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随笔之语言激励教学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期(下)   作者:薛会花
[导读] 在实施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实践过程中,小学英语教师们一直在努力探索,
        薛会花
        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东风小学  617061
        在实施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实践过程中,小学英语教师们一直在努力探索,特别是我们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在有限的条件下更应该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为己任,以激发每个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目的,开展小学英语教学改革。
        如何激发和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成为我们小学英语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语言激励就是其中一种方式.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有效地运用激励艺术,借助语言这一最直接、最迅速、最通畅的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全面的观察和准确的判断,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课堂学习中的可以肯定的因素,进行充分的、有针对性的激励,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和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从而创设和谐热烈的教学气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进入起伏跌宕的学习情境,使教学进入和谐共振的艺术境界,使学生得到心灵的充分舒展、语言的充分训练,是颇为重要而十分有效的.所以,它对当前推进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作用,是保证和提高当代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改革质量的有效措施。
        教学是师生的互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生动学习和主动发展,主要是通过语言(包括口头语言、肢体语言)来激发和激励的,我们只要善于利用好语言这一工具,教学就会取得好的效果。激励的英文是incentive,意为引发,指的是持续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使人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状态中,对行为产生强大的推动力量。激励性语言是指激发激励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语言。英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运用适当的语言激励学生,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创造条件。我在教学中常常是以口头语言为主,肢体语言为辅,二者相辅相成来激励学生,效果相当不错。
        一  口头语言激励
        口头语言,在这里我们应该理解为:赞扬的话和激人奋进的话. 口头语言激励即是用赞扬的话和激人奋进的话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评价.清代教育家颜吴先生说:“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一句赞语远比任何苦口婆心的说教和任何暴风骤雨般的批评与责备都更有力量。花费很多的时间去苛求学生,抓住学生的缺点及过失不放,不如多花一点精力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并以此激励他们,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
          言为心声,教师只要真心实意地尊重学生,经常用关心、赞赏或激励的教学用语,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温情,就能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把经常用来表扬的英语如Good,! Great! Wonderful! 等介绍给学生,鼓励学生时,应考虑两个方面:一个是教师对学生说什么,另一个是学生听了会产生什么想法。教师随机使用各种生动的激励语言犹如催人奋进的号角,鼓舞人心,一下子给学生提了神,加强师生间的互动。

例如:在教授新单词这一环节,学习能力稍微差一点的学生只要能准确地发音,就对他说Good!”好的,并且要注意语言的声调,最好能发动全部的学生来说,这样给予学生肯定,学生会由于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而变得兴奋,这可以满足学生的荣誉动机,使其愉悦,积极性高,同时还能激发其他学生积极发言。然后继续往后学习,并一步一步加深问题的难度,对做得更好一点的学生可以说“Well done!”做得好,“Bingo!”你成功了,“Nice work!”干得好,“Good job!”干得出色,等等,对做得最好的学生可以说“You're special.”你不一般,“Excellent!”优秀的,“Super!”极好的,“Wow!”哇!(叫绝声),“How nice!”多好啊!等等。真诚而坦率地赞美,不仅使学生精神振奋,上起课来更认真,变的友好、愿意合作,而且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亲近,课堂气氛融洽和谐。在此手段运用上,切忌使用空洞的、虚伪的言辞来客套、恭维,否则会适得其反。比如:一个学生学习单词“head”时读成“hand”,我们要及时纠正,但是我们可以发动学生们一起对他说“You can do it. You can do it.”你能做到。然后我们他说:“Let's try again. 再试试”,这样既不伤其自尊心,又不会打消其积极性。
        不管怎样在实际教学当中要时时刻刻抓住学生的成功处给予适时鼓励,巧妙地运用语言激励,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掌握好语言激励这门艺术。
        二  肢体语言激励
        口头语言激励与肢体语言激励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肢体语言激励即是通过身体各个部位的动作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评价.心理学研究表明,激励和需求、动机有密切关系。当人产生某种需要而未得到满足时,会产生一种不安的紧张的心理状态,这是激励的起点,在遇到能够满足需求的目标时,这些紧张的心理状态就转化为动机,使人一股内在的动力,朝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然后导致个人向某种目标前进的行为,达到目标,获得某种生理、心理上的满足,激励过程也就完成。但是人的需求具有无限性,一种需求满足了,又产生出新的需要和刺激,于是又引起新的行为和激励过程,如此周而复始,延续不断。学习动机需要刺激才能不断产生,采取何种方式才能不断激发它呢?单一的口头语言激励不能满足教学需求, 再加上出神入化的肢体语言,可以把一堂平淡无味的知识讲座变成了有声有色的故事会,让学生在快乐中了解了知识。例如:我们用Good表扬一个答对了问题的学生,全部学生可以俩手交替向他比出大拇指,同时有节奏地说“Good!Good!”然后有节奏地(两快一慢,声音两小一大)拍掌三次。如果我们用Good表扬答对了问题的学生自己,全部学生可以有节奏地拍掌三次,同时有节奏地说“One,two,three.”然后一手骄傲地向自己比出大拇指,同时说“Good!”在这里,我只是简单的介绍了一个,我们还可以将其他的激励性口头语言融入合适的肢体语言,当然肢体语言不只是用手脚,他包括身体的各个器官,如:眼神,姿态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小学的英语教师们在自己的教学生活中随机地创造有效的激励性肢体语言,把它与激励性口头语言激励有机地结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效的发挥激励性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学得快乐,学得有趣,乐此不疲。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正符合《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这必将对素质教育的深化产生深远影响。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