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彩明
广东省开平市三埠街道办事处港口小学 529300
摘要:中国有着500多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传统历史文化。古诗词的渗透,不仅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文化教育,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在其中创造更好的生活,阅读诗歌对于小学生文化教育和认知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本文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诗词朗诵能力策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生;诗词;朗诵能力;现状与提升
一、小学生诗词朗诵能力现状分析
结合大量的文献资料和本人的教学经验,小学诗歌阅读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诗歌阅读能力的培养,只注重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听写的准确性,要求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写出古诗词。但学生对背诵诗歌的认识不甚准确,学生的表演能力也不令人满意,甚至学生不能突破命题,不理解课文内容的现象,学生背诵时没有感觉,强调轻则不清,泛读能力差,这不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因此我们必须研究这一问题,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因此,我们必须提高学生的诗歌朗诵能力。
二、提高小学生诗词朗诵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用新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现代新媒体的不断完善,新媒体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室。这是一个机会,也是对于教学的一种挑战。教师利用新媒体可以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应继续学习和控制新媒体的使用,改变教学现状。语文诗歌一方面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改变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心理状态,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新媒体,使古诗词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建一个同步场景,让学生沉浸在场景中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场景的设计,因为学生对图像、视频和音频更敏感,更感兴趣。例如,在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感官体验和对教科书的理解,学生可以收集一些材料,在课堂上,观看西湖上的照片,在社交媒体上与发布一些照片、视频分享,并在网上分享。或者在预览期间访问视频,或者通过开发的网络在课堂上使用旅行体验AR。其中有许多的景象,诗人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两种不同的景致,让他都很欣赏。他说:天晴之时,西湖碧水荡漾,波光粼粼,风景正好;下雨时,西湖周围的青山,迷蒙苍茫,若有若无,又显出另一番奇妙景致。“潋滟”,波光闪动。“空蒙”,烟雨迷茫。这两个词都是叠韵词,增强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有名的美女。无论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西施都一样美丽动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话,那么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样美不胜收。课程设计应包括相似的内容,使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学与教材相结合,拓展一些课外内容,如当地的风俗习惯和节日,让学生有时间自由阅读,谈论他们美丽的地方和旅行,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他们更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能力。
(三)背诵课的结构与牵引能力
语文课堂学习时间作为语文学习的主体之一,是语文教师可以合理安排的一段教学时间,例如在语文教学任务中教师可以:更多的班级组织一个班,让学生诗词朗诵改善。学生们在这节课上主要读诗歌,老师可以把班上的学生分成几个班团体。学生在语文教材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小组成员进行背诵听着。它不仅避免了学生可以自己背诵的缺点,它不仅能使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学习其他学生的背诵技巧,也能帮助他们学得更多。小组背诵,老师可以挑选最好的学生,并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背诵能力。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自己的背诵能力的信心,而且可以激发其他学生提高背诵能力的兴趣,教师合作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发展诗歌阅读价值,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
诗词教学有其独特的一面,一般都是以阅读为基础的。中国传统教育,特别是古诗词教育,都是以阅读和背诵为基础的。这种方法在现代教育中得到了改进,阅读和背诵仍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因为阅读或背诵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对文言文的学习和对优秀语言文化的接受传统的。通过古诗词的语言,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汉字的美的内涵,提高汉字的语言节奏。学生。语文本质它还需要古诗词固有的音乐,小学生的阅读和背诵从一开始就有语言意识,小学生的视觉节奏对小学生古诗词阅读欣赏能力的培养有着深远的影响。如学习《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教师可以提前告诉学生整首诗的概要:这首诗描述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美丽景色。微波不兴,平静秀美,湖面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令人愉快。诗人以清新的语调飞快地想象着,生动地描绘了洞庭湖水宁静的朦胧美,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洞庭湖山水图,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体现了诗人的气势和非凡的情感。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和”“磨”“螺”三个字在平水韵中的押韵,说明这首诗有一定的内在韵律和音乐性。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背诵掌握这一特点,在教学中让学生用普通话朗诵。当学生大声朗读时,诗词的魅力就会呈现在面前。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学生很快就能背诵整首诗,在教师的指导下,一句话一句话地理解这首诗的意义。第一句:秋夜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清清楚楚;第二句:湖面上没有风,茫茫的湖面就像一面未拭过的铜镜;第三、四句:在明亮的银光下,洞庭山越翠绿,洞庭水越清澈,山川就越清秀,就像雕刻的银盘,里面放着一只绿色的小青螺,很可爱。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古诗语言的美感和魅力,并在增强语感的前提下,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这样有利于学生鉴赏能力的提升。二尧注重诗画结合袁培养鉴赏能力加强背诵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实现“不能写诗也会吟唱”的目标。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古诗词和画相结合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小学中年级段的学生不仅有一定的读写能力,而且对事物也开始有自己的审美倾向,这就要求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结束语
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传统文化的文学精华。小学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探索这一宝藏,让学生欣赏诗歌,理解语言的魅力,丰富语言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所以,学生在学校学习诗词朗诵是很重要的。因此,在现阶段,通过古诗词朗诵教学法,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在枯燥的小学语文世界中找到精神世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学生学习其它学科提供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宝铝.刍议引导小学生参与古诗词重构的可能性与注意点[J].语文教学通讯,2018(30):27-29.
[2]孙敏.语文古诗词教学对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06):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