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开发与运用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期(下)   作者:王瑞云
[导读] 在我国初中道德与社会法治德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校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教学要求
        王瑞云
        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841000

        摘要:在我国初中道德与社会法治德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校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教学要求,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道德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情感文化教育,通过有效的情感文化教育,培养广大学生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核心价值观,促进广大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与法治道德文化素质。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情感教育;现状

        根据目前国家关于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相关政策要求,我们已经可以清楚看到:在课堂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努力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过分注重强调教学知识整合教学的不良局面,注重实现教学过程目标的三个立体化:包括知识与教学技能、过程与教学方法,情感生活态度和人生价值观。新课程教育改革把学生情感思维态度和核心价值观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教育目标之一。

        1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情感教育的现状

        目前初中思想德育与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而言,情感教育缺失已经是一种社会普遍现象。考试成绩已逐渐成为当前衡量学校教师德育教学效果的重要衡量标准。因此,对于很多教师来说,他们根本不那么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心理情感动力,不那么重视满足学生的心理情感活动需求。所谓职业道德教育,所谓民主法治文化教育,传统文化教学,都只是炸药换汤的一种手段。具体表现如下:

        1.1教师的教学目标缺乏情感因素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从科学道德与思想法治的两个角度不断培养提高初中学生的思想认知管理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情感教育态度和人生价值观。然而,在实际的德育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并没有把如何促进中小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道德人格素质作为课堂教学的研究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师只刻意注重学生考试成绩,只注意让部分学生死记硬背一些法律理论知识,对很多基础知识和理论内容往往缺乏透彻的具体了解,使部分学生对相关的法律道德教育知识和相关法制教育相关知识不完全了解,这极大地严重影响了学生法律品德的良好形成和学习相关法律教育知识。教师情感教学指导目标中学生情感指导因素的大量缺失严重直接影响了我校初中学生德育与思想法治学科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

        1.2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存在厌学情绪

        从根本上说来讲,开设《道德与法治》法律课程的主要目的也就是为了让广大学生从职业道德与社会法治的两个角度,懂得如何自觉尊重现代社会的公共程序良俗,如何遵纪守法,如何用违反法律的有力武器为自己权利辩护。从理论上面来讲,这指的是一种理想的德育教学心理状态。然而,正是由于教师的盲目视听说教灌输,很多学生对道德与社会法治这门课程已经失去了浓厚兴趣,甚至有人认为不怎么值得深入学习。这必须深刻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深思。因此,重视情感道德与法治课程等领域的学生情感道德教育,提高教师课堂教学工作效率势在必行。



        2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

        通过以上几点论述,我们不仅可以清楚看到:在实施德育与思想法治教学课程中,情感品德教育的严重缺失已经使初中教师的德育教学活动失去了原本应有的教学意义。因此,作为一名从事初中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在课堂教学工作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学生情感品德教育,从学生情感的教育角度充分激发广大学生的课堂教学学习兴趣,调动广大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全面提高课堂教学工作效率并使道德与思想法治重于课程。主要方法如下:

        2.1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

        新课程教学改革主要强调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建立形成以参与学生活动为学习主体、教师工作为教学主导的全新教学模式。这就必然要求教师在学校课堂教学中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知识主体性。因此,作为一名负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我们当然应该努力改变过去的传统灌输式初中教学模式,注重初中学生的整体教学活动主体性,把初中学生的个性兴趣和整体个性特点活动作为中学教师教学内容形式选择的重要依据参考,并努力做到使初中教师的各种教学内容、教学理论手段和各种教学方法更加符合初中学生的整体兴趣和个性兴趣,从而能够从根本上充分激发初中学生的整体学习活动兴趣,促进初中学生整体学习活动效率的不断提高。这一教育过程也充分体现了中学教师对教育学生主体情感心理需求的高度尊重。正是因为学校教师充分尊重广大学生的社会情感心理需求,才能有效提升广大学生上思想道德与社会法治教育课程的学习积极性。

        2.2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例如,在集体教学中,教师希望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互动教学的多种方式,改变以往传授知识和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的书面语言表达互动教学模式,教师还希望可以通过充分利用教学情境互动教学法,创设有趣的集体教学活动情境,激发中小学生的集体学习活动兴趣。教师也就是可以通过结合一些社会涉及学生道德便利的典型案例,将这些不具有社会争议的道德便利案例直接融入他的课堂教学,让课堂学生通过学习小组成员合作参与学习的互动模式等来进行专题讨论。在专题讨论的实践过程中,可以充分了解我们生活学习中的一些基本道理,促进广大学生生活学习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

        2.3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于开设初中德育与学校法治教学课程的"情感教育",为了真正达到良好的师生情感沟通教育教学要求,教师在德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十分注意与每个学生的关系沟通与学生交流,通过良好的师生沟通,了解每个学生的内在心理需求,了解实际中的需求可以构建和谐的学校师生关系。让全体学生在新的课堂教学中畅所欲言,让全体教师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教学需求,具有积极意义,使全体教师学生能因材施教,促进全体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效果。

        3结束语

        总之,在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校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教学要求,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道德教育。在学校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学生情感文化教育,通过有效的学生情感文化教育,培养全体学生良好的思想世界观、人生观和核心价值观,促进全体学生成长形成良好的学生道德与法治文化素质。
参考文献:
[1]陈晓鸿.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J].科技资讯,2020,18(08):166+168.
[2]刘艳芳.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亚太教育,2019(06):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