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期望教育理论与中学教学管理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期(下)   作者:解尼西·吐尔干
[导读] 期望教育是指教师在对学生的感受基础上产生对学生预估出来的结
        解尼西·吐尔干
        新疆克州教育局教育研究中心    845350
        摘要:期望教育是指教师在对学生的感受基础上产生对学生预估出来的结果,的知觉感受基础上产生的对学生行为结果。近年来,一些心理学与教育学学者对教师期望理论进行了实践证明,因此,针对教师教学中的期望教育理论,本文重点介绍了教师期望对学生身心健康和学习中的全方位期望理论,进而影响学生全面综合性发展。
        关键词:期望 教育理论 中学 教学管理

一、引言
        期望教育理论是一项注重生命个体的理论表现,期望教学理论是关系到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理论,涉及面也比较广泛和多元化。国内外学者对期望理论的看待和研究涉及了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各项领域,并且已经确定了一些成效。 本文主要以期望理论研究为依据 ,探讨期望教育理论在中学教学管理中的运用。
二、期望教育理论概述
        期望教育理论认为,通过学生的自身个体化差异,无论是从性别、性格、成绩、生活环境等因素,形成教师不同的期望值。产生的这种不同的期望会促使教师针对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通常教师会对成绩优异的学生抱有较高期望,对成绩一般的学生要求较低。学生在感受到教师的定向期望值后,会根据教师的期望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而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和因个体差异而不同的教学方法,是影响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1]。通过期望理论,总结出以下几点:首先,教师的期望虽然没有绝对的决定性,但也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其次,在实践中,优等生和较差的学生更容易进去教师关注范围内形成期望值。最后,教师对学生的信息收集形成期望值难免过于片面,不能全方位看待学生的特点。
三、运用期望教育理论提升学生
        在中学教学中,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教师的教学管理水平和质量、素质决定着对学生产生期望后的成效[2]。
(一)教师应言传身教
        教师是利用期望理论,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生利用教师的期望适当调整自我学习方式。教师要从学生心理和教学双重角度出发,全面发展学生。教师在管理阶段不能片面了解学生要加强自身道德理论素质,言传身教辅导学生,为学生设定期望值。
        例如,学校可以适当组织教师思想道德和职业素养的课程,在针对课程内容进行全面考核,以此加大教师队伍整体核心素养,用教师自身核心素养去影响学生。


(二)教师期望对学生自我价值感的影响
        研究表明教师期望在对中学生实施过程中,对学生整体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有些方向的影响,通过教师期望的提高,学生也会对自我价值感有所提高。
        例如,学校有组织和有目的性的组织学生系统学习社会规范和社会价值观取向,通过自我知识的提高,从而建立更好的师生关系,在班级和学校活动中积极与同学和教师互动,从而实现教师的期望,肯定自身价值观。
(三)教师期望对学生知觉关系的影响
        学生对教师行为的知觉是教师期望值和与学生关系中的一个变化量,教师对自己行为是直接影响到学生自身价值走向。教师如果片面通过成绩期望学生,会影响整体表现和发展,教师差别行为主要是根据学习成绩、学习压力和心理情感方向。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受到教师每天不同期望所影响的,在课教师对待学生的差别期望,会延伸到学生的想法中,从而影响今后学习状态[3]。
        例如,对相对学习好的学生期望值就会较高,学生觉得自己得到了认可,就会更加充满信心的积极学习。而相对学习较差的,教师期望值过低,学生会感到不被认可。因此,教师要合理科学安排对学生的期望理论,达到共同进步的状态。
(四)教师期望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研究表明教师对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期望,一般都是具有积极性的期望对提高学生学习动机有着比较显著影响。教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鼓励和认可,对学生的肯定,是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动力。学生喜欢一门课程,对教师的认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更加有利于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信心。只有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学习才会朝着教师的期望前行。
(五)教师期望对学业成绩的影响
        研究表明: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应试心态也有着明显的影响。教师期望值高的优秀学生,会在一种压力环境下学习,教师更会为学习好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供其参考。相反,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师期望值过低,学生会感到不被重视,产生消极厌学的心理,这必定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期望对学生成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是间接的影响,而不是直接影响,但有具有较强的影响度。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也不能否认其他因素的关系,如学生的先天基质、家庭环境影响、父母教育等等,也会间接影响学生的成绩。因此,教师期望对学业成绩的这种影响是在一定条件和一定程度上发生作用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期望教育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根据学生不同情况,适当提高对学生的期望值并进行改进,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和发挥潜能的条件。为今后的教学管理和学生更好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参考文献:
[1]宋秀利.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教学管理策略[J].求学,2020(44):69-70.
[2]宋瑞玲,刘传才.论新课改理念下中学班主任教学管理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0):150.
[3]胡垠辉.人文关怀理念下的初中教学管理策略[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06):125-1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