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焕红
贵州省贵定县第一小学
【摘要】 家校合作是家庭与学校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相互配合、互相支持的双向活动,其中,班主任是实施学校管理工作的基本负责人,也是沟通学校与家长的桥梁。本文以贵定县第一小学“笋芽中队”为例,结合近六年家校合作的实践,总结了利用家长会这个平台,统筹指导家庭教育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 家校合作 实践
学校投入与家庭投入哪个更重要?父母参与度、对教育投入越高的家庭,教育的效果越好。由此可见,在小学阶段,来自家庭的相关投入更重要。教育者与家长共同承担儿童成长的责任,可以从整体上优化小学生的成长环境,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班主任作为实施学校管理工作的基本负责人,如何促进家校合作,让家庭教育更好地发挥作用?
一、充分准备,家校统一教育观念:刚接手一年级新班级的时候,在开学之前,需要先对本班的学生资料进行浏览,对学生家庭情况有初步的了解。以本届“笋芽中队”为例,从户口本复印件,开学报名表等方面的信息来看,本班乡镇学生所占比例高达65%以上。但同时考虑到,乡镇学生能送到县城上学,说明家长在教育方面很重视。但重视教育与具备良好的教育方法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在家长会召开之前,班主任就需要准备现有的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数据和理论,同时整理前几届学生的带班情况和家长配合情况等,为第一次家长会做好充分的准备。每学期一头一尾的两次家长会,一年下来就是四次家长会,对于班主任来说就是四次家长培训。每一次家长会上,不仅要探讨家校共通问题,而且要解决家长教育方面疑惑,这些都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在家长会中,一定要强调: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才是孩子教育的起跑线,父母参与子女学习和生活对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更大。从时间上来说,小学生在家的时间远远超过在校的时间。从这个角度,教育好家长就等于完成了教育使命的一大半。而一个运行顺畅的班级,它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成功的引导家庭教育,扭转了家庭教育的错知、错法、错位,使家长与班主任一道携手科学育儿,保障孩子健康成长。强化家长的教育意识,让家长知道,只有家长好好学习:不断学习教育知识与方法,孩子才能天天向上。在与家长统一教育观念之后,后续的家长会就要给予合适的方法指导。
二、重视习惯,抓住家庭教育重点:我们都知道,小学阶段,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重中之重,而家庭教育对小学期间孩子的影响比例高达70%,学校仅占20%,社会占10%。可见,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配合和监督指导。在实际工作中,班主任会把每学期,各学科需要家长做到那些,如何做,在开学的家长会上做具体要求,并在教学过程中,对家庭教育跟不上的家长,单独沟通,并给予家长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同时积累家长遇到的问题,为下一次家长会培训做好跟进的准备。在指导家长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引导家长以身作则,提高自身修养,做到有效的自我约束,让家长重视自身行为对学生日常生活和心理发展的重要影响。只有家长配合和监督,孩子的习惯养成教育才会事半功倍。
小学三年级前是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小学三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绝大多数(80%左右)孩子的习惯是不加分的,因此,小学三年级前,好的学习习惯要基本培养完成,否则后面的学习就费劲了。所以,低年级段,一次又一次的家长会,班主任都会针对班级学生习惯养成方面的情况进行反馈和指导,抓实习惯养成教育。
三、合理引导,搭建学生全面发展的平台:三年级后,学生的个体差异就有所显现:不同的学生,在参与学校少年宫活动时,表现出不同的兴趣和爱好。老师在学校和学生的相处中,了解到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需要主动和家长沟通,对孩子的兴趣爱好进行拓展。毕竟,学校少年宫活动的时间有限,对于把学生的兴趣爱好变成特长,是有一定的距离的。而对于我们这样农村家庭占比较多的班级,家长在这方面的教育意识比较薄弱。这就需要老师对班级家长和个别家长进行引导,让家长知道家庭教育投入对于子女学业成绩的重要性,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对于学生个体自信心建立的重要性。同时,还要不断地鼓励家长和学生,学习一技之长,并有坚持下去的毅力。孩子学得一技之长,对他自信心的建立与坚持等非智力因素的养成也很重要。本班有很多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家长在和班主任充分沟通之后,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坚持让孩子学习一技之长。在五年级的少代会竞选中,他们的才艺表演百花齐放,获得师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自信心也得到了增强,更坚定坚持下去的决心。心理上的转变,对他们学习上帮助也非常明显。
四、共同探讨,寻找有效的沟通方法: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开始步入青春期,自我意识觉醒。在心理上,他们认为自己可以独立,但在生活上,往往又脱离不了对家长的依赖。成长带来的心理变化让家长和孩子无所适从,亲子关系逐渐紧张,矛盾日益突出。有的孩子有逆反心理,喜欢和父母对着干,有的嫌父母罗嗦,有的不愿与父母沟通……而有些家长的教育观念还没有转变,认为:我是为孩子好,孩子就应该听我的。甚至还有些认为:棍棒底下出好人。这个时候,家长会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家长主动和孩子有效沟通,和谐亲子关系,帮助家长从严格型家长向民主型家长转变。而且在高年级段,有目标的孩子和没有目标的孩子,学习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合力,根据孩子情况,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孩子树立目标,为后续的学习积累动力。为了和谐亲子关系,班主任还有意识地组织一些校内外亲子活动,例如:母亲节的茶艺活动——为妈妈献上一杯热茶,孩子给母亲做贺卡;还有六一节活动:家长给孩子写一封信等等。同时在个别沟通上,让家长学会尊重孩子,尝试转变以成人的相处方式来对待孩子,和谐亲子关系,保持沟通顺畅,抚慰孩子成长心理的矛盾。
综上所述,其实班主任应该有这样的概念:带的不是一个班,而是两个班,一个教学班,一个家长班,在制定学生教学计划的同时,也要制定家长培训计划。只有这样,孩子在成长,家长也跟着在成长,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成就,班主任的工作才会顺利且高效。
参考文献:
【1】黄河清.家校合作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胡咏梅.元静.学校投入与家庭投入哪个更重要?——回应由《科尔曼报告》引起的关于学校与家庭作用之争.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出版社(教育科学报).2021
【3】刘士明.小学班主任教师指导家庭教育策略探究.家庭教育 .2020
【4】冯振飞. 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修课.辽宁教育.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