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婕
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学校小学部518054
摘要:为了紧跟国家新课改需要,各个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者,当积极融入生活化教学模式,倡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合作探究,从而适时地解决一系列学习问题,形成更强的自信心和更完善的知识、技能。至于如何将生活化元素有效地贯穿融入到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具体方法会在后续有机延展。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生活化;策略
1.创设生活化情境,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
情境创设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到整个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成效,一旦说教师创设的情境难以激发小学生的探索动力,就会和教学主题相互背离;相反,当情境创设足够科学合理时,便可以引导学生快速加入到学习队列之中,全面迸射探索欲望,在合作过程中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而生活化情境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熟悉,方便理解和钻研,所以说,教师有必要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有意识地创设生活化情境,集中性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技能,带领他们实现健康性发展。
如在进行“拼图形,比创意”课题内容讲解期间,教师就需要充分利用好拼接图形这类载体,结合生活情境和计算机来生动性演绎图形插入、拼接、旋转等操作过程。即设计并提供给每个学生生动有趣的课件资源,鼓励他们结合个人真实房间的状况,并在有限的时间内去布置个人认为最好看的房间。当中包括台灯、玩具、衣柜等装饰品素材都是可以自由移动的,且可以灵活地进行旋转和大小形状变化。这样的情境不单单更加贴合教学内容、生活实际,令小学生群体及时感受到计算机功能的完善和强大,同时更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和发散思维,从而结合生活所见去快速而高水平地完成任务。
2.组织多元化生活类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实操技能
信息技术拥有较强的实用性特征,但相关课程内容又显得较为繁琐,尤其是小学生学起来,压力和难度较大。因此,教师不单单要传授给他们适量的知识点,拓宽他们的视野和思维范畴,同时更应该倡导这类群体积极地展开实践操作。特别是处于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信息技术指导教师,当在课堂中大力地融入生活实际,令学生尽量多地动手操作,从而基于此来分析和处理生活中的种种难题,切实做到服务学习和生活。
在进行“放映我的演示文稿”课题内容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先向学生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在于掌握设置幻灯片的切换方式,进一步熟练进行相关的操作。开始阶段,教师有必要制作和播放一系列卡通类的幻灯片成品,借此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调动他们的猎奇心理,随后令他们自主地钻研幻灯片的切入、背景调换、动态图片和声音添加等操作技巧。在一一讲解完毕后,便可以倡导他们亲手操作来制作幻灯片,要求则是不限定主题,但一定要贴合生活实际,诸如校园和家乡生活等等,且最少要添加八个以上的页面。再然后则是及时发现和鼓励制作较好的学生上台进行演示,做适当的介绍,并在全班予以表扬鼓励;亦或是要求学生随时在班级群中上传和共享个人优秀的幻灯片作品,令其余同学观赏和评价,从而促进彼此间的合作互学。此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精心制作涉及到父母亲亦或是好朋友的专题幻灯片,在其中加入不同类型的背景音乐,再分别发送给他们,借此增强学生的真实情感体验,令他们真正爱上信息技术课程,愿意长期自主学习。
3.分析和处理生活类问题,教会学生学以致用
学校提倡小学生平常多写日记,在记录美好生活瞬间的同时,又可以锻炼他们的文笔,可一些小学生也喜欢将个人的小秘密记录在日记当中,又不想被父母偷看,到头来,开始敷衍了事,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基于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来写日记,诸如在qq空间中写私密日志等等,这些不仅可以避免家长偷看,又可以加强信息技术和语文等学科的整合,进一步赢得更加全面和优质化的教学成效。
4.了解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社会责任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已经步入了生活的各个角落,现代社会的小学生也很容易受到网络信息的影响。在对学生的所接受信息内容选择过程中,要引起巨大的重视,网络信息内容不仅仅包含了健康,积极向上的信息,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利于小学生接触的信息。因此,教师在对学生教学信息技术,丰富学生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过程中,也要重视信息技术给学生带来的多种影响。虽然存在不良信息的影响,但是家长和教师也不应该片面的拒绝小学生接触所有的信息网络,这样也会导致小学生与时代的脱节,无法享受信息技术手段所带来的有利作用。因此,在小学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社会热点问题,引起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培养学生利用信息网络来获取社会信息的能力。也可以帮助学生避免社会不良信息的影响,培养学生在了解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建设自身社会责任感,了解更多的社会热点问题,从小树立大局观,以天下兴盛为己任。
例如,不久前出现的导盲犬事件,教师应该积极带领学生了解在导盲犬工作过程中所面临困难以及教育学生应该学会关心社会残障人士,以正确的态度和方式来面对他们,帮助他们。通过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相关内容的检索和了解,在阅读完相关新闻信息之后,让学生来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并分享从中所学习到的精神内涵。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word文档的形式来将自己的读后感记录下来,并分享到学生和家长,教师建立的微信或QQ交流群中,以帮助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彼此之间的互相交流。同时,也进一步利用了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新型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贯彻到教学的各个角落,最大程度化的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鼓励学生在分享社会热点事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中呼唤学生及时关注社会热点话题。学会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学习分类和总结,锻炼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精神品质。在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中筛选有利价值的信息,精确且有效地应用于解决生活问题上。
综上所述,选择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贯穿生活化教学模式,不单单可以完善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同时更可以教会他们学以致用,值得日后予以大力推广实施。久而久之,令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变得更加富有意义,全面迎合新课改的种种要求。
参考文献
[1]李龙英.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与生活接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35(31):104-115
[2]张立全.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18(16):71-77
[3]张瑞宁.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7.36(32):1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