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教学法在高中散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发展思维为联结点的群文阅读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期(下)   作者:苏芝华
[导读]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人员,其综合能力的高低也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水平,
        苏芝华
        广西钦州市第三中学535000
        摘要: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人员,其综合能力的高低也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水平,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阅读引导,因为阅读不仅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更是提升学生个人修养、家国情怀的基础内容,需要予以高度重视。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群文阅读”教学法在高中散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群文阅读”教学法;高中;散文教学;应用研究
        一、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作为高中教学体系中基础性的学科,语文关系到学生们的长远发展和成长,教学实践中需要将阅读教学摆在重要的位置,这是学好语文的重要基础,通过阅读促进写作,通过阅读强化语言表达能力,成为了当前语文教学工作中至关重要的教学目的。现阶段,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受到了普遍关注。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的具体要求,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得以更新,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进一步细化,使得高中语文教学获取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二、群文阅读运用现状分析
        由于传统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在实际高中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思想上难以转变,通常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加之高中语文教学多以文言文知识教育为主,导致语文教学中依然存在应试教育的影子,久而久之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当代教育背景下,学生压力过大,繁重的学业导致学生没有时间开展课外阅读。教师更加侧重于以成绩来衡量学习的好坏,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群文阅读”教学法在高中散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一)发展思维的前提是尊重个体差异
        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往往存在着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尊重个体差异。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更应当尊重学生个体,提高他们的阅读自信心,促使学生更好地配合自己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这对提高其人文情怀和文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现如今,素质教育已成为教师的重点教学内容,教师更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指导。本身群文阅读就是一个新型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综合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应当灵活地运用起来。
        如在教郁达夫先生的《故都的秋》时,我教的两个理科班学生就有不一样的要求,其中10班学生更想要了解郁达夫其人,而11班更偏向于了解祖国各地风景之美感。于是,10班我主要选取了郁达夫先生的三篇现当代散文《故都的秋》《北平的四季》《我被秋天撞了一下腰》来进行群文教学,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感知郁达夫先生个人内心无法派遣的烦闷,进而从寻找烦闷的原因来更深入地认识郁达夫其人。

而11班,我则是找了几篇描写各地景物之美的现当代散文来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通过阅读、感知,力求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字背后的画面美,从而提高学生散文阅读的感知能力、审美能力!
        再如,在阅读《荆轲刺秦王》古代记叙散文时,我亦在群文阅读模式下引导学生围绕“荆轲”进行深入阅读,加强指导,使其在阅读文章,尤其是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时,能运用群文阅读思维去阅读,重组整合信息,进而从整体上掌握荆轲在政治、军事黑暗的社会背景下,那种不屈不挠、愿意为燕国勇于牺牲的侠义精神,大幅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发展思维需注重分析与思辨
        语文阅读学习不仅是简单的感知过程,还要采用列图表、画表格等理性的分析法,比如,本人讲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学生已学习过李白的作品,但对李白风格并不理解,本人便引入“李贺《梦天》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对比,通过求同存异的表格分析,引导学生探究诗仙、诗鬼“殊途”却“同归”同源,领会到浪漫主义风格、流派、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关系,而后布置作业,自主探究其他流派的风格。事实上,理性分析能推进阅读的思维层次,正所谓“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发展思维亦可聚焦“考点”
        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篇写景状物散文语言清新隽永、环境描写细致入微,文章所表达的感情令人难以琢磨。这篇散文“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环境描写”的独特作用,都是文章的典型特征,是教学的重难点,也是考点。因此,我将方瑜的《荷塘夕照》、季羡林的《清塘荷韵》、颜元叔的《荷塘风起》组成群文,以“写景状物散文中的物象”为议题,或“写景状物散文的语言特色”为议题,这些议题符合考点要求。学生通过对文本比较分析、反复思量、举一反三,使学生对写景状物散文理解更透彻。借景抒情是现当代散文常用的写作手法,也是常考点。学生通过分析多篇借景抒情散文中的意象,体会意象中所寄托的感情,最终归纳总结。这个学习过程使学生对借景抒情手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即使下次学生再见到这类问题,也不会束手无策。
        (四)精选群文,切勿贪多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都存在重形式轻内涵的教学意识,但“群文”绝不是文章的简单叠加,而是文本之间存在着严密的逻辑性;教师绝不能因为想要做到对文本的“面面俱到”,而导致“蜻蜓点水”。因此,文本的选择尤为重要。一方面,教师所选的散文不仅要文质兼美,还要服务于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难点;另一方面,群文阅读所选取的文本质量高,可圈可点之处是比较多的。因此,教师不能按照以“精读”为主的传统阅读教学模式;而是要抓住文本之间的逻辑性联系,聚焦一点,着重分析,深入浅出。部分教师因为文本数量增加,又想将每篇文章的知识都讲清,最终只能导致讲解的内容都浮于表面。
    结束语
        群文阅读以其独有的特性弥补了传统阅读教学方式的弊端,这种教学方式有其必要性,但在深入的具体教学中,还是有其一定的艰巨性。这种艰巨性最主要体现在:一是学生的阅读量,二是时间的紧缺。虽说深入实践有其艰巨的地方,但亦有可行性,这种可行性主要来源于网络的发达、社会的发展与要求。也只有不断地改进、思辨,才能真正地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敏.高中现代散文鉴赏课程的整合[J].教育观察,2019,8(37):96+104.
[2]陈智铭.浅谈群文阅读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中学),2019(10):50.
[3]姚广财.灵性与理性的通融——高中语文群文阅读分析[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9(10):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