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平台——引领乡村青年教师成长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期(下)   作者:张黎 余阳
[导读] 青年教师在乡村学校所占比例举足轻重,青年教师不仅是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黎  余阳
        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新开镇第二小学  435500
        青年教师在乡村学校所占比例举足轻重,青年教师不仅是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乡村学校发展的后备力量。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青年教师队伍既是现代化教育的需要,也是乡村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路走来,我认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为思想过硬、业务精良的教育教学和教学管理能手的全能型、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化教师是促进乡村教育发展的关键。
        一、打造师徒结对、薪火相传的“青蓝工程”
        只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才能打造一流的学校。青年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基础,但教学经验相对不足。应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与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进一步给青年教师铺路子,压担子,激励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制定学校“青蓝工程”实施方案。
        具体的做法是新录用的1-2年青年教师与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师徒”结对。提倡一位“名师”带几个徒弟,也可以一个徒弟拜几个师傅。在“师带徒”的过程中,骨干教师、中老年教师积极承担指导教师的职责:1.学期初指导徒弟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每周指导徒弟备课1次;2.发挥骨干教师优势,针对青年教师存在的问题每月精心备课并提供示范课一次,青年教师实地感受教学过程,挖掘授课“亮点”,学习成功经验,刚开始可完全“拷贝”师傅的做法,一段时间之后再融入自己个性的创新;3.有计划地对结对徒弟进行进行跟踪听课、评课指导,每学期不少于四次,课后及时评析,共同研究改进教法的措施,并记录指导情况;4.每学期指导徒弟上一节公开课。结合研讨、评议情况,分析授课得失,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提高他们的教材分析与教学能力,并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5.积极支持徒弟参加各项公开课比赛和交流活动,并作好必要的指导;6.每学期结束,写出指导小结,包括听课情况、指导效果、存在的问题等,并交学校教务处。在期末考核时学校成立评价检查小组,实行师徒捆绑评价,给出优秀、良好、合格的评价。
        在骨干教师的带动下,一批“师德好、教学能力强、有现代教育理念和观念、有改革和创新意识”的优秀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一支素质精良、业务过硬、作风扎实、纪律严明的高质量教师队伍便指日可待。
        二、坚持立意新颖、切合实际的集体教研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凝聚集体智慧开展集体教研活动,是可行的创新之举。通过共享交流的平台更好地落实新课改要求,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给教师们节省时间,减轻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


        每周教务处精心组织与管理,实行签到点名制,确保“三到位”——管理到位、服务到位、扶持到位,保证研讨有实效。各年级组长提前公布集体备课内容,每一位教师要根据公布的内容,钻研教材,做到心中有教案。集体教研时,以年级组为单位,由主讲老师陈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并阐述理由,同组的其他几位教师围绕主讲老师设计思路,以新课标理念为依据,对主讲老师陈述内容进行分析研究,结合自己所准备的钻研材料,提高补充、修改意见,统一思路后再补充完善原先的设计方案。教案完成后,经备课组长审阅再复印,小组成员人手一份。
        备课完成后,教师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学生的年龄特点,个人的教学风格,对教案的教学内容、教法学法、教学环节进行修改、调整、以达到张扬教师教学个性、体现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的理想目标。
        集体教研活动的开展,拉近了教师间的距离,使教师拥有更多的参与学习的机会,更多展示自我的平台,改变了教师独学无友的状况,达到了强弱互补、资源共享、互助共同成长的目的。
        三、开展丰富多彩、精彩纷呈的“比武”活动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为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活跃教学教研气氛,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激发青年教师在课改大潮中不断进取、超越自我。同时也为了检验青年教师“拜师结对”的活动效果,可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课堂比武为平台,定期举行“青年教师教学比武”活动,探求“优质高效”的新型课堂。
        四、组织品味书香、精彩纷呈的读书活动
        学校定期组织开展青年教师教师读书活动,以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为重点,以营造浓郁书香校园文化氛围为目的。引导广大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不断更新教育理念逐步推进学习型校园建设。
        学校成立读书活动领导小组,为每次的读书活动提供组织保障,把教师读书计划纳入校本研训计划,把读书活动与校本教研、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建立有关读书计划的管理、评价和激励等规章制度,把读书情况纳入常规管理,及时检查总结、量化考核、反馈指导,确保读书活动取得实效。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社会发展为教育社会学提出了一系列新课题,也给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发展提供了许多新机遇和新要求。因此,教育要相应地创新,来应对现代化带来的挑战。
        在推进教育创新发展进程中,青年教师必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既能有效应对时代变化、又兼具超越性的教育理念。让学校成为乡村青年教师成长的沃土,让乡村教育散发出浓郁的现代化教育气息。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