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寓教于趣——趣味教学理念与小学数学学科的融合研究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期(下)   作者:陈静
[导读] 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教育实践,从“组织多彩活动”“实施操作活动
        陈静
        福州市台江第六中心小学
        摘要: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教育实践,从“组织多彩活动”“实施操作活动”以及“运用信息技术”这三个方面入手,针对趣味教学理念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的运用这一主题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理念;多彩游戏;操作活动;信息技术
        小学阶段的学生们年龄小,若是教师仅仅只是一板一眼地向他们传授知识,学生们的理解效果不好不说,还很容易产生学习的抵触情绪,之于其数学学习活动无益。作为教师应当积极分析与了解小学生们的实际认知特点,遵循孩子们喜欢的、乐于接受的教育教学形式开展高效化的数学教育活动。这其中,趣味教学理念的运用便可发挥出应有的效果与价值,使得学生们高效率的学、高质量的掌握。以下,我仅结合自身的小学数学教育实践经验,针对趣味教学理念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有效融合发表个人认识与看法。
        一、组织多彩游戏,构建小学数学趣味课堂
        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是孩子们都愿意参与并主动融入的活动形式。作为小学数学,在实际数学教育活动中便可以有意识地融入一些趣味性质较强的游戏,以游戏为载体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促使学生们产生浓浓的数学探索热情。当学生们愿意学,能积极主动的学习时,所构建的趣味数学课堂自然便能获得充足的教学效益保障。
        例如,在教学“2和5的倍数”这一节数学知识时,学生们需要学习到有关2和5的倍数的数学知识,也要快速判断一个数字是否是2或者5的倍数。但若是只是让学生们进行数学题目的练习,学生们内心不免产生排斥情绪,针对这一情况,我便带领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了“快速判断倍数”的趣味游戏,即由我给出一个数字,学生们需要结合所学到的知识快速判断,判断其是2的倍数,还是5的倍数,又或者既不是2的倍数也不是5的倍数。在具有竞争性质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们都积极参与着,因为大家都想做出正确的判断,显然这一过程将推动学生们于无形之中复习与巩固“2和5的倍数”相关知识及其规律。组织多彩游戏,构建小学数学趣味课堂,对于小学生们更高效率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得到了充分证明。
        二、实施操作活动,构建小学数学趣味课堂
        小学阶段学生们年龄较小,性格活泼好动,也愿意进行积极的进行各种各样的动手操作活动。针对这一实际情况,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便可以有意识地在数学教育活动中科学而合理地组织动手性质较强的数学操作活动,鼓励学生们边动手动脑边轻松而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

从这一层意义上展开来讲,实施与组织操作活动,也是创设小学数学趣味课堂,引导学生们高效学习数学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
        对此,我感受颇为深刻。例如,在教学“时 分 秒”这节知识时,我便鼓励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用硬纸板、铅笔等尝试制作钟表模型。学生们先画出一个圆圆的圆形,作为钟表的框架,然后用铅笔工整地写出1-12个数字,画出了长、中、短三个长度与粗细度不同的针,分别代表着时针、分针与秒针,等等。就这样,一番动手操作下来,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好了一个个钟表模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不说,更重要的是学生们还切实加深了对“时 分 秒”这一节数学知识的理解。学生们兴致勃勃,趣味十足,实际学习效果也非常理想,这便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趣味操作活动的价值所在。
        三、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小学数学趣味课堂
        小学阶段的学生们直观思维得到了发展,在接触对外事物的过程中他们更倾向于依赖自身直观化的事物去认知与理解。可以说,这是小学生们学习的一个鲜明特征。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们的这一实际情况,尽可能地运用直观化的手段及其形式辅助开展数学知识的讲解与教学。信息技术手段操作方便,且同时兼具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众多形式,因此,往往能带给学生们更加直观化的感官冲击,促使着他们产生学习动力、迸发学习热情。因此,恰当而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也是构建小学数学趣味课堂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我自身的小学数学教育实践便可以充分证明这一实际情况。例如,在教学“鸡兔同笼”这一数学问题时,相当一部分学生们对于“假设法”,即假设笼子里全都是鸡或兔的时候该怎么寻找解决切入点感到难以理解,这时,我便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假设法”所假设的情况以信息技术手段的形式加以动画呈现,让学生们更直观地理解是如何假设的,假设是鸡的情况下,又是如何跟计算得出兔子相联系起来的。就这样,在直观化的视觉冲击下,学生们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说,也能灵活理解“假设法”在“鸡兔同笼”这一数学问题中的运用。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小学数学趣味课堂的突出价值得以充分彰显。
        寓教于乐、寓教于趣,是小学生们高效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追求所在。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想方设法创设趣味化的氛围,引导学生们在趣味化的环境之中更好地学、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这样小学生们才能在感受到数学学习价值的同时,收获满满的数学素养的增长。
        参考文献:
        [1]王珏.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的策略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4):59-59.
        [2]严娟.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方法之我见[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10):74-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