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阳光的心迎接每天的太阳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期(下)   作者:李昕
[导读] 疫情期间关注师生心理健康问题,实施相应的援助策略。
        李昕
        铁力市第十小学校  
        摘要:疫情期间关注师生心理健康问题,实施相应的援助策略。针对师生存在的心理焦虑问题,提出具体方法和建议,使其拥有阳光的心态,更好的投入到工作、学习和生活中。
        关键词:疫情期间  师生焦虑  心理援助  策略  阳光的心
        焦虑,单从它的释义上来说,是焦虑忧虑。身心病的一种表现。在困惑和不安时神情烦躁,言行激动。与“抑郁”相对。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焦虑是一种对遇到的刺激而无法应对的痛苦反应,任何对身心构成威胁的情况。疫情期间的学习压力、工作压力、内心恐慌等,都可以引起师生的焦虑。然而,焦虑如同一把双刃剑,适当的焦虑能把压力变为动力,点燃人的斗志和热情,使其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去工作;但过度的焦虑就会引起心理失衡,让人脾气烦躁、易怒、悲观,甚至自暴自弃等。长期处在这样的情绪中,严重时会引发一些疾病,其潜在威胁可想而知。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基础阶段,发展状况的好坏将会影响其一生。教师正处在身心疲累的适应阶段,情绪的好坏会影响其教学效果。疫情期间师生心理焦虑问题尤为突出,已经成为影响他们身心健康的主要障碍。
        一、造成师生焦虑问题的因素分析。
        影响师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既有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外在因素,也有心理承受能力、自身素养等内在因素。然而,无论是哪种因素引起的心理焦虑问题,都是必须要注意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下面对引起师生心理焦虑的因素进行简要阐述。
        1、教学对师生心理的影响。当前考核师生是否优秀的主要标准就是成绩的高低,这就成为引起师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疫情期间教师无法保证屏幕对面孩子的听课状态,无法保证因网络卡顿带来的讲述听不清晰的问题,更无法保证个别孩子的听课时长。每次课前辛辛苦苦精讲细备的课,往往由于各种的不确定因素而被影响了教学效果,面对学生及家长偶尔的不配合,教师有苦难言鞭长莫及。疫情期间学生面对全新的网上学习方式,需要有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约束能力、自我调控能力等,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在没有教师面对面授课的情况下,注意力的集中时间、听课的状态、课中做题速度、课后作业、课前完成预习等都会成为影响抽测成绩的因素,上述这些情况,不仅造成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引起了教师的心理疲惫,殊不知,教师的心理压力会间接过渡到学生身上。学生的心理压力会直接以厌学,应付了事的形式体现出来。
        2、环境对师生心理的影响。疫情期间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在家进行的。家庭环境有别于学校环境,家的温馨舒适,会让人不知不觉的放松、懈怠、分心,这对学习是很不利的。无论是教还是学,都会遇到环境及家人的无意干扰,思路被打断、节奏被影响、表述被终止……这样不可控情况的发生会使教和学处于尴尬之地,会成为引起师生心理问题的潜在诱因。
        社会环境对师生的心理也会带来影响。网络时代每天发布的疫情变化,公布的病例数量,已成为大家十分关注的话题。

长期处在紧张状态下的人,不可避免会产生矛盾而焦虑的心理。
        二、应对师生焦虑心理援助策略。
        1、改善教与学的环境。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既然都离不开家庭这个教与学的环境,就要接受并面对当前现实。在家中划分出一个相对独立,属于自己的空间,与家人规定好在上课的时间点内,不要打扰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这个时间点内学生要同在班级上课一样,坐在桌前认真听、仔细想、积极答,不去做与教学无关的任何事。
        2、心理健康课融入其中。心理健康不同于身体健康,是一种无形的健康形式。将心理健康知识融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中,是十分必要的。教学是教书和育人的主要场所,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适时地渗透心理健康知识,可以起到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
        3、适当活动缓解压力。疫情期间大家居家时间较长,活动空间有限,紧张、焦虑的心理需要得到释放。选择一些亲子活动,不但能缓解压力,还能增进感情。比如:一起学歌唱歌、一起做家务、一起做运动、一起画画、一起读书等。教师在上课时,也可以通过抢答、比准(做题的准确率)、比好(书写规范、美观)等小游戏,拉近与学生情感距离的同时,也检查了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及时点评,在班级群中发小花……以示鼓励和表扬。这样,学生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也达到了,可谓一举两得。
        4、实行差异化教学。个体的存在是有差异的,我们要通过努力缩小这种差异。首先,要加强和学生的沟通,消除师生间的敌对和冷漠心理。要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能知道教师和家长对他的批评和指正都是善意的,这些都源于对他们的爱和期待。培养自控力,努力改善自我,遇事学会冷静和自我克制,多和学生沟通,建立信任感后,理解就会多一些。其次,要培养坚强的意志,及时消除焦虑和厌学心理。树立健康,阳光的人生观;提高认知水平和抗压能力;掌握自我释放的方法,及时摆脱焦虑的消极情绪,保持一颗阳光心。
        5、授之以渔。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与其一遍遍教,不如让他得其法。让学生知道课前、课中、课后该怎样做,掌握学习的步骤和要领。在他们运用自如后,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快乐。把让他学、叫他学,变成他要学、他会学,慢慢地厌学、焦虑的心理也就消失了。
        疫情期间师生心理健康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为师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对于出现焦虑心理的情况,要及时疏导,使广大师生每天都能用阳光的心,迎接崭新的太阳。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