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期(下)   作者:鲁菲菲
[导读] 总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环节。在实际教学中
        鲁菲菲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万寿小学
        摘要:总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环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多练多读,让学生有内容,有情趣地完成作文,让学生写的东西有真情实感,同时要多给学生信心,鼓励学生积极创作,从而不断地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写作兴趣 写作灵感   写作角度
        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作文在高考语文150分的总分中占分高达60分。高中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文文字,使他们具有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作文教学主要担负着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艰巨任务。由于作文具有综合性的特点,能集中反映出学生的思想认识、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等方面的情况,因而成为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加强作文教学,不仅有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而且能有效地促进读、说、听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全面完成语文学科的任务。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成为作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在这里,我谈一下几点体会和做法。
        一、写作灵感的捕获
        1、在教学反思中捕获写作灵感
        老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在教学中经常思考,“我要教什么?为什么我要教的是这些内容?我要怎么教?我为什么要这样教?我还可以怎么教?”“学生是怎么学的?他们为什么是这样学的?他们还可以怎样学?”经常这样思考,既可以改进教学,还可以有写作灵感的光顾。有个老师谈起《重谈旧话未必是老调重弹》的写作经验时,他说,有的学生三年级到六年级,同一作文题材重复使用,是限制使用呢,还是因势利导、合理利用?考虑到学生生活面比较狭窄,要他们每次作文都写新的题材也不很现实,但可以要求他们、指导他们在利用老题材写作时,要写出新的感受,有新的提高,因此有了上述的这篇稿子的诞生。
        2、在浏览报刊中捕获写作灵感
        老师要养成读书读报和思考的习惯,对别人的有关教学的文章,可以这么思考:为什么他写这一选题?为什么是从那个角度切入?假如不写这个选题,还可以写什么选题?假如不从那个角度切入,还可以从哪个角度切入。带着问题读书看报,经常会有灵感的闪现。即使读与教学无关的文章,只要经常有意无意跟教学联系起来,得到的启发有时会有石破天惊的感觉。比如,上世纪90年代末,笔者浏览《光明日报》,看到一篇有关写建筑的文章,文章说建筑是有生命的,当时我就想,建筑有生命,那课堂就更应该有生命的,后来的几天就一直想这个问题,从标题到层次小标题也 逐渐清晰起来,标题为《让课堂活出生命的意义》,层次标题依次是,“一个灵魂——师生价值观的实现”,“ 一条命脉──指导和训练“学会学习” , “ 一片绿洲──构造和谐的课堂生态”。要说明的是,当时自己竟还没有接触到叶澜教授的“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观点。


        3、在外出学习中捕获写作灵感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老师外出学习的机会也多了起来,比如,参加教学观摩活动,参加骨干教师培训等。只要留心,能得到不少启发,有时还会有醍醐灌顶似的顿悟。有个老师,题为《有些话教师不必讲得很详尽》被刊物采用,谈起写作经验,他说,写作灵感来自一次外出学习时的交流,一位老师说讲课并不是课文里的什么内容都要讲,我由此联想到并不是要讲的都要讲得详尽,当晚就把写作思路确定了下来。
        二、写作角度的切入
        对写作角度的寻找,著名作家、编辑家梁衡有个很贴切的比喻,叫做寻找多棱镜的那道棱,他说,对手中的题材,你要把它当作一把多棱镜,要小心地调整角度,细细地把玩。只有把这个多棱镜调整到某一个最佳角度的时候,镜中所折射的阳光才能发出最奇异的色彩。梁衡这里说的虽然是新闻稿的写作,教学论文的写作何尝不是如此呢?
        1.好的旧题材,巧妙翻新
        识字写字、口语交际、阅读、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师每天的功课,如何写出有新意的文章来?寻找写作角度显得很重要。比如,文本的解读,是一个很多人已经在阐释过并且还有很多人在阐释,你写的文章要有价值,就要与众不同。去年底,有个老师写了《教育文本解读的价值导向—— 也从“雪化了变成什么”说开去》,写作角度就很巧妙。“雪化了变成什么”的案例,课改以来老师耳熟能详,多数人还是局限赞赏那个“雪化了成了春天”的答案,而对案例的深层意义却未见引起多少人的思考。这位老师就是从这案例的深层意义切入,然后说开去,阐述文本解读的价值。文章的开头写道,““雪化了变成什么”, 课改以来广大教师对这一教育小故事耳熟能详,故事中的老师成了口诛笔伐的对象,他简直就是扼杀学生想象力的侩子手。但是,对故事背后的深层意义,对教育文本的价值导向的思考好象并不多。”,这样的立意,就新意叠出。
        2、重大题材,巧抓角度
        市级以上的教学观摩活动、教学研讨会是老师写作的重大题材。重大题材,有更多的人在关注,要写出好文章,就要选择好角度。比如,2006年全国小语会举办的第六届全国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多少人在关注,在学习,在思考,要写出有新意的文章,关键就在于寻找切入的角度。笔者在研读观摩会的全部课堂实录时,一直在思考课堂教学的技术层面的问题,最后决定从教材处理的角度去阐述观摩会对阅读教学的启示,最后成文的《教材处理——注重情感,着力语言,适度拓展》,被一家刊物列为采用。
        3、一般性题材,沙里淘金
        由于身在学校,立足的是教室,面对的是几十个学生,因此经常面对的是一般性题材。怎么通过对一般性题材的提炼,写出有思想深度的文章的?一是要发现同个题材的写作的空白点,比如,如何指导课外阅读?是个很一般的题材,但从电视文化的角度来讲课外阅读的指导,就淘出了新意。福建教育刊发《让电视与课外阅读结伴而行》,切入角度之妙,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二是要淘出深度。比如,“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的高频用词,经过这么多年来的研究,早成为一般性题材,方方面面都有人涉及,再淘,就要淘出深度,从思想的深度切入,文章才有意义。
        总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环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多练多读,让学生有内容,有情趣地完成作文,让学生写的东西有真情实感,同时要多给学生信心,鼓励学生积极创作,从而不断地提高写作能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