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期(下)   作者:岳佳思
[导读] 随着教育革新的发展,教育对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日渐重视
        岳佳思
        新民市新农村学校   100304
        摘要:随着教育革新的发展,教育对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日渐重视。幼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会使我们终身受益,帮助小学生提高和加强自我认识和提升的能力。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领头人,作为小学班主任,更应该在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道路上,为他们添砖加瓦。
        关键词:小学生班主任;良好行为习惯;自我意识;小学生
        引言:将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学生“提高核心素养,立足立德树人”相结合,极力发挥教书育人与行为培养相互结合。老师、家长会从小培育我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这种好的习惯会伴随我们成人成才,对我们今后发展道路至关重要。作为新时代小学班主任的教师,更要以学生为中心,在不断践行中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可靠的根基,争做他们人生航行海上的桨,为他们扬帆起航。
        一、关注学生自我成长及家庭教育
        学习的主导已经不仅局限于教师为主导的形式,每个学生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教师应该注重“以学生为本”,针对学生特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道德意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离不开老师的培育更离不开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庭,家庭教育对于学生而言尤为重要。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和新时代的引路人,在教学中不能知识一味地教育孩子在校学习,更应该家校结合教育,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注重与家长保持友好且良好的联系,促使家长在家能够随时了解自家孩子的学习状况,也方便教师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家庭教育情况。只有家校相互配合,才能有效保证工作的有力开展。家庭是孩子与生俱来的生长环境,家长更是孩子的教育首任,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加影响深远。家庭教育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是影响孩子将来成功与成才的重要因素。故此而言,小学班主任更是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发现孩子的成长足迹,在一定程度上给孩子父母指引正确的教育方向,那么家校教育一定会更加有益深入,这对孩子进一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
        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除了家校教育以外,还更要注重学生本身的自我教育与自我反思。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除了一些外在因素,也要定期督促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反思,学生的自我反思与自我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他们的品德意识,提高和提升他们的自我判断能力,还能让学生学会自我总结,寻找错误原因,改正错误。这里可以提出以下小建议:班主任可以定期让学生背诵或记忆小学生行为准则;定期召开班会,让学生自己在班会上学会自我反思与总结教育,深入思考和反省自己的错误和自己对待已经发生的错误和自己将如何在今后的道路上改正错误,完善自我,提升自我;也可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沟通,指出对方身上存在的优点和缺点……这些种种方法既可以帮助学生在自我认识中实现自我反思和教育后理想化的提升,也可以在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增进他们彼此的感情,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形成和具有良好的明辨是非的能力,在他们共同的取长补短中不断成长,不断优化,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3]。


        二、利用校园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
        学生成长的地方不仅仅只有家庭,还有学校。“无矩不成圆”,规矩是立足之本,更是学校教育所强调的重点。学校在制定规则的基础上,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培养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在小学时期对其的行为进行规范就显得更加重要。小学时是学生进行探索,对一切未知积极求证的时期,所以这时,学校就要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制定规章制度来进行约束。班主任是校园规章制度的“传播大使”,肩负着为学生认真传达的重任。“学生不能打架斗殴、要懂礼貌讲文明、爱护公共财物和保护环境……”这些都是班主任应该对学生传达的正确指导方向。小学时期,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意识还并不完全,班主任应该不仅以来口头传授,更应该针对实际案例来引导学生。在日常教育中,学生的错误班主任要积极指出并告知其他同学不要再犯类似或于此相同的错误。班主任可以组织部分优秀,有一定能力的学生成立监督小组,或者给予做得好的学生活小组一定的表扬和鼓励,班级的教育环境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健康和孩子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学生之间相处的时间最长,老师更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相互之间的影响,及时阻止不良行为习惯的传播和感染,并通过合理的方式配合恰当的育人方法进行纠正和指引[4]。
        三、为学生树立榜样,注重培养道德素质教育
        立足于小学班主任自身,更应该积极为学生引导正确的方向,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融入到教学中,即是渗透核心素养教育,更好地发挥“领头人”的作用。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班主任,应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学生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上做支撑。班主任可以在班级中展开标兵评选评优,由学生自身去观察和发现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进行无名制投票选举,最评选出大家公认的行为习惯良好的标兵。以此可以让同学们有了学习的对象和方向,激发学生学习和养成良好习惯的上进心,增强相互良性竞争,让学生在相互竞争中学习进取,不断完善。此外,班主任更要严于律己,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习惯,这样学生就能在无形之中发生改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授地知识内容,来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在教授知识过程中,可以树立学生的价值观,根据学生自身性格培养适合不同学生的教育方式。传统文化,古今文史的博大精深对学生树立正确三观也在悄悄渗透。
        四、结束语
        教书与育人不可分割,作为小学班主任应该注重素质教育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增强学生辨是非的能力,在实践中践行“立德树人”,将提高学生自我道德修养与自身发展相结合,在家校教育中与家长相互配合,只有如此学生才能够更好的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杨凤. 浅谈班主任怎样帮助小学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J]. 新一代:理论版, 2020, 000(005):P.57-57.
[2]刘祥. 刍议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的应用[J]. 读天下(综合), 2020, 000(004):P.1-1.
[3]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刍议[J].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19, 000(012):111-112.
[4]甘红芬. 刍议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语言艺术[J]. 东西南北:教育, 2019(19):0020-0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