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高中生议论文写作困境之教学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期(下)   作者:霍颖
[导读] 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本文首先对同学们在议论文写作时所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行概述
        霍颖
        新疆阿克苏地区第二中学 新疆 阿克苏 843000   

        摘要: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本文首先对同学们在议论文写作时所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行概述,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对于优化高中生议论文写作的教学策略,希望可以为从事高中语文教育的老师带来有效的帮助。
        关键词:议论文;写作困境;教学对策

        针对高中阶段语文课程的学习内容进行分析,议论文是学生在这一阶段中必须要了解并掌握的文体类型,提升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也是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的重难点。因为学生若想要具备良好的议论文写作能力,必须要有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够对文章中所提出的论点进行严密的论证。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中学生在运用议论文进行写作的过程当中,仍然存在有诸多的问题,归纳整理这些问题类型,帮助学生突破议论文写作的瓶颈,是每一位高中语文老师所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一、问题分析
        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议论文是其中重要的学习内容,观察近几年来全国各地的高考题,针对议论文进行专项考察是重中之重。所以,我们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分析在议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继而不断调整优化议论文写作教学方案。结合我个人的教学实践活动,学生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问题大致可以归纳成以下几个部分。
        (一)对于论证素材的累积量少,举例缺乏创新性
        从目前我校高中生的整体知识积累情况来看,他们对于课外知识的积累非常有限,这一情况之于议论文写作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无法提供新颖的论据来对自己所提出的论点进行例证,即便拿出了例子,也是千篇一律,毫无创新。老师在批改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屈原跳江、卧薪尝胆、胯下之辱等例子已经被使用了无数次,并不是说这些素材不能再使用,而是学生针对这些案例的使用,已经变得毫无新意,如果在学生高考时,仍旧使用这些陈旧案例,且使用方法毫无创新,相信这些文章很难出彩,拿到高分。
        例如:在针对“教育的意义”这一话题进行议论文写作训练时,笔者所在班级中有同学写道“为新中国的崛起而学习,是新时代背景下青年的重要责任,同时也是时代赋予青年群体的重要使命,邓小平同志曾经多次谈论过教育的重要意义,他认为教育是国家复兴的关键,周恩来也说过,自己将会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对学生这一段描写进行评价,其最为直观的缺点就是使用素材陈旧,且没有创新性,因此,笔者在对该学生的批注中写道“可以加入习近平总书记将“更好的教育”纳入人民群众的期盼之一等案例,从立德树人、教育公平、教育改革等方面进行着手,并且从周恩来和邓小平的教育观念上延伸到当前的教育观念上,相信会增强行文的论证力量。”
        (二)论证过程太过简单,存在有大量论证漏洞
        通过分析高中生的心理发育特征,不难发现,他们普遍处于从感性思维转换到理性思维的过渡时期,因此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缺少严谨的逻辑思维,导致其议论文写作过程中,针对论点进行论证的过程过于简单,并且存在有大量的论证漏洞,导致最终结论缺少有效的说服力。
        例如:在我校高二年级的一次月考中,出了一道基于“奋斗”的话题作文,要求写一篇议论文。有一位学生进行了如下论证:“青年曹原所在的科研团队,在实验即将走向成功时,一只拦路虎突然出现在了这些人的面前,正当大家绞尽脑汁却迟迟无法突破,每个人都非常绝望,想要放弃之时,只有曹原一人仍在坚守,通过无数个日夜的坚守,终于找到了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实验最终顺利完成,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曹原还因此登上了美国的《自然与科学杂志》,曹原的故事告诉了我国,正是因为他永不言弃的精神,才能走向巨大的成功,因此我国也需要具有这种精神。

”这位同学在对曹原的故事进行讲解以后,最后提出论点显得非常的突兀,教师在批改这篇议论文的过程中,能够直观感受到这位同学的词穷,并且让人感觉到这位同学应该没有真正认识到曹原精神究竟是什么,这种议论文的论证模式在考场上,往往会直接影响阅卷老师的评分。
        这两点便是学生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客观存在,使得学生限于写作困境之中,直接影响了学生议论文写作水平的提升,教师必须要针对这些问题,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优化,让学生具备合格的议论文写作能力。
二、优化意见
        基于当下同学们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教师有必要通过对教学设计的优化,让学生弱点得到弥补,因此,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采取以下的方式。
        (一)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积累更多、更有时效性的优秀写作素材;
        实际上,议论文写作,不仅考察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思维能力,更是是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的考察,生动新颖的写作素材,往往可以给阅卷者眼前一亮的感觉,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闲暇时段,通过多种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全面积累各种政治、地理、历史、科学等知识。
        例如:笔者就利用午读课的时间,给学生播放过著名的爱国主义宣讲动画片《那年那兔那些事儿》,该动画通过拟人化表达,对中国近现代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如抗日战争、抗美援朝、中苏交恶、发明原子弹等进行了详实描写,并且对这些事件中的重要人物进行了刻画。在学生观看完一集动画后,教师就会对这一集故事所描写的事件以及核心人物对学生进行梳理,使同学们知识储备得以丰富。值得注意的是,单纯针对素材的积累是无法提升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的,积累素材仅仅是对议论文在写作之前的充分准备,学生必须要对素材进行加工,才能让素材在议论文中彰显出生命力,因此,教师还可以每周设定一个话题,并限定素材,让学生来对这一话题进行论证,由此来强化学生对素材的加工能力,例如教师设置以“爱国”为话题,让学生使用钱学森的故事作为素材进行写作。班级当中有同学进行了如下描写“科学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却有着他们心心念念的祖国,若没有一颗赤诚的中国心,钱老就不会毅然决然的放弃外国的优厚待遇,也不会坚守在戈壁滩上,数十年隐姓埋名,更不会创造中国的两弹一星奇迹,钱学森的身上闪耀着的,是一代伟大科学家的家国情怀。”对于这位学生的写作,教师批注道“将钱学森的事迹和爱国主义进行了紧密串联,写的很好。”综上所述,语文老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进行素材积累和素材使用练习,提升学生议论文的质量。
        (二)引导学生进行论点分析
        在学生进行议论文写作时,教师需要让学生认识到针对论点的论证需要进行逻辑严密的分析,在分析环节,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剖析,而不是针对某一议论文写作模板进行分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不同的论证分析方法,如因果分析、假设分析、归纳分析法等,接着可以提出一个论点,要求学生运用不同的论证分析方式对同一论点进行分析论证。我想,通过相应的训练,指导学生选择合理的论证分析方式进行论证,有意识的做一些片断练习,反反复复,不断总结反思,归纳整理,进而再运用到整篇议论文的写作中去,从而减少逻辑漏洞,让论证过程更加严密,是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的。

结束语:
        实际上,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水平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需要靠教师对学生的长期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指导,才能得到逐步的提升。因此,我们需要细致的了解并分析学生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弱项得到有效的强化,实现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艺霖.高中议论文写作技巧探析[J].文学教育(上),2018(04):114-115.
[2]梁昊.新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的有效教学和实践研究[J].中国培训,2016(06):268.
[3]何丽红.高一议论文主体论证段学习策略[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18(04):75-80.
[4]朱丽燕.试论逻辑思维引导下的议论文写作[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02):23-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