因此在课堂中更多的是快乐。就情境教学法寓教于乐此一特征,可使同学们提高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使同学们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美术学习。因此,情境教学法的优点是较多的,美术教师应当注重利用情境教学法,提高美术教学实效,使同学们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形成良好的美术学习思维,在情感上也得到丰富。
2小学美术课堂中情景教育的创设
        2.1创设氛围情境——打造本真的美术专用教室
        创造优美的教学环境和艺术氛围,使学生一进教室就沉浸在美术的气氛中,无疑是将学生思想和情绪立即转移到课堂教学中的好方法。专用教室的布局改变传统教室的固定模式,去中心化,让师生在和谐中互动交流,凸显了平等、快乐、尽兴的课堂文化氛围,由此情境处处能得以生发,为学习提供无限创意成为可能。1.我的空间我做主。孩子们的艺术空间孩子自己设计、自己布置、自己描绘,我的地盘我做主,孩子的主动参与是专用教室处处体现处童话梦境的艺术氛围,在参与过程中体会着创作的艰辛和劳作的快乐,体味着艺术的魅力,增强了自信心和荣誉感。2.就是一个小小的美术馆,是一个浸润心灵的地方。美术专用教室的打造遵循一切为了孩子的理念而实施,新、奇、艺成为一种风格,主体明显、色彩艳丽、造型夸张、作品稚嫩,所有元素形成艺术的磁场效应,让孩子“哇”声一片,来了就融入其中,自觉在“情境”中思索创作。这就是吸引就是共鸣,比说教来得自然来得猛烈,情境自然而然的发生。
        2.2基于学生兴趣爱好,巧设美术教学情景
        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较强,对新鲜的事物以及有趣的知识都会形成探索的想法,因此教师应当注重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兴趣爱好巧设教学情境,推动学生在课堂中积极的探索美术知识,有效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但由于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并不是在短期内可培养的,需要经过教师的长期引导才可有效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首先则可在每堂课中插入趣味性的情境教学活动,使同学们能够在情境活动中集中注意力于美术教师的教学,有效提高美术学习效率,同时也可培养他们良好的自控能力;其次,教师应创设新颖的学习情境,推动学生深入体会,使同学们在情境参与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想法进行美术学习,使同学们的美术思维能够得到有效发展,从而提高美术学习质量。例如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课时《感受音乐》,教师则可利用多媒体创设“音乐会”的情境,推动学生基于听觉进行美术创造,通过该方法可使同学们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同时也提高该堂课教学的效率,进而使同学们发现美术学习的乐趣。
        2.3创设可交流互动的美术教学情景
        教师应当注重创设可交流互动的美术教学情境,由于小学生比较喜欢交流和讨论。因此,引导学生参与到可交流讨论的美术教学情境中,可有效激发同学们美术学习兴趣,使他们在互动的情境中探索美术知识。这对那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来说,不仅可使他们在情境中更多的与老师同学交流,同时也可培养他们良好的注意力。首先,教师可开展交流活动,例如引导学生分学习小组,一同探讨美术知识。通过活动可使同学们提高美术学习热情,并在讨论的过程中,自主探究美术知识,有效地提高观察能力;其次,教师也可在课堂中积极的进行提问,通过提问,可使同学们减少课堂分神的频率,可使同学们更加愿意集中注意力于教师的教学,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有效性。总而言之,教师应当积极创设可交流互动的美术教学情境,使同学们能够在互动的过程中发现美术学习乐趣,并在教师同学的帮助下形成良好的美术学习意识。例如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课时《未来的建筑》,教师首先则可引导学生分学习小组讨论:“你们想象中未来的建筑是怎么样的?”,从而推动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发散思维,想象各种具有个性的建筑。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彩笔进行绘画,使同学们提高美术学习的兴趣以及效率。因此,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参与可交流互动的学习情境,则可使他们逐步提高美术学习质量。
        2.4创设酝酿情境——激发学生本真绘画的潜力
        一幅作品需要酝酿、引导、示范、构思,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和孩子在一种融洽的、共同震荡的“课场”中完成。教师、孩子需要共鸣,需要老师变成孩子,孩子变成老师,老师要装不懂,让孩子来教你实施。良好的课堂能让孩子放松,思维得以驰骋。要形成这样的课堂效果,教师须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孩子的兴趣点,画什么他们能感兴趣,什么样的造型孩子能入手快,用什么样的涂色方法能出好的效果,同时也能培养自信、果断、细心和持久力。这就是备课时的“酝酿”,酝酿之后要有计划的落实,如何一步一环的展开,让孩子在无形中融入你预设的课场中。我喜欢跟着季节的步伐去思考绘画的主题,结合美术书本的学习要求,但不照搬书上的课例,罗列章节后重点解决一个方面的侧重点,比如是认识色彩为主线的或是手工创意为主线的,那我准备的课例就是围绕其来实施。孩子除了喜欢大型动物狮子、老虎、狐狸、大象、熊猫、狗、猫之外,还喜欢生活中常见的昆虫之类的小玩意:蝴蝶、各类甲虫、螃蟹、龙虾之类的,每一个物件便是一个故事,一个作画的素材。到了夏天龙虾上市的时候,我常常会和小朋友们来和龙虾约个会,课堂上:玩龙虾—赏龙虾—评龙虾—老师示范龙虾—龙虾一家的故事—学生创作龙虾—展示龙虾主题作品,环环相扣,创意无限。
结束语
        美术学科作为小学阶段的艺术类科目,对同学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感性思维,使同学们逐步发现美术学习的奥秘,从而在教师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美术知识学习兴趣,并在课堂中营造良好的美术学习氛围。总之,该篇文章主要围绕教师利用情境教学法,提高美术教学实效进行阐述,以使同学们逐步发现美术学科的乐趣,提高美术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睿.探究小学美术教学加强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9(24):126-127.
[2]王晓玲,王双玲.浅析小学美术情境创设的重要性与策略[J].才智,2019(35):148.
[3]潘兴亚.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欣赏课程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9(22):134-1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